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朱由检真是气笑了,自己也真算是倒霉到了家,自登基以来内忧外患,连年自然灾害,颗粒无收。
百姓嘛,能吃饱饭就行,百姓要求不高,但往往最低微的愿望都不能满足。
试想,谁没事顶着失去生命的危险造反啊?你看看大泽乡起义、黄巢起义、黄巾起义之类的,哪一个不是到了要命关头,不行动就等死的时刻才豁出去造反的?
虽说有自然灾害,但是又不是头一次,办法是有的,农民起义军是可以安抚的,给口吃的,给个活路,谁还造反啊。
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大明的百姓还没有过够。然而当时朱由检也是莽,他是怎么想的呢?起义军就都是刁民、土匪?
拿剩余不多的钱征集军队跟起义军硬扛,结果是越打越多、越打起义军越旺盛,到现在朱由检才想到安抚,这时人家已经家破人亡了。
现在安抚,只能换来短暂的喘息,仇恨的种子已经在每一个农民兄弟心中深深的埋下,为了牺牲的战友、为了死去的老婆孩子。
还有,起义军首领喊出的“共均富、日饱足”的承诺,拼上性命也要一较高下!
朱由检的政策使他失去了民心,失去了王朝无比珍重的根基所在。
现在朝堂上又是东林一家独大,外患日益严重。自萨尔浒之战失利后,大明实力衰微,建州女真、满族的实力日益膨胀。
曾经那个举世名将李成梁放过的黄毛小儿,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努尔哈赤率领的女真部落在大明的东北边境掀起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抵抗入侵已经刻不容缓。
朱由检重用袁崇焕、满桂、毛文龙等抵御女真入侵,并且给予袁崇焕极大的权力,朱由检做梦也没有想到,正是这高度集中的权力,害死了袁崇焕,瓦解了边关将士的凝聚力,给了女真可乘之机。
从此女真一族在大明边关一发不可收拾,皇太极更是喊出了“大清”的国号,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登上这皇帝的舞台。
朱由检是个努力的人,但是他还是个倒霉的人。
崇祯元年,北方大旱,陕西尤为严重。
崇祯五年,北方各省爆发大饥荒,平民百姓只能剥树皮,甚至吃观音土涨肚而死。
崇祯六年,陕西全境闹蝗灾,耀州、澄城县最甚,百姓死亡人数超过一半。
崇祯七年以后旱情不断。
崇祯十年至十三年,四年皆有蝗灾,百姓出现人吃人的惨状。
崇祯十三年、十四年是南北各地的大荒年,流民弃婴遍布国家主干道两侧。
崇祯十三年至十七年初,因为天灾,流民不断,鼠疫横行,死尸遍野。仅冀、晋、陕三省死亡人数就高达千万之众!
朱由检上位的十几年里,灾情严重,大量流民吃不饱饭,面临着饿死的危险,朝廷抵御建奴入侵,国库一度亏空,无力赈灾,农民起义已成排山倒海之势,大明王朝已经无力回天。
朱由检活动着酸涩的脖子,叹道:“朕不是亡国之君,朝堂衮衮诸公,皆是可杀之罪人!王大伴,起来吧。”
王承恩抬头怔了怔,看着朱由检发愣。
朱由检看向王承恩,两人眼神对上,朱由检佯怒道:“混账,直视君王,殿前失仪。”
王承恩却是两道清泪喷涌而出,哽咽的说不出话来。他看着朱由检长大的,心里是把朱由检当成自己孩子的,君臣有别,但情谊仍在!
这些年来朱由检过的苦日子王承恩都看在眼里,他觉得这都是因为他的无能,才导致皇爷这么难。
还不如不当皇上,当个信王!
朱由检叹了口气,把王承恩扶了起来,接过兵部的军报,一边看,一边说道:“大伴,朕知你忠心,但是以后这种……”
啪嗒!
兵部的军报掉在了地上,王承恩回过神来,连忙捡起来,双手举起,有些歇斯底里的喊道:“凌河大捷!总兵刘清君领兵两万!斩获建奴万余首级!牛录令旗十一杆!斩首的甲喇额真、牛录额真共二十余人!重创建奴!”
朱由检感觉自己有些站不稳,连忙坐在地上,最后居然无声痛哭起来。一主一仆就这样,一个坐着,一个跪着,眼泪噼里啪啦的往下掉。
“不对!大伴!不对,可能是边将骗朕!毛文龙当年也不是没干过这种事,更何况,这刘清君被抓去了那么长时间,怎么积蓄的力量?
更何况两万人,粮草充足,披甲率极高,堪比当年天雄军!
对!会不会是兵部的人假报军功,对,一定是这样!”
王承恩连连摇头,脑浆都快摇匀了,沙哑的说道:“皇爷,兵部不敢,这泼天的大功,自万历爷后,就从未有过!而且,老奴以性命担保,此军功绝无半点虚言!”
“为何?!”
“皇爷,老奴愚笨,但是您给的钱老奴一点没吐,全都砸到东厂、锦衣卫了,虽然因为您……能力已经不必从前,但是还是能够得到消息的!
这是兵部、东厂、锦衣卫、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等在喜峰口联合上报,这等大事,每一个人敢动心思!”
王承恩说的没错,朝堂衮衮诸公可能会上下其手,地方官员会上下其手,边关也会,但是相对来讲,边关,是最忠于明朝的了,目前来讲。
朱由检突然面目有些狰狞,喊道:“传旨!让他们立刻入关,进京面圣!王承恩,你亲自去,不可要孝顺,这都是朕的忠臣良将!
朕要封爵!要封爵!封世爵!给官身!”
王承恩连忙领旨,二人一个说,一个写,盖完章后,王承恩又跑到内阁,补齐程序后,连忙调了一百东厂番子、五百锦衣卫,赶往喜峰口。
朱由检跟鬼一样跑到太庙跟祖宗汇报,哭天喊地。
而这一军报,也是如同在水池里扔水雷,掀起了滔天巨浪!一时间,京城上下如同炸锅了一样,讨论这次大捷!
就连一直压着武人的文人们,也是暂时放下芥蒂,折子如雪花一般飞入皇宫,奏请大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