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内,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
朱元璋身着金色龙袍坐于大殿正方。
今日,
是大考的日子。
所谓大考,
考的是皇孙们的学问。
皇孙们身为皇家子嗣,乃是一国的传承。
所以,大考相比较科举而言,其隆重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吕氏正在给朱允炆整理着衣服。
“允纹,先生让你背的,你都背过了吗?”
朱允炆点了点头,“儿臣都背过了,母妃,您放心,儿臣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吕氏笑着点了点头。
站起身,对着方孝孺行了一礼,“先生,拜托了。”
方孝孺自信一笑,“太子妃请放心,本官的学问虽不能问鼎大明,但区区一个无人教导的皇孙,本官还是有自信胜之的。”
听到方孝孺得话,吕氏紧张的心情放松了几分。
“传皇孙入殿!”
一道声音传来,要开始了!
吕氏摸了摸朱允炆的头,“去吧,允纹,娘相信你。”
方孝孺带着朱允炆走了。
吕氏看着朱允炆的背影,嘴角漏出一丝微笑。
朱允熥,这下,你完了。
......
先生们带着皇孙入场了。
每人领着自己教导的皇孙。
大臣们望去。
嗯?
怎么少了一人?
少朱允熥!
文臣这边差点笑出声来,大考之日,朱允熥竟然没有来!
这是自己作死啊!
吕本站在人群当中,更是心中激动难耐。
要知道,大明朝虽然姓朱。
但是文臣最重的就是礼节,大考之日不来,那就是对皇的蔑视。
不尊礼法,不尊朝廷!
便是大不敬。
武将那边也是炸开了锅。
这朱允熥怎么没有来?
支持朱允炆的大都是文臣世家。
而朱允熥背后站着的,便是这些武将们了。
蓝玉焦急的走到李善长身后,
还没有说话,
李善长便小声说道,“静观其变。”
蓝玉一愣,顺着李善长的目光看去。
朱元璋坐在龙椅什么表情都没有。
蓝玉心里疑惑,
百官们都看出来少了朱允熥,位不可能看不出来。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位知道朱允熥不会来!
这样蓝玉就更震惊了,如此说来,这就是朱元璋默许的!
但是,大考这么重要的日子,
先不说朱允熥一会来不来,就算是迟到,那也是万万不能的。
咱这个外甥在位的心里到底有多重要啊!
才能让他在这大考之日都不及时到场。
而龙椅的朱元璋,眼睛扫视着下方的众皇子,
这臭小子,还真没来,也太不给咱面子了,
不过,想起朱允熥的话,
朱元璋的脸色又暗淡下去几分。
朱元璋自己心里也清楚,粮食不足是一个千古难题。
总不能凭空变出粮食来吧?
“时辰到,大考开始,请皇出题。”
刘伯温站在朱元璋身边,大声说道。
朱元璋定了定心神,站起身,微笑的看着皇孙们。
“今日大考,咱一不出文,二不出武,咱要用国家大事,来考一下你们。”
“大家都知道,徐达在北方打了大胜仗!”
“将那北元余孽赶回了老家!”
“若是趁此机会追杀进他的老巢,必能将其一举歼灭。”
“但是,咱有一块心病啊,这北元余孽迟迟不灭,军队的粮草也快要用尽。”
“这粮草问题,该如何解决?就以此为题,考一下你们。”
听完题目,方孝孺和吕本知道,这下稳了。
方孝孺使了使眼色,朱允炆心领神会,走前去。
“皇爷爷,孙儿作答。”
朱元璋微笑着点了点头。
朱允炆向前走了两步,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
回想起这两日中先生让自己的背的文章。
“皇爷爷,孙儿以为,不管粮草足不足,都不应出兵继续攻打北元。”
朱元璋一愣,淮西将领们也是一愣。
这朱允炆,说啥呢?
朱元璋更是疑惑,咱问你怎么筹集粮草,你却跟咱说不能打?
朱允炆看朱元璋有些不解,便继续解释道,
“皇爷爷,我大明为大国,北元余孽不过片瓦之地。”
“此时北元已经大败。”
“不必对其赶尽杀绝,若是此时放弃回家,并且赠送粮食给他。”
“必能使他感受到我大明的恩典与胸怀,从而归顺大明。”
静,死一般的寂静。
别说武将,就连李善长,刘伯温这些文臣都疑惑的看着朱允炆。
这孩子,傻了吧?
但是此时,一个大臣站了出来。
“陛下,臣附议允炆皇孙的提议,此乃真正的孔孟之道,又能彰显出我大明的气魄,又能招抚北元余孽,此乃之策!”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附议!”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大臣走了出来。
朱元璋凝眉看去,发现了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是世家出身!
一时之间,
朱元璋竟无言相对,或者说是在憋着心头的怒火。
李善长见状,正要前说话,
外面却传来一道声音,
“皇孙朱允熥,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