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最近王真儒说徭役们熟能生巧干活越来越勤快,我便让徭役负责的队长伍长去负责管理那些主动学习大唐文化的异族,帮助他们融入我大唐。
李泰合上了日记,微微松了一口气。
虽然在李泰看来自己的谋划完美,毕竟十五万的徭役全部成一天赋这种事情怎么可能,更不要说自己还时不时掺入一些异族进去。
毕竟构建基础组织不容易,但破坏基础组织那就简单的多了。
异族想要完全的适应组织内的默契与规则,少说也要一年的时间吧。
等到这些异族适应了,让这家伙当异族的队长或者伍长,把他从组织结构中踢出去,再换新的异族进来慢慢磨合也就是了。
即使如此,真到纸包不住火候,自己至少也要确保这火别烧到自己的身上。
比如自己不也老实交待了徭役们干活越来越勤快,只不过自己身在顶层,对所谓干活越来越勤快的具体原因不知道而已。
当然,自己也别表现出来,就突出一个不知道,不表态,不主动。
自己只是一个无情的规划机器,底层的情况请问王真儒。
说实话,在李泰看来,这件事情自己也不需要治本。
只要过個几年,李承乾跪了,那这件事情就算爆发出来,李世民很可能捏着鼻子认了。
到时候,你把这些徭役送过去当兵也好,拉过去做侍卫也好,十五万一天赋的士卒啊,总不可能因为是自己派人一手训练出来的,就把自己这个亲儿子赐死吧。
而只要不赐死自己,那以后这皇位就只能让自己来当,毕竟要是李治上去,他睡得着嘛!
当然,自己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李世民的仁慈上,所以这件事,能拖延几年就拖延几年。
最好能够延到自己上位,那就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还是那句话,政治上的事情有很多问题拖延本身就是一个解决的最好办法。
要么把这问题拖延到让别人捏着鼻子认了,要就拖延到能阻拦你的人死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对现在的李泰来说,最重要得到底还是好好发展好洛阳,完成整个高速公路的收尾工作,让自己顺势回到长安,真正进入朝臣们的视野,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草原上第一时间发现薛延陀聚集了二十万大军的李思摩那是连死得心都有了。
李思摩麾下也就三万户百姓,四万士卒,这是因为突厥这些部落讲究的就是全民皆兵。
如果是在华夏十五万的百姓养四万的士卒,如果不是情非得已,怕不是直接造反了。
但对草原民族来说,这种事情却很正常,基本上就每家至少出一个男丁,甚至有的人家父子或者兄弟都从军了。
因为只有加入到了军队中,才能受到官方照顾,虽然过得清苦,但至少也能活下去。
而且李思摩是忠于大唐,或者说忠于李世民的突厥将领。
所以他知道大唐朝廷正在对边疆推行种子计划的,至少在经过了幽州试点,西海郡尝试后,李世民也大方的告诉了李思摩,朝廷的种子计划已在灵州,丰州,胜州等地进行推广。
等到人才培养足够多,那就轮到进入李思摩的部落了。
对这点李思摩只恨为什么这方面的人才这么少,他是非常希望种子计划能够在自己的部落落地生根的。
因为李思摩在结社率脑子上头谋反前,都是在长安混的,一直到这件事情爆发,朝廷驱逐了李思摩,这才让他的族人在草原讨生活。
所以李思摩对大唐的种子计划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
