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章 红布盖着的是什么?(1 / 1)三秤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日。

大兴殿。

一大早上朝之大隋朝的文武百官,惊奇地发现,就在金銮殿的正中间,如同出嫁的新娘一般,用红盖头盖着一个怪头怪脑的东西。

鼓鼓囊囊。

也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可是。

没有陛下的命令,谁也不敢伸手掀开去看,只能在心里面悄悄的犯嘀咕。

其中。

有一些私人关系比较好的大臣们,还一个个交头结耳,向彼此问询着,红布下面,究竟盖的是什么东西?

看上去。

最顶端有点圆。

红布盖着的是什么?

奇怪。

于是。

许多大臣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资格最老、阅历最丰的老将贺若弼。

俗话说的好,人老了奸,马老了滑,看家还是老嬷嬷。

吏部尚书杨玄感朝贺若弼拱拱手。

他笑道:“贺老将军……

你老人家见多识广,这天底下几乎就没有您没有经历过的东西,没见过的事。

据您看来,这块红布下面,盖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咱们的陛下,又是卖的什么关子呢?”

这……

杨玄感给贺若弼戴了一顶大大的高帽子,让贺若弼不得不咳嗽一声,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见”了。

“咳!”

“……这个……那个……

杨大人……依本帅看来,陛下一直挂心靠山王跟西南方向吐蕃交手的消息,据本帅推测,这块红布底下,盖的很有可能是土谷浑国主和小王子卓尔旦的项上人头,也未必可知……

很有可能,是靠山王带来了好消息。

靠山王威风八面,不战而屈人之兵,已经逼得土蕃不得不将土谷浑国主父子杀掉,转而将人头献给我大隋而力求自保,也是极有可能的……

当然……”

贺若弼捋着长长的白胡子,停了一下。

杨玄感肚皮里面虽然有一百二十个不相信,可是,脸上却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赞道:“……果然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老将军看事情高瞻远瞩,目光深邃,所言极是,下官万万不及。”

旁边。

好几个吏部的官儿也跟着附和道:“老将军睿智,下官人等万万不及,万万不及呀!”

贺若弼哈哈大笑。

他话还没说完。

就被杨玄感猛拍了一通马屁。

此时,他还想再说点什么,可是,大隋朝的皇帝陛下兼一把手,杨广,却已经来了。

文武百官赶紧个个归位,仰望金殿之上。

王东洋大声宣道:“陛下上朝……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他这几句话说的中气十足,特别响亮。

这些年,都是他一直在说,早已经说得滚瓜烂熟。

其实。

暗地里也有一些存有觊觎之心,资历和王东洋差不太球多的太监,倒巴不得王东洋赶紧的从大殿上滚下去。

这样。

才有机会轮到别人来说。

可是。

陛下不点头,王东洋是很难从大殿上滚下去的。

很多王东洋的隐形的竞争对手,一个个恨的咬牙切齿,但是又无可奈何。

他们痛恨。

也不知道王东洋到底是施了什么魔法在陛下的身上,让陛下对他这个先皇身边的太监大发慈悲,既没有让他跟先帝殉葬,甚至还继续留用在自己的身边,官职原封不动,并且宠幸似乎还比先皇更加的厚重了。

后来。

这些人,经过三四多的观察,才终于下了一个大家都基本上可以接受的结论。

那就是。

他们的皇帝陛下,实在是一个仁德之君。

太仁德了。

因为。

这些太监们,几乎很少看到杨广生气或者是大发雷霆的样子,更没有看到他们的皇帝陛下,动不动就打打打、杀杀杀之类的。

就算是宫中的这些奴婢们犯了什么错误,杨广也只是按罪论处,并且通常还会轻饶。

这一结论。

也让几个试图窥视王东洋位置的那些副手太监们,死了心。

王东阳最有力的一个竞争对手,副总管李严,一边将小酒喝的滋滋滋,一边唉声叹气的。

“……真是泰山不倒他不倒,黄河未老他不老……这个狗日的王东洋,老子也算是服了他了。”

没办法。

不服不行。

王东阳背后,靠着天底下最大的一棵树——皇帝。

所以。

他的这些竞争对手们,一个个也只好隐忍着,只等着王东洋某一天会连出昏招,犯一些致命的错误,失去陛下的欢心。

不过。

目前来看。

似乎还没有这种可能。

所以,王东洋在金殿上面出风头,一时半会,还轮不到别人。

王东洋唱完。

文武百官开始奏本。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件是户部所奏,征调给靠山王杨林的第2批粮草,已经陆续到位了。

杨广点点头。

另一件事,就是吏部奏请陛下,请陛下指示今年的科举考试怎么举办,地点在哪里?

这三年。

针对大隋朝的教育,杨广老早就提出了从娃娃抓起的口号,全隋境内每一个县里都设立了县学。

不过。

若是想参加进士考试的话,还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流程的,相关流程和细则,杨广早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颁布天下,并已经实施了。

那就是,采取杨广印象中的那些传统的乡试——会试——廷试三步走这样一个次序。

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级考试。

乡试也称乡闱,通过乡试即为“中举”,成为举人。

从形式来说,乡试可以看成“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

然后是会试、决出状元的“殿试”,按照古代惯例,杨广也就将其安排在三月里的春天。

考试时间,比第一次缩短了一些,分为三天。

考的内容,不再是八股文。

而是从《大隋朝扫盲读本》里边选择来出题的。

第二场会试,考的是官场应用文,

至于殿试,自然由杨广亲自面试,考策问,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子。

不必赘述。

第三件事,则是礼部官员所上奏的,恭请陛下前往泰山封禅的事情。

杨广对于封禅这种封建迷信的东西当然是不感冒的。

但是。

从未去泰山风景区旅游过的他,倒很想借礼部为了拍马屁而上的这一道奏本,顺水推舟,去泰山游玩一下。

但是杨广计划了。

规模一定要小。

绝不可兴师动众。

浪费民脂民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