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苏家的热闹蒋嫣自然是不会错过,自从听说分家的是苏彦一家后,她就一刻也呆不下去,迫不及待想要去看苏沐的下场。
据她所知,这苏老太可不是个善茬,苏沐他们想要分家,苏老太肯定不会轻易答应。
萧瑜看了她一眼,问道:“蒋小姐看上去好像有些着急,是有什么急事吗?”
蒋嫣还在犹豫不决,既想去看苏沐的热闹,又想陪在萧瑜的身边,毕竟这可是培养感情的最好机会,她不想错过。
听到萧瑜这么问,她连忙伸手摸了摸脸,她看上去很着急吗?
正要摆手说没事,突然注意到不远处桌上的书,那是她从村里借来给萧瑜解闷的。
看着这本书,她顿时有了主意,“萧公子真是细心,我确实有件急事要去办,这是我找来给你解闷的书,你若是无聊的话可以先看着,我用不了多久就会回来。”
说着,她一把拿过桌上的书,递到萧瑜手中。
萧瑜伸手接过,却没打开,只是看着蒋嫣,继续问道:“不知在下能否和蒋小姐一同过去?我身体已经大好,也想去看看这村里的景色,而且蒋小姐所说的急事,兴许我也能帮上一点忙。”
“不用了!”见他要跟去,蒋嫣立马扬声拒绝。
在意识到自己反应太过激烈后,她又放轻语气,解释道:“萧公子的伤还没好全,若是因为外出而让病情加重,之前的治疗岂不是全都功亏一篑了?而且我所谓的急事并不难以处理,就不麻烦萧公子了,萧公子只需等我回来就好。”
她哪敢让萧瑜跟着她去,苏沐可就在那里!
虽然萧瑜现在认为救他一命的人是她,但万一他在看到苏沐后回想起一切,那她这段时日所做的一切岂不都白费了?
不仅如此,萧瑜也会认为她是骗子,得罪了京城的王爷,她以后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所以她一定要想办法杜绝两人见面!只有这样,谎言才能一直持续下去。
萧瑜点了点头,没有强求,“既是这样,那在下还是不跟去了,蒋小姐还请注意安全,快去快回。”
蒋嫣以为萧瑜说这些是在关心她,不禁内心一喜,看来这段时间的相处还是很有用的,起码萧瑜现在对她颇有好感。
“萧公子不必担心,我去去就回。”
临走前她还不放心的看了眼萧瑜,在对上他那张俊逸不凡的容颜时,蒋嫣悄悄红了脸蛋。
想到萧瑜在不久以后会成为她的夫君,蒋嫣险些控制不住她的心跳,担心在萧瑜面前丢脸,她加快步伐离开了房间。
在蒋嫣走后,萧瑜脸上的笑容逐渐收敛,伸手在桌子上轻敲几下,突然一道身影出现在他面前,“主子。”
“嗯,有结果了吗?”萧瑜拿过一旁的书随意翻了几页,就把它丢到一旁。
这种有关情情爱爱的话本,他一向是不感兴趣的。
暗卫将自己查到的有关蒋嫣的一切尽数说出。
“你说她在我出事之前就一直在那条河边闲逛?”萧瑜瞬间坐起身子,紧盯着暗卫,眼神晦暗,不知在想些什么。
“没错,蒋小姐每日都会去,一呆就是一整天,因她的行为举止有些奇怪,所以不少村民对此都有印象。”
“呵,有点意思。”
萧瑜闭上双眼,在脑中回想和蒋嫣相处的种种,之前觉得正常的地方,如今被放大开来,竟都有些不同寻常。
似乎……蒋嫣是故意接近他的,为了某种目的,只是他现在还不知道。
他本以为蒋嫣是丞相的人,可根据暗卫所说,她从未出过青雨村,那便不可能和京城的人有任何接触。
那她又是从何处得知他的身份?甚至还知道他的出事地点。
这些问题就像是一团团迷雾围绕在萧瑜周围,让他不得其解,又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方才蒋嫣说她有急事要去办,你可知她去了何处?”
暗卫迟疑了下,说出自己的猜测:“今日村内发生了一件大事,属下认为或许与蒋小姐所说的急事有关,苏家老二要与苏家分家,但老太太的意思是分家可以,但要彻底断绝关系,如今村长正在写‘断绝协议书’,为他们做个见证。”
萧瑜心神一动,“你所说的苏家该不会是……”
暗卫点头,“没错,正是救了主子的那位农女的家,而苏家老二正是她爹。”
经暗卫这么一解释,萧瑜顿时明白蒋嫣先前的紧张从何而来。
恐怕是担心他认出那位苏家农女才是他真正的救命恩人,害怕她的谎言会被当场拆穿。
他虽然很想立即戳穿蒋嫣的诡计,但在没有找出她身上的秘密之前,他还是暂时按兵不动的好。
想通之后,他朝暗卫招了招手,“你去帮我办件事……”
此时的苏家。
村长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一抬头才发现周围聚满了人。
他抬手轻咳一声,刚要将他们赶走,余光却瞥见苏老太和苏英过于兴奋的神色。
想了想,他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
人多对于苏彦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
见村长停笔,苏老汉怀揣着激动上前,“村长,您可是已经写好了?”
“没错。”村长看了眼门外的村民,将声音又抬高了些,“正好今日这么多人在场,大家就当个见证人,苏彦自愿与苏家分家,苏家也提出要与苏彦断绝关系,以后苏彦便不再是苏家人,与苏家再无半点关系。”
“竟然真的要断绝关系!”
“苏老太和苏老汉还真是心狠,老二多好的人,竟然说不要就不要!”
门外传来村民们的议论声,却都是在说苏老汉两人不好的,两人听后脸色越来越难看。
苏英却不管这些,他搓了搓手,上前询问村长,“那村长,现在二弟,不,苏彦他们是不是就跟我家没有关系了?”
村长撇了他一眼,没好气道:“急什么?既然要断绝关系,那就理应给苏彦一些银子作为补偿,我算过了,给十两银子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