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09章 1299参股(1 / 1)平行空间来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晚上魏广德回府,下轿出来后,张吉就凑过来在他耳边小声说道:“老爷,今儿下午成国公府、英国公府和定国公府都派人来送了帖子,说当家人要过来府上一叙。”

听到一下子来家里三个国公,魏广德就是眉头一皱。

“知道是因为什么事儿吗?”

魏广德刚才已经想过了,貌似最近没什么事儿招惹到勋贵啊。

就算涉及到权贵田亩清丈一事儿,这个时候难道他们还没看出来,瞒是瞒不住的,找他也没用。

“这个,他们府上管家过来后,下面人也问了一嘴,他们都说不知道。”

张吉小声答道:‘不过,我估摸着事儿没那么简单。

平时一位府上来人还能说正常,一下子京城里的国公都找过来了,这不管怎么看都不对劲。’

魏广德已经从张吉手里接过三家的拜帖,不过翻看到成国公府拜帖的时候还愣了愣。

因为上面不是成国公,而是直接写的世子朱应桢。

片刻后,魏广德才反应过来,这个叫朱应桢的应该就是原成国公朱时泰的儿子,也就是朱希忠的孙子。

万历元年,朱希忠病死。

万历二年,其子朱时泰四月袭爵,然后九月病故。

然后,自然就轮到朱应桢袭爵。

不过朝廷有规矩,未满十八岁不袭爵,所以朱应桢只能是以成国公世子的身份掌管成国公府,成为事实上的成国公。

想到这里,魏广德忽然对张吉问道:“成国公府世子朱应桢年岁几何?我记得还不到十五吧。”

魏广德纳闷了,几位国公跑自己这里来,难道是为了帮朱应桢,让他尽快袭爵?

可也没这个道理,朝廷有朝廷的法度,就算他掌着内阁,也没办法帮他办成这个事儿,礼部第一个就不会答应。

正常情况下,朱应桢满了年龄,礼部自然就得给人家办理袭爵。

不办,或者刻意拖延,礼部那些人就别想继续留在官场混了。

虽然大明朝政是文官在掌控,可皇帝也是绝对不会纵容文官欺压勋贵的,更别说还是成国公这样的一品国公。

“有十五了。”

张吉想了想就说道。

只能说,因为没有正是袭爵,所以成国公府这两年就比较低调,所以魏广德才感觉有些陌生。

毕竟,当年朱希忠时期,许多仪式嘉靖皇帝都是派他做为皇帝代表进行的。

好了,现在这些差事儿,大多都落在定国公徐文璧和英国公张溶头上了。

“那你准备一下,晚点人过来好生招待。”

魏广德说了句,快步走进了后院。

魏广德走进后院,徐江兰就迎来过来,还关心起朝廷最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

“怎么,知道今晚三位国公爷要到咱家来,所以紧张了?”

魏广德一听就猜到了,府里的消息怎么可能瞒得过这位当家主母。

“是啊,忽然一下子都跑咱家里来了,那肯定是有事儿。”

徐江兰也没遮掩,直接就说道。

你要说定国公跑家里坐坐还正常,不管怎么说都是亲戚,可英国公和成国公也一起来,那肯定就是关系到勋贵的事儿了。

“嗨,别想那么多,晚上我去见见他们就知道了。

反正最近朝堂上,也没什么事儿和他们有关系。

如果硬要说有,那也就是清丈田亩的事儿了,或许他们几家在外面还有许多田庄吧。”

