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喈老兄,日后我们同朝为官,可要互相关照了。”
董卓笑着拿起了酒杯。
“我蔡邕一把老骨头了,还能被仲颖你如此看重,得以施展抱负。”
“如此知遇之恩老夫无以为报!”
蔡邕也拿起了酒杯,双双一饮而尽。
两人又随意寒暄客套了几句。
蔡邕便命人去将蔡琰请来。
虽然就在昨日,董卓与蔡邕已经定下了婚事。
而且在他们这个年代婚姻大事也向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是,无论是董卓还是蔡邕都对自己的子女格外宠溺。
所以,董霄和蔡琰的意思还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董霄来说还好,毕竟作为一个男子,三妻四妾实属正常。
就算不喜欢,为了利益也可以答应,反正后面也还可以娶别的女子。
对蔡琰则大不一样。
那可是决定了终生的大事。
昨日,蔡邕也与蔡琰说过此事。
他可以明显地看出蔡琰的犹豫和忐忑。
但是到了最后,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每当想起蔡琰最后的眼神时,蔡邕的心里总有一种负罪感。
认为是自己牺牲了女儿的幸福来获得了他的功名。
但是现在么……
看着坐在一旁的仪表、风度皆为人中龙凤的董霄,蔡邕也放心了不少。
而董霄的心里也有些期待。
过了一会儿,一女子身着一袭淡绿色长裙,莲步款款走了进来。
虽然距离还远,看不清其面容。
但是这女子身却仿佛有一种超然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
仿佛这世间一切的美好事物在她的面前都要黯然失色。
让董霄不由得眼前一亮。
不用多说,这便是蔡邕的女儿蔡琰,蔡昭姬了。
“小女昭姬,拜见董大人,拜见父亲。”
蔡琰对着董卓、蔡邕抬手执礼道。
“这便是小女昭姬了。”
蔡邕笑着介绍道。
董卓之前已经见过一次,笑呵呵地打过了招呼。
他可是对这位未来的儿媳妇极为满意。
不过,他满意可不行。
重要的是董霄得满意。
董霄此时也正在下打量着这位在华夏历史颇具盛名的女子。
不过二八年华,长发垂肩,身姿婀娜。
鹅蛋脸,杏仁眼,柳叶眉。
肌肤胜雪,动人心魄,给人一中端庄、古典、雅致之感。
看着她就仿佛置身在书群之中,充满着一种知性之美。
如果说何太后是一朵盛开的牡丹,雍容华贵,又不失魅惑。
那么蔡琰就犹如湖泊中的一朵正含苞待放的莲花,虽然美,但却生不起任何的亵渎之心。
仿佛只需要这么看着,便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
而蔡琰也在偷偷地看了董霄一眼。
毕竟是要成为自己丈夫的人,她的心里又怎么能不在乎。
没想到刚一抬头便直接迎了董霄的目光。
又赶忙低下头,双颊也变得绯红,胸口仿佛小鹿乱撞,砰砰砰地跳个不停。
其实在她的父亲蔡邕将这门亲事告诉她时,她的心中更多的是忐忑和迷茫。
与一个完全没有见过面的男人成婚,她的心中并不太情愿。
但这个时代,婚姻大事向来都是父母做主。
她也只能同意。
之后,她便已经托府的下人找了一些关于董霄的事。
对董霄也有了一些了解。
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却能带兵打仗,还在洛阳城外大败并州军。
在街头巷尾,几乎人人都在吹嘘董霄究竟是个如何厉害的人物。
就连蔡琰的心中也不禁少了几分抗拒,多了几分好奇。
不过今日一见,似乎与她所想又有些不同。
她没见过董霄,但是却见过董卓。
原本想父子之间总该有些相像才是。
董卓的外貌……
不提也罢。
那董霄岂不是……
但是现在,她才知道自己不仅错了,还错大了。
甚至心里也有了些怀疑,这差别未免也太大了!
真的是亲生的么?
董卓、蔡邕看看董霄,又看看蔡琰,又相视而笑。
他们两个都是过来人,还能不懂这些?
这一看就是郎情妾意,看对眼了。
两人心里的石头也总算是落下了。
这事总算是成了。
“昭姬,今日为父招待贵客,你便在旁抚琴一曲,助助兴,如何?”
蔡邕看着蔡琰道。
“喏!”
蔡琰行礼,然后便站起身来,走到了早已经准备好的琴旁弹了起来。
琴音阵阵,如涓涓的小溪,流淌在山涧,如山涧泉鸣,环佩铃响,如泉水叮咚,如走马摇铃。
令人心旷神怡,不能自已。
董霄不由暗暗点头。
这蔡琰不愧是华夏历史最具才情的女子之一。
仅仅十六岁的年纪,竟然已经达到了这等造诣。
当真是极为难得。
就连根本不通音律的董卓都感觉神清气爽,赞叹不已。
很快一曲弹罢,蔡琰便缓缓退下了。
毕竟在成婚之前,董霄、蔡琰两人见面已经有些不合礼法。
如今既然已经见过,那便够了。
蔡琰走后,董卓、蔡邕心事已经达成,两人心中大喜,都是开怀畅饮。
过了两个时辰之后,蔡邕已经不胜酒力,董卓也有些微醺。
这才在董霄的搀扶下离开。
待回到了府,董卓看着董霄问道:“霄儿,为父的眼光不差吧。”
“这蔡琰蔡昭姬你可还满意?”
“当今世,如这般奇女子可是少见得很呐。”
董霄点了点头。
那是自然,何止是在当世,就算是在整个华夏的历史,如蔡琰这般女子都是极为少见的!
“好!”
“这样的话,为父也放心了!”
董卓笑着拍了拍董霄的肩膀。
董霄忽然道:“父亲,废帝之事……”
从何太后那里出来,他虽没有提过废帝之事。
但心里却从来也没有忘记。
毕竟他可不是拔啥无情的人,答应了的还是要做的。
“废帝?”
董卓略微顿了顿道:“此事霄儿你有什么看法?”
董霄道:“孩儿认为如今废帝之事可以暂缓。”
“原本废帝是为了树立权威,可在打败丁原之后,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
“而正如父亲你所说,天子刘辨暗弱无能,不足成大事,陈留王刘协聪颖好学,对我们而言,刘辨才是更容易控制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