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一章 关内局势(二)(1 / 1)下雨的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本势如破竹的闯贼被拦在了宁武关,就好像当年那个潼关。

“潼关三大战”已经打完两战了,对于这种关隘的重要性,李自成自然是知道的。

崇祯十年,兵部尚书杨嗣昌制定“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方案。

九月李自成在汉中遭曹变蛟伏击,只得退居四川,后来前往梓潼、剑州一带活动。

洪承畴分析李自成势穷,必定出潼关东走河南。

洪承畴命孙传庭于潼关南原设置三重埋伏,崇祯十一年春二月,曹变蛟等人将李自成逼入潼关。

此役李自成部尸积如山,几乎全军覆没,当地居民“遇则棒杀,秦贼遂尽”,最后仅以十八骑突围出来,逃入商洛山中。

又过了五年,孙传庭拜陕西都督,加兵部尚书衔。与此同时,手握七省军队,负责镇压李自成的叛军。

大明此时的确还有“百万雄师”,可是大多数已经不听崇祯调遣了。可以说孙传庭手里的十万大军,是崇祯最后的筹码。

为此孙传庭不敢轻易出潼关,他不想将崇祯的全部家当拿来当赌注。赌赢了还好说,一旦赌输了,那孙传庭可就是大明朝的千古罪人了。

孙传庭不愿仓促出战,可是崇祯帝却急切地想要解决李自成。剿匪这么多年,李自成是一天天做大,崇祯皇帝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在这件事上,他想要做个了结了。

典型的又菜又爱玩,放置游戏偏偏点着点那!

当时留给孙传庭的路根本就不多,如果轻易出兵,极有可能折了老本,如果不出兵,那么崇祯极有可能临阵换将。

为此孙传庭只能硬着头皮兵出潼关,寻找李自成决战。

结果孙传庭兵败汝州,大明最后的五万精锐活活战死,李自成一路追杀了四百多里地,最终五十一岁的孙传庭战死沙场。

朱由检不知道的是,整场战争,最大的弊端,就是他催促决战的命令。当时他甚至认为孙传庭是诈死,所以没有给孙传庭任何赠荫。

等到他在一个夜晚醒悟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朱由检傻逼的要死,他把自己手里唯一剩下的筹码,拿去跟李自成做殊死较量。

说个不好听的,即使这帮人打赢了李自成,如果损失惨重的话,那朱由检的筹码还是没了。

指望着其他人来勤王吗?想都不要想了!

湖北的左良玉、山海关的吴三桂、福建的郑芝龙哪个不是拥兵自重的主?

现在都达到宁武关了,诏书下了一封又一封,谁特么动弹地方了?

他想跟郑芝龙“借”几艘船,能跟朝鲜方面来回送信就成,结果什么东南海域夷人有异动,海面目前不适合航行云云。

让朱由检“成长”了一点,但没有完全成长。

见风使舵是他们的本性,如果自己手里有足够的实力,那么这帮人还勉强压制住野心,不敢造次。

可是一旦自己手里失去了有生力量,那么对不起了,他们也不可能听自己这个皇帝的了。

对吧,圣天子?

如今李自成都快到北京城了,吴三桂貌似动弹了,却在路上慢悠悠地走着,左良玉、郑芝龙这些人根本就没来。

可见这帮人见大明大势已去,根本就不愿意为他效力了。

由此可见,朱由检用巨大的代价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就不应该把自己的嫡系人马一股脑的都搞决战!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看看【正常轨迹】多尔衮是怎么做的?

山海关一片石大战中,多尔衮迟迟不肯出兵,先让吴三桂和李自成火并,等两家死伤得差不多的时候,多尔衮再冲出来收拾残局。

这么一来多尔衮既能够轻而易举地击败李自成,又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而且还能够在日后压制吴三桂的时候,充满优势。

此时朱由检就是这么个思路,天下兵马那么多,“大部分”还是听从调遣的,完全可以命令那些不是嫡系的人马冲在最前面,自己组建的“勇三营”的人马在关键时刻再出手。

这么一来的话,那么天下三分的局面就可以形成了。

李自成占据西北,多尔衮占据东北,而朱由检依旧占据中原地区。再差也能保证北宋时期的地盘大小。

那么现在的真实情况是什么呢?朱由检的优势远远大于历史上的同时期!

六万精兵固守宁武关,让李自成不得寸进,朝鲜北部的王鸿泰牵扯住了皇太极的大部分精力,而且听闻皇太极好像卧病在床许久,没准哪天嘎嘣就没了呢?

左看右看,优势在我!

但是还有一个大问题让朱由检十分苦恼。

没钱了!最让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就是这勇三营的盔甲、军械都是各级将官出资的,这玩意谁放心啊?

一旦有钱了,基本所有问题都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但是他此时此刻必须赌勇三营的忠心,就像当时拿孙传庭豪赌一样。

他难道不知道这是一场豪赌吗?当然知道。

就算没经过系统的教育,但他作为皇帝,大明的系统体系自然让他对全国的局势有一定把控能力的。

打仗需要花钱,而且是巨资。

一边要对付关外的满清,需要消耗大量辽辽饷,一边要对付李自成、张献忠这帮叛军,需要的消耗岂止是一个“大量”。

此外北地被李自成、张献忠搞得七零八碎,收税成了大问题。

而且还天灾不断,粮食严重减产。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检手里是真的没钱了。他想到了跟朝臣们借钱,可是没有人愿意借给他,这帮明朝的大臣一边在哭穷,一边在娶第十个小老婆。

于是,他觉醒了。

他拿起了自己扔到臭水沟,没事拿出来吐两口痰的两把宝剑——锦衣卫、东厂。

自打抄了一个清廉官员,得到了大量的钱财,获得骂名却没有什么其他“损失”后,他破罐子破摔了。

名声?不要脸了!爱怎么写怎么写吧!给前宋吹的天花乱坠,耻辱就在那摆着呢!

朝堂上人人自危,三天两头的有人掉脑袋,抄上来的钱朱由检也没心情“爱民”了,全让东厂送到宁武关。

他就不信了,这会有钱有人,自己还不催他,漕运的粮食马上也到了,天时地利人和,你李自成还能秒我?!

我呸!在宁武关待着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