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之后,陈同骑马到了安阳县。
他向人打听神阳谷方位。
“你要去神阳谷?那你要小心,里面可神秘了。”
合阳县的百姓为陈同讲述起神阳谷的来历。
据说谷里有一颗太阳,每个月月中的时候,神阳谷内就火光大作。
有人因好奇去谷内勘验过却什么也没发现。
于是关于谷内有神秘的传闻就逐渐传开。
没想到朱果树还在。
陈同以为叶清漪只是给自己一张空头支票,实在没想过能兑现。
“神阳谷内的太阳已经存在多久了?”
陈同问那名合阳县的老乡。
“几十年了吧。”
他掰了掰指头,数着数字,一边解释说,“从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了。”
“的确是朱果树。”
陈同心中确认。
叶清漪必然知道合阳县神阳谷的朱果树还在,但她却说离这则消息已经过去了五十年。
为何不直接告诉自己合阳县就有朱果树呢?
天龙卫的人还真是奇怪。
“谢谢大爷了。”
陈同拱手道了谢,将租来的马匹送还给马行。
落阳州内有一个好处,这些大型的租赁公司都是连锁的。
他在泰安城租一匹马,可以骑到合阳县再归还,立刻就能领回押金。
神阳谷位于合阳县偏西南方向十里外。
山谷内草木葱郁,如明珠半扣在地面。
四周环山拱水,有一条小溪从山谷中分出,汇入江流之中。
这里就是神阳谷?
空气仿佛经过一次过滤,弥漫着淡淡的香味。
每一次吸入空气都能令人浑身毛发舒张。
朱果树能给一座山谷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陈同暗暗吃惊。
他走来神阳谷这一路看见过不少人,其中有耄耋老者,有黄髫小儿,有少年青壮……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受到了朱果树的滋润,体格比同龄人都要强健不少。
陈同好奇,这种天材地宝竟然没人动歪脑筋?
即便不知道这是朱果树,发现此物的玄妙之后,也难以抑制内心的贪欲吧。
吞下一颗朱果后,陈同的身体已经倍于常人。
他一跃能出六七丈,纵跳之间不过瞬息,就已经掠入神阳谷,被苍郁青翠的林木吞没。
陈同虽然不知道朱果树的具体方位,但他知道越靠近源头,空气中的灵气越充沛。
清澈的溪流仿佛静止不动,透过些微阳光,甚至能看见溪底青色的苔痕。
大大小小的石头像指引方向的路标。
陈同跃上一块巨石,眺望着溪流尽头的方向。
“那里应该就是朱果树生存的地方。”
他如是想到。
神阳谷纵深约千米。
整体地势微微向上。
陈同没有犹豫,直接顺着溪流而上。
景物飞逝。
眨眼已到了神阳谷的尽头。
一座大山围护住一颗参天巨树,巨树之下跌坐着一个满面胡须的男子。
陈同立刻停下脚步,谨慎地观察起那个男子。
说来也奇怪。
树下那人还没睁眼,但陈同却感觉他在盯着自己。
那颗巨树显然并不是朱果树,但这里已经是神阳谷的尽头,朱果树便不是那巨树,也一定和这巨树有关。
而要去的朱果树,必然要和这男子发生交集。
陈同不敢贸然行事。
“这位朋友,你怎么在这树下打坐?”
陈同随便找了个话题说。
“难道打坐还分地方?”
那人没开口,声音却传到了陈同的耳边。
当真离奇。
他摇头道:“大树地下虽然好乘凉,但一遇雷雨天气,容易引来雷电。”
“电闪雷鸣从无定式,你怎么知道这树下会引来雷电?”
那人突然睁开双眼,看着陈同问道。
“额……因为水生雷电,树木又处于高位,在一个极其复杂的因素下,这雷电就会被引到人的身上。”
“极其复杂的因素?”
那人愣住了,看着陈同问道,“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我的一位老师,不过他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你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博学的大儒。”那人起身道,“你传授了我新的知识,我会去验证此事的真假,作为交换,你可以换取一枚朱果。”
这次换陈同有些不解,难道这人是在此地看守朱果树?
他好奇问道:“还没请教过前辈的名号。”
“落阳州圣学儒林章晗,奉老师命令在此看守朱果树。”
“那你私自送我一颗朱果,不会受到圣学儒林的责罚?”
陈同有些好奇。
章晗笑道:“我在此看守朱果树留等叶清漪等人来取,你身上有她留下的气息,必是得到她的指引而来。”
陈同这才明白原来一切都在叶清漪的算计之中。
让自己离开泰安城,送自己一颗朱果。
简直是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既然如此,小吏就不推辞了。”
章晗颔首道:“我曾发下大誓,要通晓天下间所有学识,这是我的立命之本,你若能交换未知学识,可让我出手帮助你一次。”
陈同闻言,心中一喜。
但他却是不太明白立命之境归属于修行上的第几境,于是便问道:“我想用一个知识点和前辈交换。”
“可。”
章晗点头。
陈同道:“我想知道天下修行人的境界。”
章晗眉头微微一蹙,这种基础的东西,难道都还要自己指教?
“这天下修行境界中,最主要的便是四类。”
“道门,武夫,儒门和佛门。”
“道门九境分别是:练气,筑基,结丹,元婴,化神,归真,大乘,天人,合道……”
……
章晗倒是颇具耐心,将他知道的东西无所保留全部告知陈同。
天下修行的九个境界,选择的道路不同,境界自然也不同。
如武夫,讲究的是练肉,练筋,练骨,练皮,练脏,练血,练窍,练神及至最后的人仙。
佛门则从比丘始,到沙门小僧,随着佛法精深,才能入定,入定之后便是禅师,禅师之上,又有护法金刚,和神通天王,到了之后才能证各种果位,譬如阿罗汉,菩萨以及至上佛陀。
儒门这边的更加简单明了,明白圣人文章的思想被称为明思,这个境界是天下学子的入门,明思之后则入文礼,指的是行礼如仪,不失其度。
明思和文礼又是儒门最重要的两个境界,被称为儒道之基。
因为儒门的一位亚圣曾经说过:“不知礼仪,不可以行法。”
这是天下儒门学子奉行的圣人言。
入了这两境之后,便算是入学的儒生了,到了这一步,才算是真正的儒门中人。
然而儒门的第四境,号称君子,十万儒生之中能出一位君子便是不差了,君子三德曰知、仁、勇,能够行德于身的人,实在太少了。
四境之上,便是章晗所处的立命之境。
这一境界,讲究更深。
乃是君子之誓,日月为盟,天地为鉴,是修行者毕生奉行的道理。
立命之后的儒门修行者,那便是真正的大儒了,人们一般尊称为鸿儒。
便如圣学儒林的周载。
他尚未破七境之前,便被称为鸿儒周载。
而周载知天命后,便是天命鸿儒。
到了这个境界,已不需要再称其名姓,因为人数实在太稀少了。
也许几百年都出不了一位。
至于亚圣和圣人,章晗身为五境修行者都知之甚少。
只知亚圣千年一降。
而圣人更是万年不出。
陈同听完他的介绍,忽然想到一件可怕的事情。
章晗的君子之誓是要知晓天下所有学识。
恐怕有生之年他也知不了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