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南下去攻打连云镇时,从各地官府和官军都是远远围观的情形来看,显然是乐观其成,希望叛军能破了连云镇的。
只可惜,孔有德不争气,几万叛军南下,结果却虎头蛇尾, 被民团军一仗就打的现出原形,只剩几千人狼狈而逃。
声势浩大的叛军没有破了连云镇,还吃了败仗,虽让朝堂上下关注此事的官员们很失望,但看到叛军被打回了原形,也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特别是主张武力剿灭叛军的官员, 一时之间就占据了上风, 弹劾登莱巡抚孙元化的奏折也多了起来。
孙元化是举人出身为官, 师承徐光启,受西学影响,信奉基督教,是主张大炮主义的人,精于火器制作。
崇祯三年,他任登莱巡抚后,一边大力招募西洋技师铸造火炮,一边把没人管的辽人和一部分东江镇官兵,重新编练成军,准备用于辽事。
孔有德就是他在编练营兵时,任用的主要将领之一。
吴桥兵变,孔有德带着他编练的营兵发生叛乱后,孙元化顶着压力,主张招抚叛军。
由于当时的辽西战事正急,后金兵正在围困锦州, 辽西的不断告急求援,让朝廷一时之间, 抽调不出兵马来剿灭叛军, 就默许了孙元化的招抚。
原历史, 孔有德的叛军,借着回登莱接受招抚的名义,没受到强力的阻拦,直接回到了登州。
回到登州后,本来要准备接受招抚的叛军,在有些官员故意压下叛军的请降书下,重新反叛,勾结登州城内的东江兵,破了登州城。
最后,整个登州的东江兵,跟着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带着孙元化铸造的大炮,还有西洋人技师,投降了后金,直接增强了后金兵的攻城能力。
透过迷雾看历史,回观明亡清兴三十年,就会发现,只要朝廷做出对的决策,就有一批朝臣出来反对,而那些错误的, 会消耗国力,加剧社会动荡的决定,会很快的被执行。
其次就是,整个崇祯朝,但凡那些还忠于大明的、能做事的官员,一个个都被垫了黑砖,不是身死,就是被罢官。
虽说在这方面,朱由检这个不合格的皇帝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细细推敲,从后世记录来对比,就会发现,很多被明史标榜的所谓‘忠臣’,有很大一批人,他们做的事,反而加快了明朝的灭亡。
他们这些人,被书写在《明史的‘忠臣传’中,与那些真正的忠臣混杂在一起,让人难辨忠奸。
而《明史,是清朝用了一百多年时间,几易其稿,经过三代帝王过目检验,好不容易才完成的,号称最‘详实’的史记。
当然,成王败寇,朱家王朝被灭,是朱家的皇帝不争气,也怨不得别人玩无间道。
就明末这样皇帝昏聩,官员贪腐,民不聊生的局面,没有李自成,还会有张自成、王自成……。
没有后金女真人,还有十七世纪末东来的西洋人,北方的罗刹人,西边崛起的准格尔部……。
如果明朝后期,进入了如汉末、唐末那样的,几十年上百年割据混乱局面,炎黄民族才真的很危险。
真是如此,很可能就不是明亡之后无中国,汉文化只是被阉割的局面了,说不定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会沦为成又一个印度。
历史没有如果,原时空,华夏民族经过几百年的曲折,终于还是又站起来了。
这个明时空,只要文启东不走,他就是这个时空的太上皇,汉民族的定海神针……。
文启东放走孔有德,是基于养蛊的心态,“折腾去吧,反正折不折腾,底层的民众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折腾的厉害一点,也好早点大破之后再大立。”
还别说,孔有德这一帮子人,还真能折腾。
虽然在连云镇被民团打得只剩几千人,可这几千人都是精锐,叛军并没有被伤了元气。
几千叛军,逃离了连云镇后,没有按原路线回去,而是直接向东,连克吕县、诸城、进逼莱阳,过了莱阳就是登州,此时,几千叛军很快又发展到了三万多人。
叛军的卷土重来,令整个山东官场重新慌乱一团,招降派和镇压派又开始相互攻讦。
官场上的事,文启东这个山野闲人管不着,别人也不愿意他去插手管闲事。
战后的连云镇,随着叛军的败逃,只过了几天的时间,就又恢复了繁荣。
