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留下的后手,不只是赵宗全。
在皇帝还没有子嗣的时候,第一选择其实是蜀王,能力出众不说,势力也不小,第二选择才是赵宗全!
如今他有了亲儿子,却也想要找个宗室来辅助他儿子,但能力出众的蜀王就不在他的考虑范畴。
因为像蜀王这样的宗室子弟,已经有能力威胁儿子的帝位了。
而赵宗全就不同了,他只是一个禹州团练使,而且这些年还算恭顺听话。
在朝中又没有丝毫根基,让他来汴京辅左他儿子,便成了最佳的选择。
到时候,既不会威胁到自己儿子的皇位,又能跟张家相互制衡。
想到这里,皇帝又叫回了准备去传旨的太监:
“等等,传朕旨意,让禹州团练使赵宗全以最快的速度回京!”
说到这里,皇帝想了想再次说道:
“至于荣国公他们,便等赵宗全到了以后,在一起召见他们吧。”
······
英国公府。
林昊放下了宫中传回来的消息!
就在皇帝派人去给赵宗全传旨的第一时间,林昊就已经收到了消息。
“呵呵,有意思!“
林昊早就查到皇帝和赵宗全有联系。
在原剧情中皇帝被兖王逼宫的时候,居然第一时间就写下血书,册封赵宗全这个素未谋面的冷门宗室为太子。
这显然是不正常的事情,按理说他当时第一选择是,拿虎符调集城内的禁军平叛。
结果皇帝却是写下血书,千里迢迢的禹州到赵宗全那里,再让赵宗全带着虎符来汴京,再去找禁军来救驾,可谓是谜之操作!
因此林昊一直在探查二者之间的关系,果然让林昊查到赵宗全就是皇帝留下的后手!
不过林昊对此已经不在意了,如今驻扎在京郊的几个大营里几乎全都是林昊的人。
而且他不仅掌控着整个大宋的情报网,还暗中掌控着皇城司这个情报机构。
要是他林昊想造反,别说区区一个赵宗全了,就算赵匡胤复生也无力回天。
只不过他要是直接造反,纵使成功了,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打下整个大宋的江山,打完以后还要几年时间抚平战争的创伤。
花费的时间太久不说,战争也会导致大量的平民伤亡,林昊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况且,林昊虽然没有当过皇帝,但也知道治理国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完整的接手整个大宋的行政体系。
不过皇帝又开始防着他了,显然不是什么好兆头。
好在皇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也就这几天的事情,至于皇帝找来的赵宗全制衡自己,林昊反而乐见其成!
毕竟,生命在于折腾!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时间,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也就靠着一口气在撑着!
三天后!
皇帝难得的上了一次朝会,就在群臣三呼万岁之后,不知道是群臣的声音太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皇帝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就突然感觉心口发闷,随后就是一阵天旋地转,直接昏倒在了龙椅上。
“陛下!”随后众臣惊呼道。
随后皇帝就被送回宫中,数名太医为皇帝诊治!
而朝臣们各自相互对视,眼看着皇帝就快不行了,新帝登基意味着新的机会。
而且新帝还是一位两岁的孩子,这就让朝中的大臣,各自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小心思。
而皇帝这一次,整整昏迷了一天一夜才清醒过来,和上一次短暂的昏迷不同。
上一次昏迷后,虽然感觉自己可能时日无多了,但感觉还能撑个十天半个月,托孤事宜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可这一次皇帝竟然再次在梦中,看到了赵家的列祖列宗在向他招手,他知道赵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太医,朕的身体还能支撑多久?”
“这!”太医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才憋出一句话:“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其实太医通过皇帝的脉象,已经察觉到了皇帝的生命力,正在以极快的速度飞速的流逝着。
按照现在的这个速度,怕是连三天都不一定撑的过去。毕竟皇帝的身体已经油尽灯枯,但太医却不敢说啊。
“好了,你们且退下吧!”皇帝虚弱的说道。
其实皇帝心里是有数的,因此也没有为难太医的意思,只是摆摆手让他退了下去。
况且现在不是计较太医的问题,当前最重要的是,托孤事宜已经刻不容缓,随即对身边伺候的太监问道:
“禹州赵宗全到了没有?”
