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是谁?到底想做什么?”
裴彦忍不住了,他冲着麒麟问道。
他知道麒麟来者不善,而且看起来明显是阿福的老相识。
但他并不清楚阿福和这麒麟有什么过节,若是能说出来,裴彦知道之后,未必没有商量的余地。
“小子,这不关你事!”
“我只不过是来抓一个逃狱的家伙。”
两道声音同时响起。
闻言,裴彦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你就是那个封印阿福的人?”
“小子,叫你不要多管闲事!”
阿福忽然恼羞成怒。
“阿福?有趣,当真有趣。”麒麟隐隐带有笑意的声音再度响起:“离焰,你的主人给你起的名字真是一如既往的差劲,不过,阿福倒是要比小黑好听多了。”
“闭嘴!”阿福大怒,龙尾如同长鞭,猛地甩向麒麟。
麒麟轻巧的向后一撤,躲过龙尾,随后,它的独角猛地亮起,一道闪电凭空生出,狠狠砸在阿福身上,阿福顿时浑身焦黑,一下子从空中坠落,半死不活的躺在地上。
裴彦见状,双手并指,指挥所有的雷符朝麒麟打去!
随后,从他的袖袍中飞出两道白色的千纸鹤,千纸鹤迅如闪电,抬起阿福的两只龙爪,裴彦身体中,金光咒化成的金色细线将阿福牢牢的困了起来,同时,一道瞬间生成的神行符被裴彦狠狠的拍在身上。
裴彦袖袍一挥,镜花水月之术瞬间形成两个与裴彦和阿福一模一样的虚影,并将裴彦和阿福的真身彻底伪装了起来。
裴彦默不作声的抓起阿福就向外逃去。
呼呼的风声在裴彦的耳边呼啸,裴彦瞥了一眼麒麟,它似乎没有发现倒在地上的阿福是假的,依旧不紧不慢地朝阿福走去,就连那些飞来的雷符都没有放在心上,只见它的独角微微一亮,数十道雷符如同泥牛入海,所有的雷霆全都被吸入了独角。
裴彦的心微微紧缩,他又加快了几分脚步。
从刚才的对峙来看,阿福的实力在裴彦所遇到的人中,已经算得上是极强,可对上这头麒麟,也依旧是如同湍湍溪流对峙上巍峨高山般无力。
以它的实力来看,应该会很快就能发现地上的阿福是假的。
裴彦必须趁着这点时间,将阿福带到更远的角落里去。
幸亏麒麟过于轻敌,到现在也只是慢悠悠的朝着阿福走去,这也为裴彦争取了一些时间,让他可以跑的更远。
裴彦一瞬间就跑出百丈开外,他的心略微放松了些。
“裴公子,你跑的还是太慢了。”
就在这时,一道沉稳的声音忽然在裴彦的耳边响起。
裴彦刚放下的心瞬间又悬了起来。
在他的前方,麒麟好端端的站在原地,眼睛中带着一股笑意,好整以暇的看着他。
“阁下认识我?为什么要抓阿福回去?”
裴彦攥紧了金线,一脸谨慎的看着眼前的麒麟。
他并没有从麒麟身上感觉到敌意,也许可以谈一谈。
“裴公子可读过《林易传》?”
麒麟不紧不慢的问道。
“读过一点。”
裴彦谨慎的回答道。
《林易传》是景国经典的神鬼故事与《柳毅传》十分相似,说的是有一个落魄且有才华的书生,名为林易。
书生俊秀而又有才华,只是家贫。
在路过洞庭湖的时候,林易帮助了一名为年轻貌美,但受到夫家欺负的妇人,林易带着妇人从她丈夫的追捕中逃脱,并将其送回妇人家中。
妇人为了感谢林易,特地取了一箱子海碗大小的珍珠给他,林易却坚决不受。
于是妇人的父亲热情招待了林易一番后,又将其送了回来。
后来,林易的才华被君主赏识,成了治理一方的能臣,在他上任的时候,又路过洞庭湖,再度与妇人相遇。
妇人的夫家已经被自己的叔叔给灭掉,成了未亡人。
而林易对妇人早就一见钟情,妇人也爱慕林易的才华,两人喜结连理。
算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故事。
裴彦也是在亦常小和尚给囡囡讲故事的时候,因为与自己故乡中的《柳毅传》太过相似而记了下来。
“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君怃然曰:“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赖上帝显圣,谅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辞焉?从此以去,勿复如是。”东海君复再拜。是夕,遂宿易于凝光殿。”
麒麟温润而有沉稳的声音徐徐将《林易传》的这一段娓娓道来,颇有韵律。
等到念完之后,麒麟又说道:“裴公子,《林易传》里的故事大多数为虚构,但这一段,如果我说是写实的呢?”
裴彦闻言,猛地瞪大了眼睛,他看了一眼阿福,有些迟疑道:“你的意思是?”
“没错!”麒麟一声叹息,随后无情的肯定了裴彦的猜测:“水淹生灵六十万,伤了八百里庄稼,造成百万生民流离失所后,又杀了炎国国君,造成炎国一瞬间分崩离析,死伤无数的东海君,便是你身边的阿福了,或者你也可以叫它东海君或者离焰真君。”
“怎么可能……”
裴彦的第一反应是不可置信。
虽然阿福化成黑龙真身,确实有一丝暴虐之色。
可是看它平日里吃了睡,睡了吃的性格,完全就是一个二兮兮的混蛋,若说是它因为恶作剧误伤了人命裴彦相信,可若是说它杀伤了百万条人命,裴彦怎么也不敢相信。
“阿福,你真的杀了至少百万人么?”
裴彦看着紧紧闭上眼睛的阿福,喃喃说道。
“没错,他们都是我杀的。”
阿福缓缓睁开眼睛,虚弱但清晰的话传到了裴彦的耳朵:“我做过的事,我自然会认。路山明,不必再说了,我跟你走。”
“不急,除了再度将你封印之外,我还有个任务,就是将春秋笔一起带回去。”麒麟盯着裴彦一字一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