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月,春风马蹄。
杨广将自己的后背紧紧贴在龙椅上,翻看着面前的奏本。
其中,有一道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本,来自长安以西的古丝绸之路,据雍州刺史杨伯玄与驻守在雍州的第9路军元帅拓拔雄报告,说,雍州之西的吐谷浑部,近年来在其小王子卓尔旦的带领下,发展迅速,已经渐渐成了大隋朝的一股祸患,特别是近年来,因为大隋朝经济发展迅速,连普通百姓也富得流油,这让吐谷浑部好不眼热,所以,卓尔旦就屡屡派出部队骚扰边境,甚至,还会绕过边防哨所,朝内地袭击,呼号而来,唿哨而去,扰得边民日夜不宁,且多有死伤,因此,望朝廷能够早些拿出主意,给予指示。
杨广见奏。
瞬间大怒。
吐谷浑部?
真有部落如此胆大包天,竟敢冒犯如日中天的大隋帝国?
杨广已于朝堂上与众大臣议过此事,有义愤填膺说只要陛下准奏自己必提大军亲往剿灭的,有眉头紧皱说蛮夷之族不如与之和亲好生安抚息事宁人的,还有长吁短叹说土古浑部历来民风彪悍极不好惹不如将住民撤入内地再作道理的……
一时之间。
朝堂上竟然分成了主战与主和两派。
主战派是以尚书省宰相赵元袭为首的一群年轻官员,胸怀出生牛犊不怕虎的雄心壮志和扳山倒海意不平的愤慨,力主与土谷浑一战。
主和派则是以中书省宰相杨素为首的一群老臣,他们谆谆告诫,不断剖析擅动刀兵的危害性,劝,陛下无论如何都要三思,若以一小小女子前去和亲而换来边境太平,则胜过血流千里百倍。
另外还有一些大臣,则介于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摇摆不定,譬如,裴矩等,这一派与墙头草般的聪明人,才夸赞了主战派勇气可嘉理应如此,转头却又赞主和派计谋老道或更有效……这群墙头草,反倒更让杨广注意,他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看着玉阶下文武百官乱成一团,议论纷纷,不由好笑。
主和?
主和是不可能主和的。
他杨广,身为大隋明君,一代雄主,怎么可能将自己的江山社稷捆绑到一个小小弱女子身上?然后,将所有的不幸全部嫁祸给一个女人呢?
等文武百官吵吵嚷嚷过了,杨广才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首先。
杨广说了,天朝不和亲,唯死战而已。
杨广的话,让包括主和的那些大臣们在内的百官,都很感动,虽然,出于利益的考虑,如裴矩等人,建议陛下以和为贵,能不打仗还是不打仗的好,但是,他们毕竟也都是一些开国元勋,有骨气的大臣,其实,又肯轻易向别人低头?
所以。
杨广的话,算是将主和这条路堵死了。
那么。
剩下的,就是主战了。
其实,杨广早就筹划着要打一仗了,只是,跟谁打,怎么打,他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如今,杨广见土谷浑部想做一只出头鸟,那么,好!
杨广决定了,就打这只出头鸟。
杨广觉得,检验大隋朝三年来秣马厉兵的时候,到了。
也不用出动步兵,这三年,大隋朝可没闲着,九支大军中,每一支里可是都训练了一旅骑兵的,别看单独一军似乎不多,也就四五千骑的样子,可是,若是九军的骑兵集结到一起的话,那可就多达五万余人了。
而且,这五万人的骑兵,那可是装备精良,个个训练有素的。
杨广已经点了将,任命皇叔杨林为讨伐土谷浑的主帅,任命雍州的第9军元帅拓拔雄为杨林的副帅,拓拔雄本就是杨林提拔过的将官,如今,又重归杨林领导,必能谦虚谨慎,杀敌立功。
另外。
杨广令兵部立刻朝第1军至第9军发出加急信,命九军的骑兵,立刻朝长安以西的雍州千里机动、集合,准备参加整训。
另外。
户部这边,也第一时间将大军所用的粮草往雍州的重镇——大兴,运输集结,以备军需,只待大隋朝的五万骑兵一到,就挥师西进,踏破昆仑山缺,直抵喜马拉雅的另一边。
五万骑兵,再加上雍州的第9军,三万步兵,另外,还有豫州抽调的三万步兵,共计11万骑步兵,对付一个土谷浑,实在是有些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不过。
这一仗,与三年前雁门关外的小打小闹可不一样,杨广有心借这一仗将大隋朝的版图猛地往西扩上一大块,若是能扩到印度河流域当然更好,若是不能,起码,也要将土谷浑人远远地赶过喜马拉雅山去,让他们赶去欧州祸害别人好了。
杨广主意已定。
各部立刻行动起来。
皇叔杨林,自然唯命是从,对于杨广的命令,杨林从不违背,更何况,今日这一战,杨林也是极力赞成的,他的人生宗旨里就是,能臣服的,坚决让他们臣服,不服的,就用两条水火囚龙棒将他们打服。
……
……
杨广翻看着奏本,与他已经慎重考虑过的方案,他认为,如今正是春暖花开,气候宜人之季,这个时候行军打仗,特别是对于骑兵来说,实在是再好也不过了。
要知道。
夏季多雨,道路泥泞不太好。
冬季又太冷。
如今,大隋朝若与土谷浑开战,还没开打就已经占据了天时与人和,唯一的地利虽然握在卓尔旦的手中,可是,杨广自信,自己苦心经营三年的这数万骑兵,绝不是吃素的。
看装备就知道了。
那些马匹所佩戴的,都是清一水的新式马鞍,每一把马刀,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打造出来的好钢锻造而成,虽不敢夸口削铁如泥,可是,若用来劈卓尔旦的狗头,却嫌太过锋利。
另外。
杨广发明的那些便于贮存携带的干粮、肉食,此时也已经充分发挥了作用,不但便利,而且,营养不减。
杨广在文思殿坐了很久,他反复考虑着细节性的问题,直到没有让他想起来后会失眠的问题了,这才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准备睡觉。
王东洋知道,每一次陛下这样,就证明,朝中要有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