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练兵(中)(1 / 1)金书同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将听闻蒙古怯薛军至少有四万之众,也都神情凝重。

彭义斌道:“怯薛军算是铁木真亲兵,如今正在西征,蒙古族的军队河北也有数万,战力比探马赤军还强,但如今正在河东与金国作战。咱们要乘他们回师之前,尽快打下恩州。咱们据城而守,就算蒙军主力来了,也奈何不了咱们。”

他顿了顿,又道:“另外,如今形势急迫,你们各部要尽快练出精锐,才能与蒙军主力作战!”

众将齐声应诺。

这时有军吏进来禀报:“副总管,天使(钦差)已到冠氏县城外,请副总管接旨。”

“总算来了。”彭义斌站起身来,吩咐道:“派人出城迎接天使,你们摆好香案,更衣接旨。”

在苟梦玉的指挥下,一群军吏在各衙门中七手八脚一通准备,很快摆好了香案。不久,众将陆续赶来。

忠义军用的也是南宋的军制,最大的军事单位叫做军,如今忠义军中有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五个步军,还有踏白军一个骑军,目前正在组建的便是选锋军。每个军有一个或多个“将”,每个“将”的编制大致是一千二百多人,“将”这个级别的军事单位中,负责人是正将,还有副手是副将和准备将,一个将下面满编制是五个部,每部二百五十人。

许岸原来是部将,这次伏杀探马赤军、镇守秋林寨,阵斩朱楫都是泼天的大功,任何一个功劳都可以至少升一级,只是三件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难免打了折扣,但尽管如此,他也跳过了准备将这一级,直接升到了副将。选锋军只有一个将,而且没有正将,副将其实就是实际上的一把手。

过了不久钦差使团便到,一名长相俊美的少年宦官出现在大堂入口。那宦官一看众人穿着和站的位置,便径直过来对彭义斌拱手问道:“这位便是彭副总管了吧。”

彭义斌笑脸相迎,客气的道:“正是,不知黄门如何称呼?”

那少年宦官爽朗一笑,“不敢当副总管垂问,咱家姓董名宋臣,如今在崇政殿中听候使唤。”

许岸心中一动,没料到这少年宦官倒是个名人,便是数十年后“阎马丁当,国势将亡”中的大貂珰董宋臣,南宋后期著名奸臣,现在居然这么年轻。

彭义斌笑道:“董宋臣...黄门好名字,我等都是大宋之臣,正应精忠报国。”

董宋臣听得喜笑颜开:“贱名有辱清听,当不得副总管的称赞。陛下常说副总管懂得体谅圣心,一心为国,只是未得机缘相见。”

彭义斌对宋称臣已经数年,对这些官场应对已有经验,回道:“某久沐天恩,也何尝不想一睹天光,只是始终不得其便。”

董宋臣笑道:“还是先宣旨吧,朝中之事之后与副总管细说。”

董宋臣站到香案前面南而立,待众人拜礼肃立之后,展开一幅丝织的圣旨,高声道:“门下......大名府苏椿等举城来归,补授武功郎、河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兼知大名府;苏元补授从义郎,充河北东路兵马钤辖,兼提举本路诸军人马;张俊补授训武郎,充河北东路兵马钤辖,兼大名府通判;谷广补授承信郎、天雄军节度推官;李宽特授予保义郎,充濮州兵马钤辖、兼知濮州......当体朕怀。”

许岸从头听到尾,发现彭义斌打下的城池,基本留用原有的官僚体系,南宋政府也全部答应,并将这些城池划归彭义斌管辖,军饷、器械、粮秣也有供应,但是只给了彭义斌实权,并没有给彭义斌加官衔。彭义斌再加官就要和李全平起平坐了吧。许岸想也许朝廷顾及李全的颜面,暂时不想打破平衡。

“臣彭义斌接旨。”彭义斌接过圣旨,对身边张士显使了个眼色,张士显心领神会,请董宋臣进内堂,将一小锭黄灿灿的东西塞入了那宦官的手心。

内堂中寒暄了两个时辰,用过餐后,董宋臣显然不愿在冠氏县多逗留,对彭义斌笑着道:“既然诏书已经送达,小人差事已了,这便告辞回行在了。”

彭义斌忙道:“黄门难得出临安一次,平日侍奉官家一向辛苦,我等武人虽有侍奉官家的心思,但哪比得黄门这样的细致,想着黄门把官家侍奉好了,便是我等臣子天大的福气。”

“副总管客气了。”董宋臣眉开眼笑,“彭总管领兵在外,多多保重。”

“张先生,苟先生,送送董黄门。”彭义斌吩咐。

张士显和苟梦玉将董宋臣送出衙门,上了马车,直到马车消失在大街拐角才返回。张士显长叹了一口气。作为彭义斌的首席谋主,他知道彭义斌很失望,倒不是因为没有加官进爵而失望,而是彭义斌屡次向朝廷上书,请求从各路发兵与他同时攻略北方,恢复两河,可如石沉大海,始终没有得到南宋朝廷的任何回应。

这次朝廷宣旨也只派来了一个黄门小太监,并没有大臣一同前来商议北伐军事,看来朝廷对北伐一事并不上心。不仅如此,上个月赵葵本已经与彭义斌约好,返回朝廷之后会立即联络各处,一同讨伐李全,这个事情也没有一丁点消息。

就算宰相史弥远优柔寡断,可官家肯定是有北伐中原、恢复三京的雄心,官家继位不久就下令削去秦桧死后所封的申王爵位和“忠献”谥号,改谥“谬丑”,并为岳飞平反,追封岳飞为鄂王,这明显是主战的。

二十年前的开禧北伐失败一直是官家的心病,如今忠义军在河北势如破竹,朝廷若是能起兵呼应,恢复河山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次总算从那少年宦官的口中得知了原因:如今官家已经病入膏肓,无法上朝。官家的几个皇子都夭折,并没有立储君,唯一的养子济国公赵竑却与权相史弥远不和,如今朝局动荡、危机重重,根本没有北伐的心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