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还有统计?!!”十郎和杨端和听到羌瘣的回答之后,同时发出惊呼!
面对两人的反应,羌瘣点了点头。
“嗯,一共挥刀两千零二次,其中有一个人跳脱了我的呼吸感知范围。”
听到羌瘣的回答,杨端和整个人都傻了。
这个世界,似乎,真的存在自己不知道的某种力量?
这种力量范畴,超出武学了吧?杨端和心中暗暗嘀咕。
“那个啥,冒昧的问一句,你这方式,我可以学吗?”
“能长寿吗?”杨端和思虑良久,还是问了出来,虽然有些冒昧,但是,架不住好奇心驱使啊,如果不趁机问出来,他的心中就跟猫挠一样。
面对杨端和的询问,羌瘣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二十五岁。”
“二十五岁??什么意思?”
“二十五岁以前练才可以?”听到这里,杨端和不由得有些懊悔。
自己无论是穿越前,穿越后,年龄都超过了二十五岁,看样子,是没戏了。
谁知,听到杨端和的询问羌瘣继续摇头:“不,根据记载,巫女,最多二十五岁。”
“十六岁继位,大部分,二十二岁离世。”
听着羌瘣一句一句清晰的话语,杨端和与十郎都沉默了。
有利就有弊,但是,估计训练的时候就会痛苦吧?
这些想法猜测,杨端和就没有再继续询问了。
而是等羌瘣吃过之后,让他好好休息。
又是一周的时间过去,不仅仅是han国,魏国,就连赵国都再次送了赔偿。
这一次三国联军,那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太难了!
大秦国都,杨端和站在大殿之中,听着嬴政的高谈阔论,突然,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了杨端和的身,嬴政更是直接开口同杨端和问道:
“杨将军,先是赵国的功绩,又是三国联军被你率领重甲骑兵大破,如此滔天大功,寡人问你,你想要什么?”
听到嬴政的询问,杨端和回过神来,直接装傻:
“啊,大王,我哪儿有什么功劳,这都是先王留下的底牌,都是我大秦历代君王的积蓄。”
“将这些功劳都算在我的头,算怎么回事儿嘛!”
听到杨端和吹嘘了一番自家先祖,嬴政心情更好了。
但是,有功就要赏赐,连蒙恬等人都已经封赏过了,反倒是有着如此滔天战功的杨端和不封赏,说出去让人寒心,所以,只听嬴政笑着说道:
“虽然有先祖遗留底蕴在,但是,如果没有杨将军,这些东西也不可能发挥如此大的功效。”
“有什么要求,大可直接提出来!”
“寡人定不吝封赏!”
再加,朝堂的一些大臣也在劝说杨端和,思虑良久,杨端和终于开口了:
“大王,不妨,改革一下?”
他这话一出,朝堂瞬间哗然!
这特么的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一开口就是改革?!
自从秦国经历过商鞅变法之后,沿用商鞅之法,秦国一步步走向了现如今的强大,而今天,杨端和竟然在封赏面,直接掀起改革?!
这是什么意思嘛!
倒是之前夸下海口的嬴政,不仅没有训斥杨端和,反而笑着问道:
“杨将军,为何如此说?”
杨端和见众人都瞅着自己,也不怯场,直接说道:
“大秦统一六国,是大势,是必然完成的霸业。”
“所以,在大秦统一之后,必然要改革许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要沿用分封制。”
说到这里,杨端和看了一眼嬴政,嬴政听到杨端和说这些,也是暗暗点起了头,同时说道:“继续。”
“嗯,但是根据周王朝的土崩瓦解来看,分封制,绝对是一种落后的制度,就是说,长久不了。”
“换做大秦这种结束乱世的统治,估计连两百年都坚持不了,就会被推翻。”
杨端和此等言论一出,顿时引得文官谩骂:
“怎么可能!我大秦怎么可能是短命王朝!”
“你这是在危言耸听!大一统之后,我大秦必然传承千年!”
“没错,杨将军可不要胡乱推测!分封制绝对没问题,这可是古制!”
......
听着这些文臣的反驳,杨端和不可置否的耸了耸肩,没有再说什么。
同时,他也成功岔开了封赏的话题。
但下一刻,谁知道嬴政喝止了那些文官,对杨端和说道:“继续,我要听全!”
杨端和见嬴政还想继续听,也不藏着掖着,继续说道:
“想要王朝昌盛,首先要做到的是,皇帝说话管用,地方势力的强大,规范在一个范围内。”
“简单来说,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甚至是,取消封侯封王的做法,将各地改为由官员三五年一轮换的制度,不给官员有机会在地方扎根,积蓄势力。”
“这样一来,地方安定,中央权力强,发生叛乱中央可以有着绝对碾压的实力去镇压,我认为这种才是长统一之后应该推行的政策。”
“嗯,一次性不用全部改革,划出来那些新占领的城池,试点推行,先看看效果。”
听到杨端和的提议,嬴政和在场的大臣先是震惊,随即转变为了惊喜。
不全国推行,只是试点去实行,这在这个时代无异于又是一项创新的举动。
而嬴政更是认可后面的试点。
“不错,不错!”
“只是,寡人仍有一事不明,还望杨将军赐教!”
听到嬴政继续发问,杨端和洗耳恭听,随即,只听嬴政说到:“这管理的人,我们应该从哪儿来?”
听到嬴政询问,杨端和楞了一下,突然,他的脑海之中想到了一个荒唐的东西,科举制!
这种方式,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点出现的苗头都没有的,最有力的手段不过是大王颁布招贤令而已,可招贤令有一个缺点,招来的很多都是自以为是的家伙,真才实学,那是一点没有。
想了想,杨端和决定试一试:“那个,大王,不弱我们推行,科举制?”
嬴政再次从杨端和的口中听到新词,兴趣更甚:“何为,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