魏广德反正想不到勋贵那边有什么事儿,会让三个国公跑到自己这里来。

金陵的魏国公府上知道清丈田亩之事,也只是来信问了一句。

魏广德言明利害,阐述了事关朝廷千秋大事儿,所以就算不支持,也别搞小动作。

无非就是多出一些银子而已,不过身外物,即便魏国公府每年耗费巨大,也不可能拿不出一点税银。

实际上,到现在为止,新税法到底是按照地方开支自行确定还是江南、江北按照田地等级统一征税,还没有具体章程出来。

魏广德是希望田亩清丈以后,直接定下田地等级,征收统一赋税,不管田地最后落入谁的手里,都按照一个标准征税。

这样,直接避免跳出土地兼并的问题。

你可以大肆兼并土地,但这块田地对应的赋税,你都得按照朝廷额定赋税缴纳。

有了田地数据作为基础,朝廷每年的赋税就有了基本保证。

除非遇到天灾,朝廷豁免地方赋税,否则都必须按照这个数字把税银交上来。

不过现在大明可不是这样的制度,朝廷只管自己收税而不管地方官府开支,所以地方上会根据需要向当地加派杂税。

这就导致遇到清廉的官员,地方百姓承担的赋税就少,而遇到贪婪的官员,大肆苛税,百姓承担的赋税就很重。

地方官府对税赋的权利太大,魏广德认为应该收回。

按照州府县,确定地方每年的财政支出,有收取的赋税里分成留在地方,层层分成上缴,最后到朝廷。

想法虽好,可是他也知道,一旦这么定下来,就等于断了下面那些官员捞银子的来路。

想捞银子,可不就是想方设法增加杂税、摊派,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这么来的。

收了地方加税的权利,可以想象地方官员非和他拼命不可。

别说魏广德,就连张居正当初听到魏广德的想法,也是踌躇不已。

关键,各个地方情况不同。

富裕的地方还好说,一些支出找地方上豪绅凑凑就行,可遇到穷地方,怕是不知道要生出多少乱子。

就是该修不修的工程,官府说没钱也凑不出钱,最后出了大事儿,算谁的锅?

不过到到了晚上,魏广德见到三位国公聊起来意才愣了愣。

手里拿着定国公徐文璧递过来的毛呢,他都有些惊呆了。

“意思是,你们也想做这毛呢的生意?”

魏广德迟疑着问道。

“是啊善贷,你不是一直和我们说,田地里能刨出多少银子出来,还不如专心像你一样,办工坊往海外卖商品。

我们可是听你的,这几年都没有再购买田地这些,都是拿银子办工坊去了,就连盐引生意,我们都没有再做了。”

定国公徐文璧就代表勋贵开始诉苦道,“虽然我们都是勋贵,看着都是家大业大的,可开销其实也很大,要是没有个进项,府里就困难了。”

魏广德看着三个人,张溶年纪不小了,四十多奔五十岁的人,徐文璧三十多,和他年岁相仿,再有一个朱应桢,十五岁的娃娃,觉得有些头大。

想了想,好像最近勋贵在京畿附近是没有再大规模买田置地,远点的地方就不知道了。

这些公府也确实开支大的很。

别看有些公府看上去主子就那么几位,但那是袭爵的一脉。

都是经历了几代的公爷,早就分枝了不知道多少。

这人族人,其实大多还是依附公府生活,少有自立门户的。

对这些族人,公府每月还都按照一定级别发给月钱,供养者。

总不能各家族就主脉吃喝不愁,让族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吧,传出去面子还要不要了。

宗室那么能生,他们这些公府的情况也类似,只不过都是各家族自己在负责。

能干的,就为族中子弟在朝廷里搞些官职。

好吃懒做的,发点月钱打发着,不饿死就行。

你要说这些国公府真的有多少钱,其实还真未必。

“你们怎么想到这个生意的?”

魏广德其实最纳闷的还是毛呢这个生意,他们这些勋贵是怎么发现的。

这刚投入市场多久?

怕是商铺货架上都还没来得及摆上,他们就像闻到腥味的猫,就知道了,还找到自己这里。

“魏阁老,你参股的生意,就没有不赚钱的。

去年就听下面人说,北方商会搞出个布料,御寒效果很好,只不过翻遍了市面都没看到商品。”

这时候,英国公张溶开口说道。

“北方商会?”

