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头脑风暴(1 / 1)明月分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昏黄的灯光摇摇摆摆,门缝里渗来的夜风,将桌上的白纸掀开。

金颜守在门边,目不斜视。应知非端坐桌前,一支笔转得飞快。

字帖随意堆在桌角,应知非根本没打开。至于写满大字的宣纸,被他勾勾画画,连起一片红线。

“珍珑:青云当的幕后老板,大秦女子国师,疑似亲近主战派。目前看来,天真得出人意料,行事难以捉摸。”

后半句话,被朱笔圈了出来,打上一个鲜红的问号。

应知非自言自语:“不像是装的。但若不是装的,就更加耐人寻味。”

难不成,当真会有人在活过五百年之后,仍像古灵精怪的少女一般?

“性格温婉,但也好战。对咏志抒怀、保家卫国的诗词情有独钟。据她本人所言,其中的意对她有用。”

“不修儒道,但能间接引动浩然正气,效果非常明显。”

沉吟片刻,应知非用朱笔补上一句:“不亚于儒家五品。”

这是他根据亲身经历作出的判断。

“战事兴起之时,珍珑正在闭关。因此,她对应家子弟怀有愧疚,对半年前的战争怀有负罪感。妖族在她闭关之时挑起事端,是巧合还是必然?”

“若是巧合,她遇到了什么麻烦?收集诗词里的意,是否就是解决办法?”

“若是必然,是国师闭关的消息意外泄露,导致妖族趁虚而入;还是他们一手策划了这件事,原本就是有备而来?”

接下来,是几行鲜红的大字:

“横武关战败,朝野哗然,最终归罪于凤阳伯府。那珍珑的反应,皇帝可曾知晓?此事背后的暗流,他可曾遣人核查?”

“从小钊的反应来看,珍珑会在今日现身,他事前并不知晓。那她为何突然出现?”

“随意挑一家当铺,就恰巧撞进国师的地盘,又恰巧邂逅神秘的国师,是运气太好、还是太坏?”

“她资助过多少人,又索取了什么代价?身为大秦国师,有心招揽人才,何必遮遮掩掩?”

“青云当的内幕,有多少人知悉?”

仔细检查一遍,确认没有疏漏,应知非将这一张纸反扣在桌上,随手抽出一册字帖。

才翻开一页,还没来得及蘸墨,就听木门吱呀作响。

随后,一个沉甸甸的荷包飞到应知非眼前,在桌上重重一砸,正好落在他右手边。

烛影剧烈一颤,应知非眼前晃了晃,无奈地抬起头:“凌虚,你想谋杀我么?”

他不愿承认,有那么一瞬间,自己连气都没敢喘。

应飞柏“呵”了一声:“这么近的距离,我怎么可能失手。”

……好好的一个人,怎么性格如此恶劣。

应知非懒得和他争,捡起荷包,翻开一看,迅速拍回桌上,眼神蓦地一缩:“你哪来这么多钱?”

应飞柏的语气颇为不屑:“武者想要赚钱,有的是办法。”

“别兜圈子。”应知非下意识板起脸,“说实话。”

赚钱这么容易,他之前半年还装什么?

应飞柏嗤笑一声:“果然是书生,婆婆妈妈。”

应知非的声音越来越沉,一动不动盯着他:“应凌虚,说实话。”

心里没鬼,你瞒什么?

“二郎。”金颜冷不丁地唤了一声。

“你袖口那是……”

应飞柏回头瞪她一眼。

应知非大步抢上前,拽起他的袖子,前后翻看。

入目一片殷红,应知非厉声催促:“到底怎么回事!”

“少见多怪。”应飞柏满不在乎地抽回衣袖,“帮京兆府的捕快抓了个犯人,这是府衙的赏钱。”

应知非忽地怔住。

京兆府尹这个位子,徐志石坐了许多年。作为他的学生,应飞柏和府衙之人,关系应该很熟络。但……

应飞柏心高气傲,必不愿意让人看见自己落魄的模样。靠立功邀赏为生,对一位高门子弟而言,绝不是什么好滋味。

朝堂之上,谁人不是捧高踩低,落井下石。让他去吃这碗饭……

应知非低声道:“你不必如此。”

“若不尽快找到新住处,你一个病书生,迟早被外边的人扒个精光。”应飞柏翻了个白眼,脸色不善。

你以为我是为了谁?

他恨不得骂出声。

应知非顿觉怀里的荷包变得烫手,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几度欲言又止,他并指一点桌面,委婉道:“你先看看这个。”

应飞柏翻开那张宣纸,不经心扫了一眼,登时惊呼出声:“你写了什么东西!”

“别废话。”应知非老脸发黑。

应飞柏斜他一眼,哼道:“是我说错了,你顶多就是半个书生。”

应知非额角跳了跳,心说你等着瞧。

虽然嘴上不饶人,应飞柏还是按捺住撕了这张纸的冲动,一个字一个字仔细辨认。

他的神色渐渐变深,直到看不出半点少年气。

沉稳、冷静、处变不惊。

好似变了一个人。

应知非心头,油然而生一句赞叹——大将之姿!

意气轻狂的外表下,是肩负重任,能屈能伸的大将胚子。

“相比于堂弟,原主的确差了太远。”应知非暗自感慨。

他梳理过之前半年的记忆,可以用六个字概括:躺平,摆烂,等死。

应飞柏反盖宣纸,低声说道:“横武关一战,开始和结束都不正常。”

“怎么说?”应知非虚心请教。

应飞柏无奈地看着他。

应知非面无表情。

小老弟的脸上,分明写着“无可救药”。

但隔行如隔山,记忆中的兵法战策,原主尚且一知半解,何况他只是一个,生在和平时代的社畜……

应飞柏长长一叹,被迫从头说起:

“人妖两族的战事,持续了数百年,总有规律可循。

“大秦实力鼎盛,银库、粮库都很充足。我人族素来以耕养战,秋季正是兵精良足之时。在仲秋时节南下犯边,是最不合适的时机。

“丰收之时犯边,就是要硬碰硬!

“但妖孽之属贪食血肉,不事生产。一旦战事不利,拖到入冬之后,万象生灵皆要沉眠,他们靠什么补充血食?

“他们从不会打消耗战,劫掠、吞食边境百姓之后,抽身就走才是常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