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境界与道与胖东家(1 / 1)半两余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够内视的天眼通,让安长生可以更加容易的,对资质突触做出感知、掌控,乃至看到附近的元气流动,虽说他的资质还是只有可怜的一点点,效率却不见得比普通资质者差多少。

等吃苦神通积蓄到足够潜力,再度催化突触成长,那么一直困扰安长生的资质问题,将彻底成为过去。

两个小时的耐心尝试,让安长生有些疲累,他不再顶着苏大账房这个“电灯泡”的压力,难为自己,继续翻看《天地初解》的其余内容,养神休息。

首先是境界划分以及对应名称。

儒释道三教以及江湖人,其实各有一套命名方式和修行理念,但因为江湖人厌烦乱七八糟的三教道理,便简单粗暴的用及冠而立不惑知命,对各个境界做出分级,再加朝廷的推波助澜,如今已然成为天下共识。

古时年满二十,举行及冠礼后,便意味着人已成年,而按照江湖人的说法,那就是化元气为内息之前,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唯有过了这个门槛,才算是在武道路扫去青涩,所以不论年岁高低,在这一境界统称“及冠”武人。

顺理成章的,“而立”排在及冠之,到了这个境界,体魄远胜常人,刀劈枪打不容易死,有资格成为威震一县的小高手,等来到可以凝聚法相外放真气的“不惑”境界,能够在体外远程抵御刀枪,掌握排山倒海异术奇能,那至少也是名声传遍一府乃至一省之地的宗师高人。

至于知命境界的大宗师,已是常人难以揣摩的超然存在,此前以滚滚雷音,震慑全城武夫的三位高人,就是坐镇大原府城的三位知命大宗师!

别看单是一座大原府城就装了仨,但在五年前成书的《天地初解》里明确写就,整个大夏的知命大宗师,拢共不到二十人!

正是因为大原府城作为九边重镇之首,是抵御北方蛮族的重要堡垒,才会齐聚这么多的绝世高人。

而这却是便宜东家给安长生设置的解脱目标,甚至,还需要比知命境界再高出一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步来吧!”

安长生没去哀叹人生多艰,继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其中关于三教中人和江湖武夫的不同理念,让他尤为在意。

三教主张修天道,从来不把打打杀杀视作必需与必须,探究奥秘、追寻至理,才是他们的主要诉求,甚至掌握武艺都被认为是多余,虽说三教彼此追求道理的方式,截然不同,却都有一个显著特点,那便是一经明悟,即可突飞猛进!

《天地初解》中,就对此做出了简单讲解,未入及冠便能在脑海种下【气意】,等到什么气意充盈整个脑海,境界便可一飞冲天,一步越过及冠而立,直达不惑境界!

这气意就像是一个问题,何时豁然开朗,何时境界自生。

不惑境界的一大标志,便是初步领会天地法则,用来形容三教特征,简直恰到好处。

反观江湖武人,便要辛苦得多,风里来雨里去,滚刀山淌血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攀到高位境界,和三教中人一比,就跟冤大头一样,但公认的事实是,论杀人手段,同一境界,武夫第一!

于生死中打磨而成的杀人术,岂是不见血腥的三教高人可以比得了的?

而在这两种堪称极端的修行理念中,还有一种中间派,便是白易沙介绍老儒生孙仲时,所说的“武道天道一肩挑”。

简单的说就是,这些人也养气意,但是分成数个阶段,每完成一个阶段,便会跨越一个境界,无视境界之间的三五门槛,从而形成“文武”全才。

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安长生拿不定主意,便询问苏大账房:“您说我是修天道?修武道?还是武道天道一肩挑?”

“以你现在的条件,有的选么?”苏大账房淡淡说道。

“……明白了。”

安长生想起自己随时处于准备跑路的状态,长远投资还不见得有多少回报的天道,万万不能选,两步并行的中期投资,也有一定弊端,所以只能选择可以迅速取得短期回报的武道。

但安长生扪心自问,从小到大都没打过几架的他,真的适合打打杀杀?

苏大账房的冷淡嗓音接着传来:“武道天道,只是人为划分而已,说白了还是一回事,等你到了那份,想怎么转就怎么转,莫宗你是知道的,先走天道入不惑,后转武道入知命,类似的例子,《天地初解》里讲了几位,自己看吧。”

“原来如此!”

安长生恍然大悟,急忙翻看后半本的奇人异事,果真找到相关描述,对武道天道的人为分类,也就不再执着,开始有闲心看那些犹如传记的奇人异事,打发时间解解闷。

然后,其中一篇牢牢吸引了他的目光,只因那竟然是写便宜东家白易沙的!

……

白易沙,大原府人士,敬月宗景家赘婿,以善于买卖算计著称,本是敬月宗外门弟子,后得宗主长女青睐,入赘景家得跃龙门,负责为敬月宗经营田产。

大夏鸿武二十五年,北蛮进犯九边大乱,红莲魔教趁机发难,敬月宗人中计落险,至宗主下至护法,死伤惨重,嫡系仅余景氏二女,值此关头,白易沙一力促成宗门归公,卖身朝廷,令景氏门楣得以存留,其本人也被授封三品大侠。

此番买卖宗门,令其扬名天下,也令其饱受江湖非议。

……

鸿武二十五年、三品大侠。

对便宜东家的生平,有了初步了解后,安长生捕捉到了这两个关键词。

洪武二十五年,正是安长生刚满十岁的时候,很多人都命运,都因为那一年被改变。

至于这所谓的三品大侠,其实是朝廷用来控制江湖的一个手段,大侠要得到朝廷册封才能自称大侠,品佚与官位类似,寻常武人不可获封,所以老儒生称呼白易沙为白大侠,是极为正式的称谓。

“原来我那东家,这么有故事啊……”

有道是人不可貌相,白易沙的形象,在安长生的眼里,变得愈发神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