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1章彩虹神迹(1 / 1)惠太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芸娘子摸着变了嗓子嗓子,嘴边有着浅浅绒毛,长成大男孩的小安,又是笑又是哭:“长大了,都长大了!”

小安抱了抱矮小的芸娘子,嘿嘿笑着:“芸婶子,我已经是大人了!”

他现在十六岁,有韩明和穆掌柜辅助,有周四柱夫妻照顾,一个人在碎金镇看管着两个纸箱厂、两个饲料厂,冻库、还有一家餐馆。

小安知道这些都是二姐的心血,哪怕不懂也要努力学习。

再加上周围接触的人都是各个商家精锐,小安很快成长起来,比早就定下心性,沉迷小家的宋榛平有出息。

不仅学会看账本,还学会了接人待物,一派主家模样,早不是芸娘子记忆中那个入夜就发抖,要人抱着才能入睡的小可怜。

在迷达城每个人都很开心,最不开心的恐怕是黑金。

它也来了迷达城。

黑金喜欢热闹,喜欢小孩子,可被四个娃娃每天围着抱着,满身的口水,它已经恐童了。

每天不是蹲在城主府的屋顶不下来,就是跟着石头阿布他们往外跑,再不济跟着赵廷朵去军营闻汗臭也可,反正不想待内宅。

迷达城外,乌旦、阿布小安石头带着护卫小厮往河边去,那里有专门给他们准备的沐浴更衣间。

现在城外的拥挤不输城里,尤其是河边一处高台边,更是乌泱泱的人头。

每个人都虔诚跪伏地上,口中祈祷不断。

超过五丈的大风车立在绿水里,横跨大半个河岸。

上面长长叶片儿缓缓转着,下面的水轮却转得飞快,将清浅的河水揽入木桶,又倾倒进水槽。

两年了,按理来说,迷达河谷的人对风车应该已经习惯,可祭拜之心却越来越盛。

阳光下,一轮彩虹横跨河道,将高大的风车揽入怀里。

这样完整的虹桥不会消失,从早到晚持续一天,给人的震撼恍如神迹。

从风车架设成功后,人们发现,只要阳光晴好的天气就必定出现彩虹,立即流言四起。

说迷达城的风车是上天保佑的神迹,一时间跑过来看水车彩虹的人熙熙攘攘。

传言越盛,周围部落的人也以到迷达河边虔诚祈福为荣。

彩虹天降祥瑞!

人群纷纷下跪,高呼着天神保佑风调雨顺,六畜兴旺。

小安和宋榛平到草原两月,每次出城看见这场面都要脸红心跳。

他们已经知道这是自家人打造的神迹,被这样跪拜总感觉不自在。

乌旦他们对这场面自然习以为常。

刚开始他们也天天到河边来拜,不过在看见少夫人用嘴巴喷出一口水就造出彩虹,他们每个人也都可以喷出彩虹后……就连城主府的小孩子都不再拜了。

城主府里,等家里吵吵闹闹的男子都走了,芸娘子就带着几个婆子婢女收拾行装。

在迷达城已经住两个多月,眼看着武朝也过了夏收,宋榛平和宋得奎呆不住了,要准备回去。

尤其是宋得奎,他拢着几处生意的通查,早就习惯四处听新消息。

哪怕跟林清远见过面,听商路上的新事,在草原呆这么久也腻了。

主院中,杨花夏婶子围着宋梨云在说话。

“小云,这些药要记得吃,妹夫送来的蜜饯都是最好的,还有新鲜的凉瓜,你别再说药苦伤人!”

杨花把自己刚熬好的药水端过来。

宋梨云捏着鼻子皱着眉:“嫂子,还烫着呢!我一会再喝!

还是说说小安婚事吧,我这天远地远,还得嫂子多费心操劳。”

杨花叹气。

这个小姑子什么都好,就是怕吃药,刚开始还能喝几付,现在是百般耍赖,一转眼就放凉。

不过,她也没有办法多劝,没孩子又不能怪小姑子一人,总不能老是念叨。

还有小安婚事她这个大嫂也得放在心上。

小安已经十六岁,跟他师傅周四柱的闺女大花算是青梅竹马长大。

去年两人定了亲,因为年纪尚小,婚期只定下个大概时间。

小姑子说,最好等大花十六岁之后再成亲,这样算来还有一年,正好可以准备新房嫁妆。

宝林居也该重新修缮……

杨花正想说修缮的事,突然感觉不对,怎么就被小姑子带偏了,现在是在劝药!

宋梨云摊摊手无辜道:“嫂子你看,药冷了,我还是等会让人热过再喝!”

杨花气恼嗔怪:“你如今也是城主夫人,管着这好几千号的人,怎么比大妞还调皮了!”

一旁宋得奎媳妇抱着已经一岁还在吃奶的儿子,看这对姑嫂斗法抿嘴直乐。

她离开夏家庄后在草原待了一年,有孕后就在碎金镇买下房子住下。

买东西方便,想去巴林部落看爹娘也方便。

原本宋得奎要掏钱的,可夏老三难得有畅快淋漓用钱的时候,不要姑爷出银子,也不怕被夏家人知道,自个办下房产。

他在巴林部落种出凉瓜,送到碎金镇就被商户抢购一空。

钱是人的胆,腰包鼓了腰杆也就直了,有独生女儿在镇上,他是大把花钱都不心疼。

夏红霞有父母宠着,丈夫也称心,她现在过得比在娘家不知道要好过百倍。

只是身为独女,现在看见杨花跟宋梨云斗嘴,心里又有些羡慕。

夏家堂兄堂弟堂姐妹不少,就没有看见这样和睦相处的。

她只抱紧儿子,想着回去就给孩子断奶,再给大宝生几个弟弟妹妹。

杨花没有清静多久,三岁的大妞带着一岁半的球球,还有一岁半的小阿布摇摇摆摆的过来了。

三个孩子一到,跟在后面的婆子婢女满屋,顿时又闹成一团。

天色渐晚时,宋榛平和小安他们才回来。

几人午时在河里泡过澡,没有急着回来,而是骑马去了农庄。

三年间,迷达河畔陆续开垦出千亩良田,本来草原上能种地的农户基本上没有。

旭阳草原乱起来后,赵廷朵带着兵在两片草场之间的戈壁无人区来回搜索,救起不少逃出来的奴隶。

想回家的他就送去合城,不想回家的,全部带回迷达城。

几次下来,已经家破人亡,或者有其他原因不想回家,愿意到迷达城的也有百人。

这些人都来自武朝,从小熟悉农活,虽然在草原多是饲养牲口,可只是稍微教习就能当回农户。

千亩田地需要人看管,宋梨云就给他们建了农庄。

建起大房子,先是过有吃有穿的集体生活,若是能建立小家庭,再分开另住。

中途想回家的也行,迷达城会给付盘缠,只是没有工钱。

宋得奎离开迷达城之前,就是去问那些新救下来的奴隶中,有没有想回家的,他可以顺路带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