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独善清晨便早早离开小院。
独善离开不久,便见忘凡和尚前来,得知独善不在之后便匆匆告辞。
忘凡自从独善归来之后便经常来小院,与白甲也算熟识,前些日子这和尚说感觉触碰到了第五境的边缘,将要突破,便开始闭关。
白甲已经是十余日没有见忘凡来小院了。
如今一见,忘凡身上气息雄厚,较以往要更为强大,想必是已经突破到了第五境。
到了傍晚独善才回来。
“选了十余位第五境之上的弟子,明日便启程。”独善道,“忘凡出关了,他已经突破第五境,找到我,好说歹说让我把他放到队伍当中去。”
白甲这才明白忘凡前来小院的原因。
“他自幼在外面长大,十分眷恋外面的世界,而宁康寺弟子只有修炼到第五境之后参与寺中任务,才可离开宁康寺,这次死气洞窟之行对他而言也是一个契机。”
……
第二日白甲便背着独善石像,随着独善虚影带着慧心离开小院。
来到当日来宁康寺时登岸的地方,这里已经挤着许多弟子了,未善法师也在。
白甲看了一眼,这些弟子修为都在第五境之上,其中还有几个是第六境,以及两个第七境。
见到独善,这些弟子都是上前行礼。
宁康寺独善这一代弟子正值旺年,大都还没有开始收慧字辈的亲传弟子,即使是收的有,也大都是修为不高,如慧能小沙弥一般。
来的都是外门弟子,修炼时间基本上都超出了百年,对于独善也都很熟悉,且很敬重。
独善点点头,道“一共十八个弟子,已经齐了,我们便出发吧!”
而后独善面对未善,道“师弟,那我们便上路了!”
未善点点头,双手合十,道“师兄小心行事!”
修炼者进入到第五境之后便可以修行一些法术,依托着这些法术来御空而行。
宁康寺的御空法术唤作:大鹏托背术。
宁康寺弟子出行没有船只,都是御空度过阔沙河。
只见这些弟子运转起法力,脚下生出金光,金光进而幻化为大鹏鸟。
接着这些弟子便一跃而起,踏足出岸,来到阔沙河。
修为低者,踏水而行,神色淡然;修为高深者,才是真正的御空,脚不沾水,风生水起。
白甲也变大身形,进入水中,正巧看到忘凡和尚。
忘凡和尚毕竟是步入第五境不久,修炼大鹏托背术更是不久,根本无法完全掌握,顿时显得有几分窘迫。
独善一笑,以玩笑口吻道“忘凡,学艺不精!小心些,可别掉队,坠入这阔沙河当中了!”
忘凡脸红了起来,额头出了细汗,道“师尊不必担心,我能跟上队伍。”
这时空中正飞着的和尚也发现了这边的情况,一个身形和忘凡差不多,看上去要成熟很多,修为也是第七境的和尚靠了过来。
这和尚道,“忘凡师弟可需要我相助?”
独善依旧是笑笑,道“甘一,你修为虽然要高一些,带着一个人也终归是不便……”
说着,独善看了看白甲,道“白道友身躯之上还有一些空位,不知他可愿意带你一程。”这话是对忘凡说的,也是在问白甲。
白甲自然无所谓,道“上来吧。”
忘凡与白甲有多日同听独善讲道的情谊,算是熟识,见白甲这么说,也不客气,跃到白甲的背上,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道了声谢,说实话,要真是让他自己飞,能不能渡过阔沙河还真是未知之数。
见到忘凡上了龟背,甘一也是笑着追到队伍中去。
白甲望着一众弟子,心中忽然有了几分疑惑。
这宁康寺独善同辈的师兄弟白甲也见了三个,是各有各的风格;可是看这些外门弟子,都是壮汉加光头的造型,宛若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真不知道宁康寺是如何收徒的。
白甲自然是不知道,宁康寺外门弟子不如亲传弟子,除了修炼之外,每日还有一些繁重的课业。
比如去金刚林砍树,去罗汉岩挖石头……
长久以往地干着这些体力活,甚至要达到百年之久,身体健壮一些也属正常。
一行人浩浩荡荡越过阔沙河,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死气洞窟。
一路上,独善有意带着众人避开拥挤的县城、城镇,专走小路。
如此行了三日左右,才来到死气洞窟所在的山脉。
自从死气瘟疫之后,这个山脉便被宁康寺修炼者称为死气山脉。
这山脉上没有一棵高大的树木,有的那些低矮灌木以及一些蔓藤杂草也都不是正常的绿色,而是带有一种死气沉沉的黑色质感。
独善解释说这是当年死气外泄所致,并无大碍。
宁康寺修炼者虽然能御空飞行,但是飞行的高度很低,这山脉当中灌木藤蔓丛生,低空飞行极其不便。
这些弟子便止住飞行的架势,开始步行上山。
由独善带路,寻到上山的小路,众人便有序上山。
行了不久,眼前忽然开阔起来,一片空地出现。
空地上是一处小院。
院子没有遮拦,白甲看清楚了院子当中的情形。
一个壮汉正挥着巨斧劈着木头,身后一个小和尚抱着劈好的柴,堆好。
劈柴和尚白甲不认识,其身上气息极其雄厚,修为和白甲相差太大,白甲无法具体感知到其修为。
后面堆柴的那和尚白甲认识,便是前些日子回宁康寺报信说庆善法师失踪的那人,回到宁康寺乎又被派去到矿山报信。
如此看来,这正在劈柴的大和尚,应该就是独善来自矿山的四师弟或者五师弟。
主持的九个弟子,距今为止都是第九境。
都是和蛤王爷一般的境界!
“大师兄!听说你回来了,老四和我争着来死气洞窟见你,我不乐意,还和他打了一架,把他打服了才来!”劈柴汉子放下手中砍刀,热情上前,语气中带着自豪。
这些宁康寺的弟子闻声个个汗颜,都是连忙行礼,齐声道“言善法师!”
白甲这便知晓,原来这来人是独善的五师弟,言善法师。
独善四师弟和五师弟据说同时修炼了一门炼体之术,平日里没事便喜欢“切磋”,想必便是言善说的“打架”。
言善法师常年待在矿山,不像独善一般,喜欢到讲经崖去,故而没有师尊这一声称号,寻常弟子见了他,都是道一声“言善法师”。
“五师弟,百年未见了。”独善脸上也是带上了发自内心的笑意。
独善作为大弟子,比其他亲传弟子都要早入山门,本身又比较随和,和这些师弟间关系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