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孤独的坐在长乐宫内。
哪怕她身边此刻围了不少人哭哭啼啼的,不断的劝慰着,这些声音只是让她觉得有些烦。
吕嬃哭的很是伤心,只说一句话,眼泪就不由得掉落,在吕家诸兄弟姐妹里,吕嬃跟吕释之最是亲近,而吕雉则是跟大哥吕泽的关系最好,当然,这也不是说吕后就不喜欢吕释之吕释之的逝世让她也很是悲痛。
除却妹妹还有女儿鲁元公主对这个亲舅父同样很是喜爱。
还有就是大曹小曹樊卿她们这些人。
大汉最有势力的女人们都聚集在了吕后的身边,对比她们的哭哭啼啼,吕后却显得有些太过平静,吕嬃悲痛的说道“兄长离开了,他的三个儿子从此便要孤苦伶仃的生活,大姊可以分别给与他们爵位,让他们在往后也不受欺辱。”
“不必了。”
吕后开口就拒绝了妹妹的请求。
吕嬃呆愣的看着她,不可置信的问道“当初兄长逝世,您将他的两个儿子都封为侯,大姊逝世之后,您也将她的儿子封为侯如今二哥逝世,您为什么却不愿意册封呢”
吕后深吸了一口气不屑的挥了挥手“你回去吧。”
“大姊你”
吕后猛地转过头去,在她那眼神下,吕嬃顿时就不敢多说了,将所有的话咽了下去,她站起身来,眼里满是悲哀,哆嗦着就往外走,看到她这涸样子,鲁元公主顿时不忍急忙说道“阿母这是为何啊姨母本就”
奈何当吕后开始注视着她的时候刘乐顿时也不敢说话了。
一瞬间殿内静悄悄的没有人再敢说话。
吕嬃悲愤的走出大殿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前来此处的刘长吕要神色恍惚,竟差点撞上了刘长,好在刘长手快,急忙扶住了她,“姨母您不是在陪阿母吗怎么急着要回去了”
看到刘长吕嬃再也忍不住顿时哭了起来。
“长啊,二哥也曾立下赫赫战绩,当初为了太后的事情奔走忙碌,没想到竟如此不得太后之爱啊”
随即她就将太后不肯将二哥的子嗣封为彻侯的事情告知了刘长。
刘长很是认真的听着时不时点着头。
“姨母说的对啊”
“阿母她怎么能这样呢”
“我那大舅父,还有大姨母家的孩子都封了侯怎么到了二舅父就不封了呢”
刘长大声说着,吕要眼前一亮,急忙拉着他的手,“长啊你阿母最是听你的,你来做这件事吧。”
刘长用手拍打着胸口“这您放心吧,我会办好这件事的那大舅父家的孩子,还有大姨母家的孩子,甚至阿母的那些远亲家的孩子,如今都封了侯享受着荣华富贵,这种富贵,不能让他们独享啊”
吕嬃正要点头,忽然她想起了什么脸色顿时僵硬。
大哥家的儿子吕台因为饮酒误事被罢免,险些身死,大姐家的儿子吕平因为倒卖军械直接被处死还有那些诸多吕家侯,十个里有八个都因为各种事而被罢免,处死,流放
吕要一个哆嗦顿时清醒了过来,急忙摇着头,“算了,算了,还是算了”
“这怎么能算呢姨母尽管放心吧我亲自送他们一番前程,让他们的后半生无忧无虑”
刘长说着就往殿内走吕嬃急坏了。
“我已经明白了这种时候你还要气我”
“姨母啊那就跟我回去陪着阿母。”
“可她让我回去”
“价咋跟我二哥一样呢说让你回你就回学学我阿父吧当初阿母让我阿父滚远点的时候,若是阿父真的走了,那就不会有我二哥了,对吧阿母这个人啊,其实就跟孩子一样很好说话的只要缠着她,她什么都会答应,我从小就是这样”
刘长颇为得意的说起了自己的不太光荣事迹。
刘长带着吕嬃返回了殿内。
果然,就如刘长所说的那样,吕后也没有再质问妹妹为什么还不离开,在如何对待母后这件事上,刘长很有经验,只要不跟她顶撞,她说什么就点着头,厚着脸皮傻笑,抱着她的手臂撒娇那就一定没事了。
当然,这个办法仅限于太后的亲人外人酒量不好的不建议尝试。
刘长到来,曹姝就领着这些人前往别殿休息让他们母子俩单独聊一会。
“阿母舅父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好了,真的要将他送到单父县安葬吗”
“这是你舅父的遗愿。”
刘长点了点头,随即说道“舅父是善终阿母不必太多感伤有一件事我也不知该如何跟阿母说。”
看到刘长有些迟疑的模样,吕后很是不悦,“你要诛杀太上皇不成”
“啊当然不是。”
“那你还扭捏什么”
刘长沉默了许久方才说道“舅父要运往单父安葬,朕发现吕禄这些人为舅父准备了很多的陪葬品数个马车的金,帛,甲胄,军械,甚至还有战马,各类的玉器铜器铁器连下葬时穿的都是金缕玉衣唉阿母啊,这太过了。”
“我知道这种时候说这个也不太好可是这并非是罕见的情况。”
