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余棋的说法,“无目者”一词,还是从我父亲苦苦寻求的那本《不语怪谈》中得知的。
“那是它们的名字。”
余棋告诉我。
根据《不语怪谈》之中的记录来看,“无目者”们拥有奇形的身体,三节手臂以及光滑的皮肤。
还有着除了那圆形长满锯齿状牙齿的嘴巴之外,和没有任何器官的面颊,以及敏锐的触感。
然而说起它们的起源,余棋的眼睛突然瞪大,似乎十分的惊恐不安。
也正因为情绪的波动,导致他腹部的伤口出血更加严重。
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咬牙忍痛道说出了一个令人感到可怕的事实。
“无目者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种族,它们的存在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人类所认知的历史。”
“具体的年代已经无法考察,从你父亲留下来的资料里和我自己所作的研究之中,以及那本荒诞至极的书籍记载内,我认为他们至少要比恐龙更早的存在于地球上。”
“这个种族的存在令人怀疑地球物种生命的演化是否出了问题,还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不为人知的东西。”
按照余棋所说,早在人类尚未诞生之处,它们已经就遍布在整颗星球之上。
作为整个地球上最为古老的生物之一,这些无目者们企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一番文明。
但是,通过现在来看,它们显然失败了。
不知出于何种未知的原因,导致它们被迫潜入到海底生存。
余棋通过研究推测,发现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时冰河世纪的到来,导致地表的水层泛滥,淹没整片大陆。
也直接致使这些曾试图在地球上最先建立文明的种族,遭受到了灭顶之灾。
但是它们进入海洋直到在冰河世纪退却,似乎都没有再次出现到陆地上。
这一点是什么原因,就无从考察了。
根据《不语怪谈》中那密密麻麻不知真假的记述来看。
在生存于海底长达千万年的蜕变中。
这些无目者们褪去了视野、听觉、甚至在陆地上所需要的呼吸系统。
只留下了需要进食的嘴巴,以及在水中演进而来的敏感肌肤。
并且在皮肤的表层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物质,直接致使其对温度十分敏感。
它们通过对温度的感知,来寻找方向和食物,以及通过触觉来识别不同的物体。
即便是空气之中十分细微的温度变化,这些经过上亿年生存下来的无目者们,也能够轻而易举的感知到。
要比人类如今体温感知仪器更为具有实用性。
如果说伟大的造物主给予我们馈赠的同时也给予毁灭,那么任何物种都应该存在优点的同时,也存在无可避免的缺陷。
所以无目者也不例外。
它们深受海水的影响,因此形成了无法长期待在陆地上的生理结构。
否则将会如同失去水的鱼儿一样干涸而死。
除此之外,余棋告诉了我另一个让人值得深思的事情。
在他和父亲的研究过程中,不管是“无目者”也好,或者那本《不语怪谈》中记载的其余怪异生物也罢。
似乎所有对此执着之人,都遇到一个不可避免、也无法解答的问题。
那就是所有古老的种族,它们在最早生命萌芽诞生之初,都拥有着能够建立自身文明的能力。
然而令人不解甚至耐人寻味的是,它们最终却都没有成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明。
这似乎已经严重违反了物种发展的逻辑。
但凡有能力建造自身文明的种族,绝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正如人类一样,在经过百万年的探索中,从猿到直立行走,尽管过程缓慢,但还是一步一步建立了现如今的世界。
如果加以研究不难发现,这些古老的种族,它们的智商思维和能力也并不比人类差上丝毫。
那么为何最后只有人类成功建立了自身的文明,而它们,却消失在了岁月长河之中?
没有人能够回答。
关于这一点,《不语怪谈》之中尽管也只是潦草的提起,但用如此隐晦的写法,显然也为研究者们暗示了一个无比巨大的想象空间。
似乎每当这些古老的种族要选择建立文明时,就会发生某种不可名状的原因,导致它们的进化过程出现严重的偏离,甚至走向灭亡。
这些一笔带过,甚至令人无从思考的笔墨,几乎引起每一位为之疯狂的研究者脑海中那关于文明兴衰覆灭的强烈幻想。
这些一次一次阻碍古老种族建立自己文明的“不可名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又来自哪里?
是什么在阻碍着它们文明的发展?又是什么导致它们的灭亡?
如果某些“原因”阻碍了它们的出现,那又为何,与其相比更为弱小的人类,却能够建立起自身的文明?
还是说,正是因为认为弱小,所以才得以生存下来呢?
这些问题,似乎很难从我自身那有限的思维之中找到答案。
就在我神游无法回神之际,这位博学多识的历史学者余棋,关于自身故事的讲述似乎落下了帷幕。
他眼中的目光显然在暗示着,自己的那渺小且短暂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
脸上的神色愈发暗淡,声音变得更加微弱。
“不恶,你听我说...”
似乎用尽最后一口气,他突然靠近我,贴近耳边道。
“我居住的地方位于....如果能回去,你一定要去那里,那里有你父亲遗留所有的东西,还有这个世界的秘密....”
他唯恐别人听见,所以声音很小,身子离得很近。
这种小心翼翼的行为,同他常年行走在阴暗故事里的形象十分贴切。
在小声将地址告诉我之后,余棋突然瞪起空气,表情似笑非笑间,似乎看到了某些东西。
嘴中自言自语起来。
“陈兄,你怎么来了?我尽力了...别再埋汰我...抵不过年纪大骨头松...只能走这么远...走不动了....也不想走了....也许这一次,你我能在阴曹地府中继续做研究了...”
他说着说着就闭上了眼,坐在地上,没了声音。
我知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令人敬佩的历史学者,他看到自己一生中最真诚的挚友,也就是我的父亲,来接他离开这里,去往一个更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