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表演教室里。
只有苏言温和的声音在缓缓流淌。
其他所有人,
都在安安静静地听着。
“我刚才表扬了马文珑。”
苏言继续说道:
“马文珑的独白很好,
声音清晰、感情充沛,
几乎一个人撑起了半部剧。
但我觉得,
这个旁白的角色,没必要出现。
我不要听故事,我要看故事。
我觉得我们要想个办法,
去除掉这个旁白,
至少要大幅度删减。
你们不要怕小孩子看不懂,
不要怕有深度,
小孩子其实没有你们想得那么幼稚,
小孩子是有深度的,
全世界最好的一些童话故事,
都是有思想深度,
而且有很多层次的。
你们要把故事摊开来,
一分钟、一分钟地看,
假如这个故事有二十分钟,
你们就要决定,1到20,是哪一分钟,必须突出来,必须感动人。
然后又是哪一分钟,要突出另外哪个点。
把这几个点列好了,
去攻它们,把它做出来,
做到让我们自己感动的程度,
这个戏就好看。
你们为什么会觉得这个戏现在不够好,
是因为它好像是一个任务要往前走,
把它说完,就完事了……”
此时此刻。
学生们已经完全听入迷了。
如同一块块海绵,疯狂吸收着苏言所讲的知识。
尤其是黄勃他们这几个主创人员和演员。
脸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先前,他们已经在努力向前走。
但是走到了尽头。
再往前就是一片黑暗。
看不清路,也找不到方向。
只能停在原地,迷茫、苦恼。
但苏言的这些话,仿佛旭日东升,照亮了黑漆漆的前方。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块砖石,为他们铺平了前方的路。
用“醍醐灌顶”来形容他们此刻的感受,毫不为过。
陈延平和那些老师也听得入神。
并且频频点头。
令他们这般动作的,不只在于苏言所讲的内容,更在于苏言的教学方法。
不急不躁。
不疾不徐。
深入浅出。
循循善诱。
把每一块要点,都掰开来揉碎了,讲给学生们听。
听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很享受。
特别容易理解、接受。
这一刻。
在他们眼中。
苏言完全不像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第一年执教的新老师。
反倒是一个拥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又好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演,在向一群年轻演员讲戏。
“我们再强调一下这个戏的核心。
核心是什么?
梦想!
我们本身就是追梦人,
我们这些学表演的,就是大众人眼里的小众。
其实我们当中的很多人,
在来到燕电之前,也被一些人不理解,
甚至被一些人否定、嘲笑、打击,
经历了很多困难。
甚至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怀疑,想要成为一名演员,是不是痴人说梦。
但是我们还是心怀梦想,
我们想要成为一名被人知晓、被人肯定的演员,
给大家打来欢乐和感动,
这是我们的初心。
而对于小兰来说,
看海,
就是它的初心、它的梦想……”
苏言足足讲了十几分钟。
待到讲完。
道:“接下来,根据我所说的,你们大家再讨论一下。
看看这个戏该怎么样去修改。
讨论二十分钟,
由主创人员把你们所认为的有用的建议和想法收集汇总,融合起来,
再重新整理出来一个大纲。
然后我们三位老师和你们一起,
再对这个大纲进行修补、填充、完善……”
他没有直接说这个戏该怎么去改,怎么去弄。
而是在指出方向后,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交流、去尝试。
这样一来,他们才会对刚才学到的知识,理解地更加深刻,更好地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
学生们在苏言的指导下,一步步对《小兰的故事》进行重新编排。
一个崭新的故事,渐渐成型。
平时,老师们听课。
听个几十分钟就差不多了。
很少有听超过一小时的情况。
但这一次。
所有老师,都坐在教室里,认认真真地听了整整一下午课。
期间,苏言没有去和他们打招呼,客套几句什么的。
他就认认真真地自己的课,教自己的学生。
下课时。
所有老师,看苏言的眼神都发生了变化。
敬重、钦佩。
感慨万千。
——
鲜花和评价票几乎不动弹啊,心慌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