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八章:神州浩劫(1 / 1)阳木四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叹我神州大好河山,却将沦丧敌手八载。”

徐重光悠悠长叹一声,自从他离开佛山之后,起初尚有一种将南北武术界一统的畅快淋漓,可一路上转折各种交通工具,所见诸多光景,再想到浩劫将至,便越感心中愁云郁郁。

在面对历史的大势之下,个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卑微渺小,但却不能因为自己的力量渺小,便不去投身其中,坐视神州倾覆。

好在现今全国上下,抗日热情都十分高涨,局势到了如今这一步,其实大家都能看出来,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已然是迫在眉睫了。

在经过十数日的奔波之后,徐重光抵达上海,赶往中华武士会总部所在。

实际上,与其说是中华武士会的总部,不如说是上海精武体育会的总部。

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讲,武士会的总部始终是在天津的。

民国初成立于天津的中华武士会,原为同盟会的外围团体,习武强身之外,也有其鲜明的革命色彩。

而南方的精武体育会,也与中华武士会一般,都是同盟会的外围团体。所以武士会与精武会之间竭诚合作,武士会的部分成员南下上海,精武会的部分成员北上津门。

后来中华武士会与精武体育会发展极为迅勐,神州各地都有他们的分会,乃至越难、印度尼西亚等南洋国家,也都建立起精武分会。

鼎盛时期,精武体育会拥有国内外分会四十二个,会员四十万人,中华武士会亦不遑多让,是一股极其庞大的力量。

借助这两个外围组织,同盟会得以收拢天下习武之人。

其中精武会跟同盟会中的军阀势力走得比较近,各地的名誉会长都是各系军阀头子,比如汉口精武会的会长是桂军的李忠仁。

而以常凯申为首的嫡系或是依附于其的军阀势力如韩复渠,则扶持武士会,所以才有了中华武士会转变为官方的中央国术馆系统,这个庞大的国术馆系统,为常凯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武术人才。

可以说至此,武士会名存实亡,而精武会这边,上海总部的骨干全部都被派遣到各地建立分会去了,剩下的人当中,卢炜昌卷款而逃,导致上海精武会便变得名存实亡。

于是,上海武士分会与上海精武体育会,这两个名存实亡的空架子干脆便整合一处了。

抵达中华武士会后,徐重光正式接过武士会会长的位置,并且按照规矩举办仪式。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 安卓苹果均可。】

武士会会长,在十几年前,是至少相当于北方武林盟主的位置,即便如今已名存实亡,可仍然有很多人是出身于武士会,怀念着武士会的曾经,在加上徐重光本身的威望,无论南北武林都要给他面子。

形意门、八卦门、太极门、鹰爪、通背、燕子、三皇、洪刘蔡李莫等各派都有人前来祝贺。

徐重光对各派一一热情接待,即便是不久前尚与自己有衅的南拳各派。

毕竟南方五拳十三家,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内部矛盾不少,哪怕是门派内部,也能分出两派来。

门派内部的嫡系,是以本姓人为主,以封建道德和宗族体系为根基,一直以来,门派的核心拳法都在宗族内部传授,所以这一派势力最大,但也更偏向于保全自身。

比如洪拳洪先生,蔡李佛蔡先生等等。

而以外姓人为主的武馆派,则是各个武馆,他们多是得不到真传,不被当自己人看待,同时负责开办武馆,教授学生,武馆的收入也多由嫡系所得。

简单说就是嫡系是资本家,武馆派是打工人。

所以徐重光拉拢的是武馆派,而打压的则是本家派。

除了南北武术家之外,更有一位重量级人物赶来,即是在西北武术界相当于“武林盟主”一般的西北马凤图!

“西北武林盟主”马凤图与其弟马英图二人,本来都是中华武士会的创始人,元老,也是武人报国的典范,堪称近代的杨家将,满门忠烈。

马凤图自己,少年跟随孙先生参加同盟会,后来因为出身西北,拳术精湛,胆气惊人,被推为铁血团成员,参与许多同盟会针对满清的秘密暗杀活动。

后来又奉同盟会命令,同“三李”——李存义、李书文、李瑞东一起创立了中华武士会,马凤图为副会长兼总教习。

民国十二年,率二弟马英图、三弟马昌图及长子马广达投奔西北军封玉翔部,主编西北军《白刃战战术教程,如今被西北军广泛用于训练和实战的破锋八刀等武术都是这时创编的。

民国十五年,西北军失利,马英图兄弟遂跟随将领张之江一起前往南京,创办了中央国术馆。

几年后,他回到西北,对西北武术界进行了改革,创办甘肃国术馆及青海国术馆,使武术界由原本门派的模式变为国术馆的教学模式。

马凤图二弟马英图,在西北军中厮杀半生,中年随兄长开创中央国术馆,晚年因日军侵华,回到西北军旧部刘汝明、宋哲元麾下任武术教官,并组建了大刀队。

喜峰口之战,马英图与侄儿马广达率大刀队五百人,夜袭日军宿营区,创下大捷,令日军以为“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而后又参加台儿庄等一系列大战,又于四九年时起义反正,可谓是一辈子都在马上征战释放。