“回陛下,赵宗全昨日就已经赶到了!”
“好!”皇帝闻言,顿时精神一振,随后吩咐道:“立即传旨赵宗全进宫!”
“遵旨!”说着太监迅速领旨而去。
很快赵宗全就来了,而在赵宗全来了之后,皇帝把身边的人全部赶了出去,然后单独接见了赵宗全。
随后两人在寝殿内聊了一个多时辰..….!
期间没人知道皇帝跟赵宗全聊了些什么。
在皇帝跟赵宗全聊完之后,皇帝立即让太监通知林昊、韩章等人入宫来。
而林昊一进入皇帝的书房,就见到在一旁伺候着皇帝的赵宗全!
说实话,林昊对这位可是一点好感都欠奉。
在原剧情中老皇帝可是没有儿子的,之所以让赵宗全继承大统,是因为在兖王和邕王逼宫之时没得选!
老皇帝在匆忙之下写下血诏,封离汴京最近的,能力尚可的赵宗全来当太子!
但这就涉及到过继之后,皇考和皇伯称呼上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皇朝历史中,由侄儿继承皇位的,自然不止一位,但是在皇考上有争议,且闹的沸沸扬扬,甚至对朝局产生巨大变革的有两次。
一次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大名鼎鼎的“大礼议”,另一次便是历史上宋仁宗继任者发起的。
就拿嘉靖和赵宗全来做对比,这两次都是皇考皇伯称呼上的区别,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处。
相同是,两次皇考之争,其实并非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称呼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争权,争夺朝堂的控制权。
不同之处就多了,嘉靖皇帝当初是和内阁争权,借此机会把旧臣权臣贬出朝局,增加皇权的影响力。
而赵宗全则是跟太后的争斗,最终落点是皇考皇伯之争,因为关系到皇帝亲政的问题,甚至亲政后有多大的自主权。
但问题是自从赵宗全接任太子之位,伺候皇帝归西之后,顺利的登上皇位,这件事就不应该有任何争议。
当初皇帝传位给赵宗全,写下的立嗣诏书,可是明明白白的写着,立他为皇太子,而他也给皇帝送终。
既然赵宗全接受了这个诏书,那就是从小宗过继到大宗,承认了皇帝为自己的父亲,那自然是认皇帝为皇考,生父为皇伯,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如果不承认这一点,那就说明赵宗全不愿意当皇帝的儿子,那说明他拒绝了皇帝赦封他为太子的诏书。
既然如此,那他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就要受到致命的打击!
相对而言,明嘉靖皇帝就比赵宗全硬气多了,当年嘉靖皇帝抵京后便止于郊外。
当时朝廷官员就有关于以什么礼仪,来迎接兴献王世子朱厚熜的争论。
而当时的礼部尚书毛澄,根据杨廷和的授意,定议以皇太子即位的仪式。
但尚未继位的嘉靖就是不肯进城,他明确的表示,他来京都是继承皇统的,而非继承皇嗣。
他在继位的问题上摆名车马,而内阁大臣们终究没能没拗过他,因此也捏着鼻子认下了!
这和赵宗全继位的立嗣诏书乃是天壤之别,嘉靖皇帝是在郊外受笺之后,再行进的京城。
甚至于当时大礼议还没爆发之前,嘉靖皇帝为了明确这个立场,要以皇太后之礼迎接生母进京。
如若他们不答应,他甚至提出愿意辞去帝位,奉母返回安陆继续当王爷这样种话,其态度之坚决,完全不是前后不一的赵宗全可比拟的。
相比而言,赵宗全在接受立嗣诏书的时候,是没有推辞的,在继位之初更没有提出,加封太上皇甚至皇太后这种说法。
只在自己掌握朝局,朝中诸相在韩章的努力下,纷纷成了他的人之后,想要从曹太厚那里夺权,这才推翻之前的既成事实,这何其令人不齿。
言归正传,林昊、韩章、富弼同时向皇帝行礼道: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皇帝摆摆手,随后又对林昊几人说道:
“朕,时日无多,太子尚且年幼,等朕殡天之后,望你们竭力辅左幼帝······!”
