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户部尚书詹立前后脚出了奉天内殿。
两人兵分两路。
詹立先回了户部,然后又花了些时间将关于皇太孙的煤矿山无效契书之类的都整理了一番。
待整理完毕了之后,就朝着皇太孙东宫奔去。
按照户部的流程,既然这两座登记在案卷之的煤矿山不属于皇太孙了。
那就应该前去知会皇太孙一声,并且要当着他的面儿将所有的旧案卷销毁掉,以免再起争端。
至于朱元璋,他则捧着新的契约书咧着嘴去找朱瑜了。
......
东宫之中。
皇太孙朱允炆看着身已经结痂的伤口,缓缓地站起身来,朝着案牍走去。
一旁站立的黄子澄和齐泰两人赫然在列。
若是别人被这两人害的这么惨,他一定会愤怒不已。
当然了,朱允炆亦然是如此。
但是这两个人牛啊......
当朱允炆躺在床榻的时候,他们两人也不顾身的伤势,跑到东宫里头硬生生的守了三日。
朱允炆本来是有怒气的,但是瞧着他们这般表现,心里头一软,又是一阵大为感动。
知道他们乃一片忠心......也是为了自己。
而这黄子澄和齐泰两人最善于抓住机会。
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发挥了他们的口舌之利。
说皇太孙乃煌煌大明继承之人。
大明士农工商这么多的事儿,岂能全部了解的过来?
而至于他们......
平日忙活的都是教授太子殿下学识,干的也是为后世开太平的伟大事业,总不能天天围着百姓们吧?
这一番言论听得朱允炆心里头是大为赞同。
一看这架势,黄子澄和齐泰两人心头惊呼成了。
赶紧开始趁热打铁了起来。
他们两个身除了肥肉多之外,那就剩下墨水了。
这三言两语之中,从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寻得了数十个反派恶人的例子按在了朱瑜的头。
将熟练地祸水东引之法用的是炉火纯青。
听完了这一番长篇大论、旁征博引之后,朱允炆一边感叹着两位先生学识渊博厉害厉害,敬佩敬佩。
这么一转头,眸中就有恨意涌出。
一切都是因此人而起!
一切都是因此人而起!
可恶的小小商贾,胆敢对本皇太孙不敬!
若是吾成为大明皇帝,定要下旨将其诛之!
可现在......
皇爷爷依旧在位,那就只能熬着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这笔账吾暂且记住了,待咱位之后,定要一起将其清算!”
听到这话,
黄子澄和齐泰两人连忙跪伏在地,连忙表忠心道:“殿下放心,关于此人的消息我们暗中派人一直盯着。”
“既然是商人,定然会干出一些不法之事来!”
“到那时候,我等抓住实质证据,再将其禀告给殿下!定然让您出口恶气!”
“好!你们很好!”
朱允炆点了点头,他坐在案牍前面吗,将对那小小商贾的怨念给压下。
他深吸了一口气,看向眼前的折子。
“吾为大明皇太孙,如今天下政务尽皆需经于我手!”
见状,黄子澄和齐泰两人伸手揉了揉眼眶,一脸感动的抽泣着道:“皇太孙为国操劳,我等佩服。”
“若是皇知晓了您带伤依旧如此为国操劳着,定然会大为感动。”
朱允炆顿了下,自己不过是随便感叹一声而已,不过,你们这般拍马屁的样子吾听着很舒服......
既然拍马屁了,那自己也装模作样的带着伤势看两本折子吧。
同时心里头也喃喃着:“皇爷爷......”
“自打他重新活了过来,性格似有了转变。”
“吾我感觉,对我没有之前那般的亲近了......”
这些年来自己习惯性的总想干一些事情来,刻意的让皇爷爷知道......
而现在依旧如此。
他低着眉头凝思片刻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便举起其中一折子看了看,缓缓说道:“这快要进入冬日了,吾手里头有两座等的好煤山......前段时间吾已经让工部派遣了工匠,准备了器械用于开采之用。”
“这是工部前段时间给吾递交过来的折子,已经完工了,就等开采了。”
“你们看看。”
黄子澄和齐泰两人那是一个激动啊。
让我们看折子?这对于我们两个国子监的教书先生是何等的荣耀啊。
他们两人怀着激动的心将其打开看了一遍。
黄子澄率先开口说道:“吾听闻每年冬日里,皇都为这煤炭取暖之事而操心。”
“您却愿意将两座本属于您的煤矿山去大方的开采而出,用之于民......”
“而且”
说着,眼泪哗啦哗啦的往下掉。
嘴里头更是嘟囔着:“殿下您是一心为民的......一心为民着想的......是皇误会了您。误会了您。”
齐泰更是夸张,直接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嘴里头哀嚎道:“皇太孙殿下啊,您这......您这......被这般误会还遭受了如此惩罚,您该是多么的委屈啊!”
“微臣都替您委屈啊......替您委屈啊......”
这话说到朱允炆的心坎里头去了。
在他看来,自己救济灾民之事乃是出于好心。
虽说自己中间撒了谎,可也不应该受如此惩罚!
皇爷爷就是误会他了。
既然是误会,那自己就该给皇爷爷证明证明!
如何证明?
他看向眼前的折子。
嗯......那就从这两座等的煤矿山入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