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降临。
刘伯温回到家中,他并没有将朱允熥的话放在心。
他的病他自己知道。
让刘琏把家里收拾好,明早就打算搬到山村去了。
在自己的房间里,思虑再三。
刘伯温拿出了一个奏折,虽然不在是人臣。
但他打算将今日朱允熥的学堂教学之法写成一道折子。
日后交于朱元璋。
他打算奏折,建议全国实行此教学法。
写至半夜,才堪堪写完。
他走到窗前,看着月明星稀的夜空,想到了明日自己就要去学堂授课,露出了笑容。
......
第二日。
应天府,皇城内。
朱元璋睡眼惺忪的坐在金龙宝座,下方整齐的站着大臣们。
昨夜他也是半夜才睡。
朱允熥的教学法给了他很大的震撼。
略微定神,向下看去。
‘嗯?’
一声惊疑响起,大臣们皆是跟随者朱元璋的眼神望去。
只见刘伯温正身穿官府,双手擎着奏折,笔直的站在大堂当中。
大臣们不知道朱元璋在惊异什么,但是刘伯温知道。
嘴角漏出一抹苦笑,他在大臣们的注视下。
正步向前,双手举起奏折,“位!臣,有本奏!”
位?
淮西将领们一愣,这刘伯温什么时候称陛下为位了?
他们俩的关系更进一步了?
朱元璋瞪着眼,注视着刘伯温。
咱明明答应他了。
他却朝了!
也就是说,熥儿没有骗我俩。
他的药真的在一夜间治好了刘伯温!
想到这里,朱元璋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可是太医院的太医们都束手无策的病症啊。
他到现在都清楚的记得太医们跪在他面前告罪的样子。
这熥儿,真是两天给了咱两次震撼啊。
“位,臣书学堂授课改制法,关闭所有私设学堂、私塾,改为大明官府开设。”
“吸收全国所有适龄学童入学。”
“此学堂开设工、农、商三大类学问。”
“由当地学校推荐,学童自选进行学习。”
“但所有学童都必须识文断字。”
刘伯温的话一句一句的打在了大臣们的心头。
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全国的孩童都识字?
这得多少人啊!
不得私设学堂?
那些世家还拿什么维持延续!
要知道,世家就是靠的学问,让拜在自己门下的书生们学习学问,成为自己的门生,然后让他们考科举。
但是这么一来,所有的书生都会成为天子的门生。
这一计,又狠又准!
大堂,所有世家出身的官员,皆是对刘伯温怒目相向。
朱元璋没有作声,眼神淡淡的略过众人。
本来还有些犹豫不决,怕对他们的打压太过凶狠。
但是,现在朝堂除了跟着他起事的,从淮西出来的人,差不多有一半都是世家子弟了。
朱元璋知道,此法必须实行!
李善长此时自队伍中走出,“位,此法乃是圣法。”
只见他转身向刘伯温行了一礼说道,“伯温兄献出此法,当是我大明第一功臣。”
其余不是世家子弟的大臣们也是附和。
他们都对世家深恶痛绝,世家就像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毒瘤,横行在朝堂之,他们自考科举,便自称一派。
令他们自己寒窗苦读考的相当胆触。
“刘大人乃大明第一功臣!”
“臣力谏,必实行刘大人之法。”
刘伯温急忙还礼,“善长兄与诸位谬赞,此法不是在下想出来的,只是将此法整理成册,以便位御览。”
“奥?”李善长疑惑道,“伯温兄,此乃国策啊,这么好的法子,不知是哪位大贤想出来的。”
刘伯温刚欲说话,朱元璋开口了。
“好了,咱决定,此法必须实行,先交由中书省拿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出来,交由咱定夺,下朝。”
“臣!领命。”
下朝后,御花园里。
朱元璋拉着刘伯温的胳膊着急的步入了凉亭之中。
下打量着刘伯温,朱元璋疑惑的看着他。
“伯温,你的病......”朱元璋试探的问道。
刘伯温笑着说道,“位,臣的病痊愈了。”
“怎么可能?”朱元璋惊叫道,回过神来,朱元璋解释道,“伯温,咱不是希望你的病好不了,只是,这也有些太神奇了。”
刘伯温摇了摇头,“臣也不知道,昨夜臣都让人把行李收拾好了。”
“但今天早一起床,臣就发觉,这个教书先生,臣是当不了。”刘伯温苦笑着。
“不过,臣又有了新的目标,位,臣希望担任推行允熥皇孙的教育之法,将此法推行至全国,必能使大明国力昌盛,经久不衰。”
刘伯温信誓旦旦的道。
朱元璋也是恢复正色,
“伯温,此法的推行,乃是绝了世家们的立根之所,必定困难重重。”
刘伯温双手一拱,
“臣必定克服重重困难,臣的命是皇孙给的,臣必定将此法推行至全国。”
“有任何困难和需要,随时禀报我。”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
刘伯温走后,朱元璋立马出了宫,直奔山村而去。
此时朱允熥正在坐在摇椅晒着太阳。
朱元璋一见,立马气不打一处来,过去捏着他的耳朵,就把朱允熥拽了起来。
“疼!疼!疼!”朱允熥捂着耳朵,大声叫道,“皇爷爷,你干什么啊?”
“你个臭小子,老实交代,还有什么没有告诉咱的?”朱元璋冷哼道。
“什么啊?孙儿听不懂?”
“你还装蒜?”朱元璋一见这样,气就不打一处来,“有了新的学堂之法你也不告诉咱,这可是一举解决世家问题的大好办法!”
“你知道世家令咱多头疼嘛!”
“还有,能治病的药丸你也不说,咱不带着伯温来这一趟,咱是啥也不知道啊,你小子脑子里的东西,就不能跟咱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