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在洛阳城内,但凡是有些身份、地位的大臣都收到了董卓的请帖。
绝大多数的大臣都畏惧于董卓的权势,不敢拒绝。
而那些真正有些权势,就连董卓也不愿轻易动的人物。
比如司徒王允,太傅袁隗等,也想去看看董卓到底在耍什么把戏。
而且这么多大臣都去了,他们不去。
若是董卓有什么阴谋诡计,岂不是无人主持大局?
所以,无论从哪头考虑,他们还是得去。
于是,次日临近正午时分。
数十位朝中身居高位的大臣都纷纷赶往了温明园。
众人在下人的带领下,按照其身份、地位依次落座。
不一会儿,在门外便传来了一阵“踏踏踏踏踏”的脚步声。
紧接着,董卓身着华丽锦服,昂首阔步走了进来。
这些天来,他势力大增,独掌洛阳城,可谓是春风得意。
今日看到接到请帖的人没有一个胆敢不到场的。
心中更是得意万分。
这些所谓的世家大族,一直看不他的身世。
但是现在,还不是被他呼来喝去的,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在董卓的身后,还跟着两个人。
左侧一人,身着一袭灰衣。
容貌算不出众,但是身却有一股独特的气韵。
尤其是眼神流转之间,似有一抹精光流转。
令人不敢小觑。
正是董卓麾下首席谋士李儒,李文优。
右侧一人,身着暗银盔甲,手持霸王戟。
身姿挺拔,相貌清秀,剑眉星目,鼻梁高挺,仪表极为不凡。
正是董霄!
若是在这之前,或许还会有人因为董霄的年纪而心生轻视之意。
但是现在,经历了朝堂之的事后,屡次助董卓破局的董霄自然而然地引起了这些大臣和世家大族的注意。
他们也对董霄展开了一些调查。
得到的却是令他们震惊不已的结果。
未满十七岁的少年,竟然能勇冠三军,在西凉边境杀得羌人闻风丧胆。
就连在天下享有盛名的西凉名将李傕、郭汜、华雄等都对董霄佩服不已,自愧不如!
若不是长期处于西凉偏远之地,恐怕早就已经名震天下了。
这是怎样的人物,恐怕就算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在这个年纪也不过如此吧。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相信这消息是真的。
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一切都不过是以讹传讹,刻意夸大的谎言罢了。
理由便是董霄太年轻了,而那些事迹看起来却又是那么不可思议。
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但无论如何,如今的董霄都足够引人注目。
年纪虽小,出现再这里却丝毫不让人觉得意外。
董卓落座之后,李儒和董霄也一左一右坐在了董卓两侧的席位。
看着下方正襟危坐,不敢有丝毫不敬的群臣,董卓心情大好,对接下来要说的事情也多了些信心。
“感谢诸位大人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参加咱家的寿宴。”
董卓笑着道:“既然来到这里就都是咱家的朋友,只要听话,日后必定会飞黄腾达,前途无量。”
“好了,大家都不必拘礼,随意一些,咱家还能吃了你们不成?”
说完又放肆地大笑起来。
下方的群臣只好也低眉顺眼地赔笑。
只有王允、袁隗、杨彪、丁原等少数几个人还能保持淡然。
董卓满意地点了点头,摆摆手。
“菜吧!”
很快便走进来几个下人,端着美酒佳肴走了进来,一一放到这些大臣的面前。
待菜齐了之后,立马便有一心想要攀附董卓的大臣谄媚地笑着道:“诸位,我们来一起敬董大人一杯。”
“就在半月之前,宦官作乱,大将军何进身死,天子被掳走,整个洛阳都乱作一团。”
“若无董大人在此稳定局面,怎会有今日洛阳的安定局面?”
“是啊,董大人不辞劳苦,一心为国,真乃国之栋梁啊!”
“有了董大人,我大汉起码还能再兴盛四百年!”
有人牵头,趋炎附势,溜须拍马者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一个个满脸带着谄媚的笑,拿起酒杯来。
惹得周围其他的臣子嫌弃不已。
国之栋梁?
呸!
这种话都说的出口。
真是连脸都不要了!
当然了,这些话只不过是暗自腹诽罢了。
当众说出来,他们还没有这个胆量。
董卓满脸堆笑地拿起酒杯,然后阴恻恻地看着在场的其他大臣道:“怎么?”
“你们不愿敬酒,也不愿当咱家的朋友么?”
他的目光一一在没有站起身,端起酒杯的大臣身扫过。
场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凝重了起来。
许多大臣赶忙拿起酒杯站起身来,浑身颤抖着,生怕董卓怪罪来。
毕竟,伍孚的下场他们都是亲眼看见的。
那便是得罪了董卓的后果。
并州刺史丁原眉头一皱,脸带着一丝怒色。
这董卓未免也太嚣张狂妄了!
叫他们来就是为了让他们看看董卓有多威风么?
一气之下就要站起身来,却被身边的王允给阻止了。
王允对着丁原摇了摇头。
因为这点事就跟董卓翻脸,没有这个必要。
不就是敬酒么?
敬!
随后,王允也拿起酒杯站起身来。
丁原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犹豫了片刻,却拿起了酒杯。
剩余少数没有向董卓敬酒的人看到竟然连位列三公之一的王允和并州刺史丁原都敬酒了,自然也都选择了跟随。
“好!”
见到这般局面,董卓放肆地大笑了一声,然后一饮而尽。
其余的大臣也都饮尽了杯中酒。
董卓示意在场的众人都先坐下,然后道:“咱家这次叫你们来,是有一件大事想要与诸位大人商议。”
“董大人请讲!”
“我等必不推辞,全力支持!”
那些趋炎附势者一脸谄媚地道。
董卓笑了笑,接着道:“自古以来,天子为万民之主,万乘之尊,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承社稷。”
“而当今圣懦弱少威,君仪失度。”
“不如陈留王敏而好学,精明强干。”
“我欲废少帝而立陈留王继承大位,诸位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