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但事情的余波却还在不停的发酵,传播。
牡丹亭之中的众多公子哥和小姐姐们,心情都非常的兴奋。
“没想到,今日竟然见识到了如此跌宕起伏的诗会!”
“柴政提督诗才冠绝天下啊!”
“都别和奴家争,奴家一定要成为柴政提督的小妾!”
“崔明俊虽然是清河崔氏之大才子,但和柴政提督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还有裴寂丞相,简直就是一个小丑啊!”
众人一边兴奋的议论着,一边坐着车马回返洛阳。
接下来的很多天里,关于牡丹亭诗会的种种事迹在洛阳城之中不停的被传诵着,柴政的十首牡丹诗也被无数人奉为圭臬。
至于崔明俊和裴寂这两个故事之中的反派人物,那名声自然就是臭到了家去了。
用一句很官方的话来说,那就是——他们已经被钉了历史的耻辱柱!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柴政也没有做其他的事情,就是每天陪着李秀宁到处走走看看。
洛阳市集,军营,郊外村庄,农田,河流等等地方,都留下了两人的身影。
李秀宁看着看着,心情其实还算不错。
虽然经历了隋末的多年战乱,但如今的洛阳明显已经是重新变得繁华起来了。
长安和洛阳,这是大唐最为重要的两座都市,它们的繁华象征着刚刚建立的大唐卓有成效的统治。
想到这里,李秀宁忍不住看了柴政一眼:“柴政爱卿啊,你对于洛阳是一个什么看法?”
柴政想了想,道:“如今的洛阳确实繁华,这都是女皇陛下励志图治的功劳。”
李秀宁闻言,忍不住撇了撇小嘴。
她可不傻,要知道她才登基几个月的时间,就算是真的励精图治了,几个月内洛阳又怎么可能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柴政这话一听,就是纯粹的夸奖她而已嘛。
但不知为何,李秀宁听到之后,心中还是非常高兴。
就在她还想要继续说话的时候,李靖和李孝恭两人联袂出现,表情严肃。
“陛下,出大事了,还请速速回宫!”
李秀宁闻言,顿时一愣。
她下意识的看向了一旁的柴政,果然发现柴政也皱起了眉头。
【李靖和李孝恭这两人联袂前来,应该是战争相关的事情吧?】
【不对啊,突厥都撤退了,哪里来的战争?】
【等等,现在是小女皇登基的元年,也就是等于历史的贞观元年……】
【懂了,罗艺造反!】
李秀宁听着柴政的心声,俏脸也开始浮现出震惊的表情。
罗艺,曾经隋末大乱斗的诸侯之一,后来归降李渊,被封为大唐燕郡王、左翊卫大将军、天节军(宜州)统制、泾州刺史,率军镇守泾州(后世甘肃一带),保护关中西北门户。
这样的一位大将造反,对于大唐而言确实非同小可。
李秀宁看着柴政,心中半信半疑。
几个月前李秀宁登基,罗艺同样也赶回长安,那个时候的罗艺毕恭毕敬,完全不像是一个心有反意的臣子。
很快,众人来到了行宫正殿之中。
这里,所有跟随李秀宁出巡的重臣都已经齐聚。
李靖表情严肃,沉声道:“诸位,刚刚收到从长安传来的八百里加急,泾州刺史罗艺率军造反,已经包围了豳州!”
在场的大唐君臣听完,顿时齐齐大惊。
裴寂忍不住道:“罗艺,他怎么敢?”
李孝恭表情阴冷,缓缓说道:“罗艺此人一直以来都和前太子建成交好,如今前太子已死,他在朝廷之中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凭借,狗急跳墙也不是没有可能。”
李孝恭其实还有一番潜台词没说,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李渊死前其实是给李秀宁留下了一个“托孤班底”,像裴寂、李靖、李孝恭都在其中,可罗艺并不是。
所以按照正常政治规律,罗艺这家伙肯定是要被慢慢边缘化,甚至清洗掉的。
从这个逻辑来说,罗艺造反倒也合乎情理。
李秀宁当然也听出李孝恭的意思,便问道:“诸卿,这罗艺造反,对长安和大唐的威胁大吗?”
裴寂忧心忡忡,道:“女皇陛下,罗艺当年也曾经配合废王李世民打过许多大仗,刘黑闼就是被他所灭。此人为沙场宿将,必须要有足够强力的将军才能够平叛,不然必成大唐心腹大患啊!”
所有人目光落在李靖身。
李靖是大唐大将军,兵部尚书,李渊留给李秀宁的最强大将军。
如果有人能和罗艺这种沙场宿将对抗,那大唐内部的第一人选肯定是李靖!
李靖眉头紧锁,缓缓道:“女皇陛下,老臣认为罗艺的事情,恐怕会非常的麻烦!”
李秀宁道:“为何?”
李靖道:“泾州的兵力只不过万人出头,就算罗艺拿下了豳州,充其量也就两万之众,对大唐而言不足为虑。”
“但老臣担心的是,罗艺突然造反,很有可能是得到了吐谷浑或者突厥的支持。这两个势力都拥有大量兵马,若是他们跟罗艺合兵一处,那大唐的麻烦就非常大了!”
吐谷浑,位于现代的青海东北一带,是一个南北朝时期就存在的强大势力。
突厥是大唐的老敌人了,更不用细说。
大殿之中,气氛顿时凝重。
李秀宁俏脸紧绷,芳心之中也是焦急。
这该怎么办?
她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向了柴政。
正好,柴政的心声在李秀宁的心中响起。
【没搞错吧,区区一个罗艺造反,竟然能让大唐君臣如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