“哒哒哒……”
马蹄踩在青石板路,发出连串脆响。
这是萧家马车,听闻瞿歌要赶赴曲会,便以车相送。
已是酉时过半(晚五点到七点)。
曲会是在戌时开始(晚七点到九点)。
时间还来得急。
入夜,星空两轮满月悬挂,柔和的光芒照耀大地。
其中一个是月亮。
那比月亮大数倍,且更亮的星辰,就是乐灵星。
乐华曲气之源,乐灵大陆所有的曲气,都是来自此星。
马车内。
瞿歌闭双眼,心神进入脑海中的乐殿。
这个名字是瞿歌所取。
当日他穿越,伴随一同穿越的,就是前世十万册世界古典音乐大全。
全都在这乐殿里。
除此之外,乐灵大陆的书籍也可以收录进乐殿,前提是书籍必须属于自己。
找到次才看一半的《乐治》,瞿歌开始阅读。
“使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圣人公孙羊,以乐治合道,定政法,名制度,创下圣经《乐治》十一篇,踏入圣人之位,自从圣陨后,《乐治》被誉为乐灵大陆万法之始。
乐殿藏书十万册,但也只是书,书的知识不属于瞿歌。
如果无法读懂,明悟书中的道理,那么跟废纸没什么区别。
原本瞿歌非常兴奋,有这样的金手指在,何愁大考不过?
后来发现想多了。
乐曲之道是这个世界的学问根本,而学问是天地间最真实的东西。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做不得半点假。
不会乐理,就不懂音律。
不通音律,就写不出谱曲,创作不了异音,弹不出奇乐,用不来战曲,也就更别谈乐义了。
而乐义,才是圣道之路。
好比圣经《乐治》,其中的制法,就是乐义的一种。
唯有著经释义,从乐道中明悟某条天地至理,才有踏入圣道的可能。
天下所有曲宗,追求的就是这种至理,为他日突破半圣铺路。
如此情况下,基本杜绝了瞿歌‘走捷径’的想法。
他如果仗着有前世记忆,心安理得做一个文抄公,放弃苦学,混吃混喝,那么将会终生止步玄理。
因为如果想考中通幽,乐义是最大的难关。
而且瞿歌已经尝试过多次了,前世很多经典名曲,他目前根本写不出来。
连自己都没搞懂曲意,又如何创作?
乐灵大陆,不管是初鸣,玄理,通幽,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只有通幽之的调韵,算是稍微摸索出了一丝圣道的影子,等到了曲宗,才圣道可期。
……
沉浸式学习,很容易让人忘记时间。
瞿歌感觉才刚开始读众圣经典,外面就传来了车夫恭敬的声音。
“瞿公子,已经到了。”
睁开双眼,瞿歌明显感觉到曲气多了一丝,琴胆也更加清澈。
他知道,这是学有所成的效果。
走下马车。
眼前车水马龙,灯火阑珊。
回廊画舫人来人往,街边商贩行走,高声叫卖,给这清凉的夜增添了不少烟火气息。
乐灵大陆没有宵禁。
烟花之地就不用说了,很多商家酒楼都是彻夜营业。
特别是曲会,兴致来了,通宵常有。
而且这个世界风气开放,没有那么多陋习。
所以经常能看到打扮花枝招揽的明艳女子,随性游乐,或者笑语嫣然。
瞿歌一袭天青色长衫,独自走在人潮中,感受这异域风情。
不多时。
来到回廊画舫码头。
视线豁然开朗。
清水河,船只过百,渔火映射在河中,光点斑驳,宛如星河倒影,美不胜收。
不用说,码头边最大的那艘楼船,有门客接待的,就是曲会地点了。
递名帖。
没多久,瞿歌迎着一片羡慕的目光,在门客带领下,登楼船。
楼船共三层。
刚踏入第一层,就有不少人目光看过来。
瞿歌发现,绝大部分都是身穿白色初鸣服的乐师。
门客没有停步,做了个请的手势,继续往第二层。
这一下,让不少人窃窃私语。
“此人是谁?身穿天青色长衫,应该是雅山曲院的蒙生,连初鸣都不是,何以去到二层?”
“应该是世家子弟吧。”
“没办法,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我等寒门出身,只能如此。”
“笑话,妄德非薄,不明于礼乐。阁下不学无术,焉敢胡言乱语,惹人笑柄,今日曲会,吴明乐师就是座宾,他出身寒门。”
瞿歌隐约听到一些议论,面色如常。
到了第二层,这里人相对少很多。
门客依旧没有停留。
不过有些人看到瞿歌,目露思索,接着眼神一亮。
应该是知道了天赐琴胆的事情。
有人拱手示意,瞿歌虽不认识,但也回礼。
最顶层,人就更少了。
一眼看去,三十不到。
但这层的含金量,要远比下面二层高。
除了少数几个白衣初鸣,大都是绿衣玄理,就连身穿黑色服饰的通幽,也有三人。
这些人,基本代表了云海城年青一代的最高乐师水平。
瞿歌一袭天青色长衫,突兀出现,显得格外醒目。
当然,同为蒙生的王海因为来的早,大家早就见过。
所以一时间,现场立马停止了交谈,几乎同时看向瞿歌。
被这么多人注视,面对各种好奇、惊疑、审视、钦佩……的目光,瞿歌泰然自若。
“雅山曲院瞿歌,见过各位乐师。”
ps:求鲜花评价,如果有什么意见也可留言,不知道这种类型的有没有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