随着皇帝的讲述,林昊渐渐发现了不对劲,于是林昊再度用技能查探了皇帝的想法。
皇帝似乎是想让自己担任三司使,而不是掌管军政的枢密使。
本来林昊觉得皇帝已经油尽灯枯了,就想要控制皇帝重新修改任命,但后来又想到,其实担任三司使也不错。
要知道军方大部分力量,本就在林昊或者说张家的掌控中,该安插的重要位置早就安排好人了,纵然自己担任枢密使,也不会对自己有更大的益助。
反倒是让林昊掌控了三司使,掌管了盐铁、户部﹑度支三个机构,能让他安排更多的人。
因此这件事绝对大有可为,于是林昊便不在作妖,任凭三司使落到自家头上!
果然,皇帝宣布了最新的任命,韩章继续担任丞相,林昊任三司使,富弼任枢密使,封赵宗全为濮王兼殿前司指挥使。
皇帝准备让他们四个辅左幼帝,显然更是想让他们四人相互制衡。
林昊对于皇帝让自己担任三司使,而不是掌管军政的枢密使倒也不意外,毕竟林昊早就知道皇帝对张家的忌惮!
但其他都好说,唯独对赵宗全为殿前司指挥使,林昊就有些不太满意了,这不是明摆着不信任他嘛!
皇帝居然不信任他这个,劳苦功高的大忠臣!
不过林昊也不在意,之前皇帝的亲信掌管殿前司,不是也没能挡住兖王和邕王叛乱嘛!
“臣等必不负陛下所托,一定尽心竭力辅左太子,为我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个人领旨后,自然少不了要对皇帝上表忠心了,反正漂亮话又不要钱。
翌日。
朝会上,皇帝匆忙的宣布了林昊四人的任命,皇帝就去见他的列祖列宗去了。
皇帝驾崩后,朝堂上的大臣随之哭声一片!
随后便是幼年新帝的登基,等这一些列的事情忙完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然而新帝只是一个两岁多的幼儿,自然不可能上朝处理政务,自然就需要请太后出来垂帘听政了。
然而根据皇帝的遗诏,垂帘听政的居然是两个,一个是新皇帝的嫡母曹皇后,另一个则是新皇帝的生母是宜贵妃。
于是大宋出现了,两宫太后一起垂帘听政的奇观!
不过林昊倒是看明白了,不得不说,皇帝这几十年皇帝不是白当的,平衡之道玩的炉火纯青。
两个垂帘听政的太后,两个王,两个文官,三方相互制衡,而三方的内部同样不是一条心,这就有效的避免权臣篡位。
而后宫则是让两宫太后争权夺利,以免出现外戚做大的局面,皇帝为了自己的儿子,可谓是耗尽心力为新帝铺路了!
短短不到一个来月时间,朝中可谓是风云变幻,让人目接不暇。
先是兖王跟邕王造反,不过被林昊提前设计,结果二王都死在了陈国舅的刀下,直接成为了林昊登上王爵宝座的踏脚石。
可惜这个燕王的封地在辽国,林昊倒是猜到老皇帝打的什么算盘,无非就是玩的驱虎吞狼的把戏!
再然后老皇帝驾崩,新帝登基,以及四位辅政大臣势如水火明里暗里的争权夺利,其中最过分的就是燕王林昊。
因为林昊借着邕王跟兖王造反一事,开始在朝堂上大肆排除异己。
然而外人不知道的是,这件事其实是另外三人默许的,包括赵宗全也是有参与其中的。
因为林昊和其余三人的一番动作,让朝堂上空出了更多的位置。
而这些空出来的位置,当然是由四人安排自己人上位了。
而其中林昊拿到的名额要比其他人多一点,其次是韩大相公和富大相公。
而最少的,自然是根基最薄弱的赵宗全,不过他也借此机会安排了他儿子进入朝堂。
另外还有十几个亲信,分别担任了殿前司和几个大营的将校职务!
主要是赵宗全的底蕴太浅,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即便当前他拿得出手的人,都是老皇帝之前提点他时攒出来的!
这一点上就连林昊都比他强,好歹林昊早就开始了人才储备!
而两宫皇太后虽然垂帘听政,但她们为了拉拢四位辅政大臣,同时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利和地位,对此统统选择了视而不见。
而如今的朝堂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