三弟马尝图,在战争爆发后,参加当地百姓自发组织的武装。

四弟马瑞图,在西北军刘汝明部任职,与日军白刃战中牺牲。

马凤图长子马广达,早年随父亲投入西北军,以刀法见长,先后是张之江,张自忠、赵登禹的爱将,是马凤图毕生心血培养起来的传承人。

喜峰口之战,马广达为二十九路军大刀队军官,夜袭日寇时,身先士卒,在与日军的厮杀中身受数创,重伤后仍然坚持训练麾下士兵练武,最终不幸创伤复发而殉职。

老年丧子,给马英图造成了巨大精神打击,最终脱离政界,现今在中央国术馆中专心研讨武术及中医,不问其他。

马凤图这样的武术界元老级人物,能够前来,徐重光自然得出来迎接,若不是因为中华武士会曾经是马凤图所创立,是他的心头血,他绝不可能亲自赶来。

他代表的是西北武术界和中央国术馆,乃至国术馆背后的国府。

马英图要代表国府来询问,为何徐重光出身于国术馆,却为何不投身于国府,在国术馆这个体系中效力,而是要选择一个已经名存实亡的武士会另起炉找。

国术馆是常凯申对武术界人士收拢,精武会是同盟会内部不服从常凯申的势力对武术界人士的收拢,而今徐重光另起炉找,重组中华武士会,那么他代表了谁了?

徐重光自己当然知道自己是所代表的是赤色同盟会,但是这可不能直接说出来,即便双方已经达成了合作,但国府仍然在战争期间,对此对赤色同盟会下黑手。

因此他以不为任何人,只为以武士会的框架,号召天下武人,保家卫国。

马凤图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消息。

那就是中央国术馆已经得到了命令,要离开南京了。

眼下战争一触即发,国府下令,馆内如今快要毕业的学院提前毕业,进入军中或秘密机关,剩余学员则与教师一起向西南转移,在后方继续为国家培养武术人才。

徐重光听到这个消息后先是微微惊讶了一下,然后思索了一下,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现如今国术馆的教习们,年龄都不小了,没有必要说把他们送到前线去杀敌,相反将他们班保留下来,以此让国术馆得以正常运转,在后方继续培养出武术人才是最优的选择。

不过马凤图颇为感慨,路途遥远,中央国术馆内藏书万册之多,这些都是放在过去也非常珍贵的武术秘籍,所能带走的,连其中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大部分恐怕都要毁于战火当中或是落入日本人的手里。

徐重光当即表示,既然带不走,不如给自己一部分,也胜过就此消失,马凤图答应了下来。

徐重光在国术馆很清楚,国术馆的藏书是多么的丰厚,可以说天下武术共一石,则中央国术馆独占八斗。

他将这些从国术馆中所得的宝贵拳谱、药谱等书籍,来充实中华武士会仓库,这样一来,他所构想的奖赏兑换机制,就有了可供兑换的奖励。

在这之后的数个月的时间里,徐重光前所未有的忙碌,要知道精武会与武士会鼎盛时期,那都是数十万的规模。

在加上国家大力推行武术,对武术的重视是古往今来任何朝代都前所未有的,武馆成风,就连各地的乡民都会在种田的闲暇时间练拳。

这也是为何义和团能瞬间拉起几十万拳民的缘故。

所以天底下练过武的人,真是不知道有多少。

难怪同盟会建立了武士会和精武会两个外围组织,早期依靠洪门等组织为武装力量的他们,自然非常了解,练武之人的力量是很庞大的。

但想要整合这股力量并用于实处,无疑是非常艰难的。

凭着徐重光在武术界前所未有高的声望,武神、武圣的称号,对武术的指点和传授,吸引了大量有志以武救国的青年武人报名入会,短短时间内,武士会竟然收到了天南地北十余万人的入会申请。

但是徐重光考虑到,虽然大部分人有保家卫国的想法,但是战端一开,前期日本人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声势是在太可怕了,令无数人都认为,日本人不可敌,中华要亡国灭种了。

因此不宜一下子大规模照收会员,架子拉得太大,管不住人,到时候见到日本人的进攻之迅勐,出现大规模退会就太打击士气了。

所以经过筛选之后,徐重光只留下了数万人,大部分都散布在全国各地,上海本地及从各地赶来上海的会员,约莫是三千。

徐重光一看,总部既然有了三千会员,那还说什么,再凑个“七十二门徒”吧,于是从中挑选了七十二个武术不错的人,做为管理者,既负责管理,还要负责带领他们练形意拳。

形意门出功夫快,在加上徐重光他针对形意拳进行了一些地改动,把其他拳法中对的一些招式补充进来,在具有相当强的杀伤力的同时,也有很好的淬炼皮肉的效果。

同时,徐重光根据后世的一些经验,认为优先从舆论上制造声势。

所以他首先将《国术周刊重新办了起来,以此来作为中华武士会的咽喉,在周刊上,一面时不时刊登一些拳术招式,另一面则报道国家之事,讲述过去的历史,如李存义鏖战老头龙,程廷华八卦斗洋枪,来宣扬武术保家卫国的使命。

暗地里,则是对原有的暗杀团也进行重组,他往暗杀团里加入了不少新的成员,同时对他们进行训练和培养。

数月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一九三七年的七月七日。

日军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举国上下弥漫着三月之内必亡中华的声音,此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二十九路军严词拒绝。

日军随即开枪射击,而后炮轰宛平城,是为卢沟桥事变。

一日之间,山河变色,这场神州的浩劫终究是降临。

三月之内,必亡中华!

这是日军上至甲级战饭天皇,下至普通士卒的一致认为。

但他们从来没有先过,这一脚,踩进去后,还出不出得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