反正以李思摩的智慧还看不到种植计划下,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碰撞。
但他能看得出来的是,通过种子计划,自己这些异族生活的更稳定了。不说吃饱穿暖,但至少能在北方活下去了。
李思摩觉得,朝廷愿意这么大力的推行这样有助于自己百姓生活的政策,那是真正的把自己当做自己人在看。
那自己也对朝廷掏心掏肺,那又有什么不可以的,更不要说效忠得是天可汗,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
所以李世民下令突厥异族迁徙北方,李思摩也是毫无怨言。
但毫无怨言却不代表自己去送死啊。
当初来到这北方时,李思摩便从李世民手上讨到恩准,遇到薛延陀大举攻击时,允许自己撤离到长城以南,也就是朔州。
所以,在李思摩确定薛延陀征召草原上大大小小的部落时,果断组织族人向着朔州撤离。
原本李思摩还以为边关将领会纠结的,但没想到朔州大门直接对自己大开,让自己族人顺利进入朔州。
同时李思摩也见到了此刻朔州总统帅,朔州道大总管李世绩。
是的,大唐既然已经准备了对薛延陀下套,那薛延陀一动,大唐便知道了。
而李世绩被授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步卒六万、骑军一千二百人屯驻朔方,与灵州道行军总管李大亮、凉州道行军总管李袭誉等分兵抵御。
唯一可惜的就是,步兵速度有些赶不上,现在李世绩手上只有骑兵。
这些骑兵是李靖当初在并州训练出来的老兵,任雅相这带资进组的土豪赞助了一部分,合起来有六千骑兵。
任雅相去李世绩手下当了两年兵,别得能力没有,但弄些好马过来的能力终究是有的。
凭借他的脸面,幽州马场或多或少还是给面子,至少在魏王同意后,愿意以优惠的价格把马匹卖给边军,充实并州的骑兵力量。
至于补给的问题,李泰怀着原本就是送任雅相去刷军功的心思,能解决的也尽量给解决。
只不过,这些事情真说起来肯定是任雅相私下里解决掉。
反正李泰除了提供马匹的事情以外,其他的事是都不会承认的。
李世绩也就怀着增加边境战斗力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毕竟边疆统帅也是有着相当大的自主权,既然有个好心人冲着立功而来,自己掏腰包强化边疆防御,最重要得还是当今继承顺位排行第二的皇子,自己揭穿了做什么。
这就让任雅相原本进入到李世绩手下应该顶多就是领导两条腿的步兵,变成高贵的六条腿骑兵。
当然任雅相养的也不多,也就一千两百左右,即使如此却也算得上是吃力了。
不过,任雅相在李世绩调教下,慢慢融入到了并州军队之中。
不过李世绩真正的信赖得人,却是并州参军张文瓘。
这几乎是自己一手提拔的人才,在李绩调离并州后,接管并州军队的日常训练。
虽然这些工作算不得什么大事,也能维持并州战士们士气的关键所在。
至于这五千骑兵,更李绩在并州驻守十五年的时间一点一滴打造出来的。
所以,这五千骑兵来到朔州后,李绩完全不怕自己的对手是谁。
在自己这十五年磨炼出来的精锐面前,不论什么样的对手李绩都无所畏惧。
不过,李世绩手上也就只是骑兵而已,步兵这种兵种调度起来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虽然名义上自己有步骑五万人,但真说起来,自己手上现在也就只是朔州的郡兵与六千骑兵而已。
“总管,那大度设又来骂战!”任雅相过来对李世绩道,“是否需要出城迎战,杀一杀那薛延陀的锐气!”