魏广德听到他们提到这个词儿,眼睛就看向一直默不作声的成国公朱应桢。

小孩子没袭爵,只是世子,虽然都是国公府,不过说话自然不能和其他两位成年国公比,因此进来以后都比较安静。

这时候看到魏广德看向他,朱应桢也没有心虚的低头,躲避魏广德的目光,而是大胆的迎了上来。

魏广德收回视线,他已经猜出,他们查北方商会,肯定就发现他是这个商会的股东之一,份额还不低。

至于魏广德为什么会看朱应桢,自然是他有做过掩饰按说一般人是查不到他府上来的。

虽然大家都知道他魏广德参股经商,可掩饰工作魏广德一向做得很好。

也就是无孔不入的锦衣卫,或许才知道北方商会经营的是什么生意,毕竟要从北方草原买回大量羊毛。

而那个方向,一直都是锦衣卫关注的重点。

值得一说的是,前成国公朱时泰,其实是陆炳的外孙,成国公府和陆家关系很深。

因为俞大猷的关系,魏广德人是了垂暮之年的陆炳,更是在他死后帮了陆家,和陆家取得联系,能够吩咐锦衣卫帮忙办事儿。

而做为陆家背后的的靠山,也让他们没有在之后倒向严嵩、徐阶,而在隆庆年间被高拱拿出来祭旗,借陆家的罪行攀咬徐阶。

陆炳为了保全家族,当初可是选择和成国公、严嵩和徐阶三家联姻。

原本这样的姻亲关系,他以为是足够保证陆家安全的。

谁能想到,严家倒台后直接被嘉靖皇帝清算,而到了隆庆朝高拱又要对徐阶穷追猛打,还因为姻亲关系把陆家也捎带上了。

陆家被抄家,其实就是在隆庆四年,高拱对徐阶出手时。

“你们想要如何合作?”

魏广德也懒得去想其他,是不是陆绎那边透露了他的消息。

“善贷,我们知道北方商会已经打通了各处关节,能够源源不断从北方草原运回大量羊毛,而毛呢就是羊毛纺织而成。

同时,北方商会也已经建立了不少作坊,大量生产毛呢。

如果我们直接参与从北方草原进货,担心鞑子会借机提高羊毛价格,还需要新建作坊,实在有些耽误时间”

定国公徐文璧这时候开口说话,不过话说到这里,魏广德也明白了,他们想要直接参股北方商会,捡现成的。

至于想强买北方商会,魏广德相信就算勋贵联合起来,他们也没那个胆子。

直接从内阁次辅手里抢钱,这得多大的胆子。

“你们想直接参股北方商会?”

魏广德打断了徐文璧说话,问道。

“嘿嘿.”

说话被打断,徐文璧也不恼,只是一阵干笑。

如果是别人的产业,他们自然会想办法抢夺下来。

勋贵们干这些事儿也不是一次两次,真有赚钱的机会,他们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就好像大明的盐政,败坏过程中就没少这些勋贵的身影。

为什么开中法会走向没落,还不就是盐包被权贵拿走,那些正经往边关输粮的盐商手里拿着盐引却分不到盐包。

看上去,勋贵们直接参股北方商会可以避免恶性竞争,但实际上也有捡便宜的意思在其中。

投入就能见到利润,就能赚钱,而且早早打通关节,不需要他们再投入精力去做这些前期准备,何乐而不为。

“哪些勋贵想要参股?”

魏广德只是继续问道,脸上面无表情,不过心里也在盘算这个事儿。

之前,魏广德就打算用两年时间,通过皇室和他大量使用毛呢形成风潮,影响大明上下冬季服装面料的选择。

真要是毛呢占据市场,现有的纺织工坊肯定是不够的,还要继续投入银子建立工坊,短期内真正能到手的银子其实不会很多。

但是,如果引入勋贵,让他们出银子扩大工坊的生产规模,虽然股份会受影响,但钱不会少赚多少。

随着徐文璧介绍,四九城里勋贵多多少少都想参一股。

“这样,北方商会,原则上可以增加三成,最多不超过三成五的份子。

至于每成份子值多少银子,就和商会掌柜的商量。

你们也选出几个人,让他们直接找北方上海掌柜的谈好价格。

你们怎么分,我不管,但是谈好价格自然可以入股,到时候分红就是了。”

魏广德开口说道,“我们前期投入的银子和资源,可都不是小数,这个价钱可不会便宜。”

得到魏广德的回答,三个人商量片刻,也都答应下来。

毕竟要新建北方商会这个的组织,至少也得几年时间,也麻烦的很。

直接股,就可以省下许多事儿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