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
樊楼。
真想知道汴京的繁荣,只要晚到樊楼瞧瞧就行。
其他朝代的宵禁在大宋大部分时间是不存在的,此时的樊楼,已经成了一座不夜城。
张修远和李清照联袂而来,李清照依然是一身男装。
当他们两到的时候,此时樊楼里几乎挤满了人,就连很多朝廷的官员都在。
因为还没有开始班,大家都比较闲。
大宋采用高薪养廉的方式,官员的福利待遇太好,要不然也不会有那种榜下捉婿的说法。品级稍微高一些的官员,那日子过的是真的滋润。
在张修远进来的时候,有人喊了声:
“小张大人来了!”
瞬间。
樊楼变的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愣了有几息的时间,才重新恢复了喧闹声。
李清照看到这样的情况,笑着打趣:
“修远兄,想不到来你现在名满京华,到了这樊楼之后,之后竟然有万人休止的效果。”
张修远感受到四处传来的探视的目光,也不以为意。
此时他们来晚。
并没有很好的位置,已经到的那些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却没有一人招呼这两人。
显然白天发生的事情,在大家心里留下了印象。
要不然,此时肯定要有人打招呼。
在一个显眼的位置,和其他人在一起的赵明诚,看到李清照出现,刚想要打招呼,但是他身边的同伴看到了张修远的存在。
拉住了他,和他说了什么,赵明诚犹豫了一下,没有做声。
“姓张的,你坏我好事!”
一个胖的像头猪一样的家伙,带着两个雕龙画凤的家伙,走到张修远的面前,阴狠的看着他。
张修远有些奇怪,他并不认识此人。
听到旁边人的称呼衙内,张修远才知道,这家伙就是高俅那家伙的螟蛉子。
他说的好事,应该就是指林冲了。
对这个脑残的家伙,张修远淡淡的说道:
“高太尉没有告诉你,不要来惹我?”
“哼,你等着!”
听了张修远的话,高衙内的眼中闪过一丝忌惮。
撂下一句狠话,带着手下的人离开。
此时不远处有人打招呼:
“修远兄不但文采出众,而且立场坚定,能为弱者鸣不平,实乃高人,如修远兄不嫌弃,不如过来一叙”。
“你是?”
“学生李纲。”
李纲?
看着这二十多岁,看去有些瘦弱的年轻人,张修远感慨,自己这是又遇到名人了。
李纲,坐过宰相,两宋期间的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当然了,现在的这个李纲,还没有开始出头。
张修远和李清照两人在李刚身边坐下。
此时面的高台,各种节目正在表演,在正主出现之前,这些都是暖场的。
李师师才是今天的重头戏,现在台的表演虽然能博得阵阵喝彩,但是大家的心里,还是在想着师师姑娘出场。
无聊,自然就像聊点什么。
这也是大宋文人聚在一起的常态了。
而且大宋环境宽松,就算是在公共场合骂皇帝老儿,也大概率不会有什么事。
当然了,前提你要是读书人才行。
眼下,最热的话题,自然就是时政和宋辽关系。
李纲身边还有几个和他一起的人,也在讨论大辽的事情。
李纲也参与其中:
“有传言,当今赵相公有重新整顿军伍的打算,朝中强硬派们的话语权也会慢慢的比以往大一些,不知道大宋会不会因此而颠覆自立国以来的孬种和被动策论。”
旁边一人说道:
“也有人提议过,尽量不起兵事,想通过交岁币、认怂的手段,让辽国放松对我大宋的警惕。”
旁边一个一直注意这边的秀才,听到这里的论调。
开口反驳:
“想多了!辽国如此强大,手段很多,他们手里的牌更是多的不得了。要打,他们是很快的时间就可以打进来。只是因为辽人注重信誉,拿了宋国的保护费,暂时不打。”
这就是辽舔了。
不过这样的人不少,这观点出来之后,不少人点头称是。
有辽舔继续说道:
“就算不说兵事,想用商人的经济手段去坑辽国?你也不想想,辽皇一但不许燕云之地的人买我宋国商人手里的东西,宋国得有多乱?”
“商人的东西卖不出去,而贪官污吏们继续在丧心病狂的盘剥商人,东西砸在了手里,血本无归,还得应付我宋国丧心病狂的赋税。”
“几头受难之下,我倒是觉得,首先是我宋国内部不稳。”
“在这种情况之下,辽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断绝对我大宋输出,也禁止西夏卖给我们,我们首先就自己完蛋了,反而是不废辽国一兵一卒。”
这时候的辽国,被称为“镔铁之国”,就因为他矿产多。
在这几个辽舔口中。
不管怎么样,大宋死定了。
旁边有一些人虽然不懂,但是听了这些话之后,还感觉很有道理,疯狂点头。
张修远只是听着,并不发表意见。
倒是李纲,他是个有信仰的人,此时像是个充满斗志的斗士,在和旁边的人争论的不停。
但显然。
这种事是永远也辨不明的。
张修远没啥兴趣,李清照在旁边是看出了那几个辽舔的性质。
开口说道:
“贪官污吏哪里都有,为什么你们就认定大宋的官场就特别的黑暗,而大辽整个就都是清白的,自律的?你们扪心自问,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吗?”
这一句反问,让争论停顿了一下。
之前经常听这些辽舔的论调,感觉很有道理,大家都没有细想过。
此时清照一句反问,倒是惊醒了不少人。
李清照在汴京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在她发言之后,有不少人点头认同,但是有赞同,自然就有人反对。
李清照此时和张修远走的近。
而张修远今天干的事情,引爆了一些人的神经。
大家渐渐的将对大宋和大辽孰强孰弱,转变到了对辽政策,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一场骂仗愈演愈烈。
本来的探讨,倒是成了以李清照李纲几人为首的一群强硬派,与那些想着龟缩起来,一味求和之人之间的口水仗。
双方越讲越激动,火药味渐浓。
大有要大打出手迹象。
“咚咚咚……”
一道琵琶声突然响起。
《十面埋伏》的曲子响起,一股萧杀之气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