“无需理会!”李世绩摇头道,“薛延陀负其强盛,逾漠而南,行数千里,马已疲瘦。
凡用兵之道,见利速进,不利速退。薛延陀不能趁李思摩不备击之,如今李思摩已入长城又不速退。我已经命令李思摩烧掉秋草,等到他们粮食耗尽时,自然会退兵。
如今我等与李思摩互为犄角,不需速胜,敌必退兵,到时候我们等再追,敌必破矣。”
李世绩知道这次计划,从头到尾都是大唐有意识进行操控。
薛延陀仓促应对粮草不足终归是隐患,所以自己因势利导,自然可以一战而胜。
任雅相也就只是来试一试,不论怎么说,任雅相是想要过来刷功勋的,有机会自然不放过,但既然李世绩已经有了更好的安排,那自己也不需要强出头。
至于耐心,呵呵,李世绩三十二岁开始便是被安排在了并州,接下来整整十五年的时间便是全部都扎根在了并州。
哪怕当初击破了东突厥的有着他一份沉甸甸的功劳,但李世绩却也一直没有被调回长安,而是继续在并州一直待到了他四十七八岁。
一直到侯君集被打压后,李世民想到李世绩这个备胎,安排他做了兵部尚书。
可以说,李世绩一生最美好的年华全部都放在了大唐的边疆,耐心在李世绩所需要的素质中,恰恰是最不可缺少的,他都已经等待了这么久的时间,完全不在乎多等待一会儿。
大度设完全就没想到过,李思摩居能进入汉人辛苦修建的长城。
因为李思摩所率领的突厥人,那是被李世民赶出了李唐,进入到了草原做钉子的。
这样的人边疆将领怎么敢把他给放入长城中,这完全就是不讲道理的,这里面有问题,但是大度设却又想不通。
在大度设,或者说夷男的计划中,压根就没有李思摩进入到了长城后的计划。
毕竟他们不可能率领薛延陀的大军进攻李唐,毕竟说到底,突厥的尸体都还没有凉透呢!
没看到李思摩这个突厥贵族还在为李唐卖命,而薛延陀与李唐之间也是多有交易。
比如丝绸、食盐、瓷器……而且最近流行起来的茶叶,也出现在与薛延陀的贸易中。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薛延陀虽然强大了,但对是否对大唐直接出手或多或少有几分迟疑。
毕竟现在的他们在草原上称霸也就算了,但要是横到了大唐面前,只要打不赢,甚至打赢了没有太多的好处,那薛延陀就必然会受到全方面的打压!
这些都是让大度设感觉到迟疑的原因,说到底还是薛延陀弱,大唐强。
薛延陀输不起,一次都输不起。
所以在长城门口待了几天,自己骂战李思摩也没有出来后,大度设知道自己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便马上选择了撤退,而不是继续的对峙下去。
而见到大度设开始撤退,任雅相等裨将再次来到李世绩的面前请战。
只不过,这时候的张文瓘担心道:“我们的步兵都还没赶上来,若追击薛延陀的军队,却是以六千对十万大军啊!”
“区区十万薛延陀人,在我等眼中不过土鸡瓦狗而已,只要阵斩大度设,薛延陀必败!”
这时候的副统领的薛万彻倒自信满满道。
“正因为对方有十万大军,我们才有赢的机会!”李世绩从容道,
“既然他要撤退,我等追击便是,让李思摩挑选三千突厥精锐为前锋咬住薛延陀的部队。
我等率领并州精骑在后面跟随,找到机会便一击致命,给薛延陀来一次狠的!”
李世绩到底是此次领兵作战的朔方大总管,果断作出了最后决断。
很快李思摩率领三千精骑为先锋,目的便是要追上撤退的薛延陀军队。
李世绩亲自率领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并州骑兵,逾白道川,追及于青山,甚至接近了诺真水,追上了撤退的薛延陀大军!
大度设看唐军居然不但没有放自己等人离去,甚至还不知好歹追击,心头也是一阵火起。
大度设看着自己兵强马壮,十万大军中更有两支精锐天赋,夷男给了自己相当大的信任。
尤其大度设在知道追击自己的大唐军队,居然不过只是九千人,其中三千还是李思摩的突厥部队,这就让大度设不自觉的提升了几分的胆气。
自己知道唐军厉害,但十万大军,十个人打你一个,难道还打不过你不成!
想到这里,大度设也不准备继续撤离了,反而果断勒兵还战,陈亘十里,做好准备便要在这里跟唐军来一决胜负。
毕竟对薛延陀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机会了。
只要在这里打败了唐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那薛延陀对唐军的畏惧便是会彻底的消散。。
到时候就再也不是几千唐军追着几万薛延陀的军队一路砍杀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度设做得没有错,下得决心也没有错。
此刻,大度设踌躇满志,要得便是从这里开始书写薛延陀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