叛军的来袭,短短一天的战斗,虽让连云镇内的居民受了点惊吓,但在见识了民团的强悍后,整个连云镇的居民,走在大街上的神态心气都不一样了。
现在连云镇内的常住居民,以各行业的工匠,加上服务于各工坊的工人为主,这些人占据了连云镇的六成常居民人口。
剩下的四成,是民团的团丁,以及团丁的家人,以及在连云镇开店贩卖货物的商人。
而流民到了连云镇后,绝大部分人,都被移民到了大员岛和吕宋岛,只有少数人,赶上工坊招工时,才会幸运的留在连云镇。
和山阳镇一样,连云镇内也没有乞丐和游手好闲的地痞无赖,这些人一旦在镇内出现,很快就被送走或镇压。
不论是山阳镇还是连云镇,镇内的治安队员,可不像大明其它地方的衙役捕快那样,不但不维持治安,还和恶势力勾结在一起,欺压当地的民众。
连云镇的治安员,维护好镇内的治安,才能领取他们的高薪,他们不需要像其它地方的衙役捕快那样,要靠敲诈勒索才能养活家人。
山阳镇和连云镇的治安人员,都是拿着已经涨了两遍的高薪,最底层的治安员,每月也有近十两银子的薪酬,这样的收入,不要说养活家人了,再养活两名小妾都没问题。
在这样的高薪下,廉洁奉公手脚干净是基本要求,工作达标考核也都有严格要求。
这样一来,山阳镇和连云镇这样次序井然的地方,在如今民不聊生盗匪遍地的大环境里,就成了独有的安全宜居之地。
如此独有的环境,对那些中小商人,还有周边的一些地主,是很有吸引力的,纷纷搬到连云镇居住。
中小商人是看中了连云镇没有敲诈勒索,每月只要交了固定的税收,就不再有其它乱七八糟的事。
周边的小地主们住在连云镇后,不用再担心被越来越多的盗匪,夜里破开了自己的庄子,丢了财产和性命。
至于那些官绅和读书人,则很少有人在连云镇常住,因为他们还要走仕途,常住连云镇这个海盗窝,怕会影响到自己的前程。
但连云镇也不是没有读书人,有些科举无望的老童生、不第秀才,为了生计,也有不少人来到连云镇谋生,毕竟,王光和这个老童生镇长,可是活生生的示例摆在眼前。
当然,除了在连云镇安居的人,还有各方势力派来的探子。
毕竟你连云镇是开放的,没有禁止外来人进出,那些探子就以经商采买的名义,对连云镇进行监视和窥探。
这些势力的探子,吸取了山阳镇的教训,来连云镇为他们的主子打探情报,却没有一点出格的举动,在镇内的一切活动,都是合规的,就是打探情报时,也只是带着眼睛和耳朵,只看只听,不说不问,他们明面上就是来做生意的商人和来购物的采买人员。
像这样的人,不但连云镇有,就是山阳镇也有,而且人数还不少。
对此,文启东这个神仙也没办法,总不能封闭对外的交流吧。
所以,对这些人,不论是山阳镇还是连云镇,都是采取暗地监视,任其自由来去的态度。
就在叛军攻打连云镇期间,镇内就有一名太监,带着一帮子人正在镇内采买连云镇内的特产。
他们比叛军早到连云镇两天,叛军的到来,连云镇关闭城门,把他们和一众商人也关在城内。
两天后,等战败的叛军远去,城外的战场和俘虏,以及乱兵都清理完毕,城门重新打开后,太监带着装满货物的车队出了连云镇。
车队向北行走了三十里后,一标全副武装的人马迎接住了车队,这时,一直沉默的车队,才活跃了起来。
一名空着手陪太监进连云镇的厂卫,看到接应的人马后,长出了一口气后说道:“王公公亲身犯险,为皇上探知了连云镇的消息,回去后,皇上定会封赏公公。”
王公公瞥了说话的厂卫一眼,语气淡淡的说道:“张百户的功劳也不小,你放心,该是你的功劳少不了。”
张百户马上陪着笑脸说道:“都是公公的功劳,在下不过是跟着公公沾点光,以后但凡公公有事,知呼一声,在下定当全力。”
王公公微微一笑,说道:“那敢情好,咱家就先谢过张百户了。”
双方协商好功劳的分配后,汇合了接应的人马,一路向北的回到了京城。
同样的一幕,前后相差不过几天时间,也在山阳镇发生了,也是一名太监带着人,到山阳镇采买货物。
没错,这些人都是朱由检派出来的,已经当上皇帝五年的朱由检,在朝廷的局势越来越糟糕下,终于回过神来,开始不断的派出太监,去监视军队,去打探消息。
性格多疑的朱由检,现在已经不怎么相信朝臣们的话了,可厂卫又被他搞残了,他只好重新启用太监。
但他不知道的是,由于他搞残了厂卫,没有厂卫配合的太监,只能和文官们合作,最终,他还是被文官们忽悠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