“大汉厚葬之风,就连很多贫苦人家,生前舍不得吃穿,都要作为陪葬品在死后享受那些彻侯之类就更是离谱了,我兄长下葬之时,他的孩子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孝顺,就要用金来做成甲胄,作为陪葬品”
“这种风气,不能再纵容下去了。”
“大量的物资都被埋在了土里这实在是太浪费了。”
刘长说着自己的想法,又偷偷看了阿母一眼说道“我知道阿母很爱舅父,不过,这件事要禁止,只能是从我的近亲开始若是这次我不反对,以后再下令禁止,他们就会凭借着自己的身份凭着朕的喜爱而轻视薄葬的律法”
“朕准备下令,禁止厚葬就从舅父开始,朕死后,也绝对不会携带太多的陪葬品以身作则。”
听着刘长的话语,吕后却缓缓瞥向了他。
“你舅父逝世了,所有人都在为这件事而伤心,你却在想着厚葬之风的事情”
“啊是这样的。”
没想到,在刘长承认之后,吕后并没有半点的愤怒,那还有些落寞的眼神,顿时也变得温和了起来,她看起来相当的欣慰“你应该早点登基的。”
“你终于开始用一个皇帝的眼光来打量周围了你说的很对,厚葬之风,本就不妥你想的很久远,我都不曾想到这一点你就下令禁止吧,若是你舅父那边,有人反对我会说服他们接受的。”
吕后真的是非常的开心厚葬这件事,连她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看来自家孩子终于是长大了啊,正如刘长所说的当今厚葬之风越发的盛行。西汉的厚葬之风那是后世不敢想象的西汉初年国家穷的一塌糊涂,庙堂里都找不出六匹同色马那六匹同色马在哪里可以找到呢可以在地下找到。
百姓没有铁器制作农具那铁器可以在哪里找到呢可以在地下找到。
西汉的厚葬,一度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光是黄金,那都是成吨成吨的下葬,导致后来黄金都不够了,金从黄金变成了黄铜。
历史上的文帝就曾看不下去这种厚葬之风以身作则不过,文帝不曾下令薄葬,他只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倡议薄葬,文帝的魅力支撑了两代到他孙子的时候,厚葬之风一跃而起变得更加夸张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了汉末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妻控下令禁止厚葬,他的儿子也继承了他阿父的这一点,经过他们的努力,方才有所改善。
因此,当刘长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薄葬的时候,吕后顿时就想到了很多,原本因为建成侯而悲伤的心情也好转了很多。
儿子有出息对于大汉的天下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
刘长咧嘴笑着,吕后针对刘长的想法也提出了不错的建议。
当刘长与她商议完成,得意洋洋的走出了长乐宫的时候,张释之正等着他。
“陛下,太后可允许了臣的提议”
“本来是没有答应的,经过朕一番据理力争,又提出了很多朕自己的想法她才同意了我们的提议。”
张释之沉默了片刻,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跟大臣们争功的君王,哪怕是夏桀商纣,虽然无恶不作,可也没听说过把大臣的功劳占为己有的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大王已经是达到了令夏桀商纣都自愧不如的程度,在桀纣模仿大赛上他们也只能拿第二。
不过倒也还好,大王除了有点贪功,有点好排场,有点残暴,有点好酒肉,有点不讲理,有点蛮横,有点好奉承有点之外就没有什么缺点了。
尽管如此可张释之还是不介意大王的这一点点缺点的毕竟自家大王的优点就是能听取任何有用的建议,就比如自己这个薄葬的建议,也就是自家大王能听得进去,换个皇帝来要么就是拒绝,要么就是鼓励一番自己的心意,并不会真的下令去执行。
因为厚葬之风盛行,几乎所有的诸侯,彻侯都是如此,制止他们薄葬那简直就是公然叫板天下所有有权势的人没有一定的威严和实权,压根就办不成这件事。君王的权力大小跟制度有关系可跟君王本人的关系其实也很大。
同样的制度刘盈可能做不到历史上的文帝可能也勉强可刘长就能做到了,这倒不是说刘长比文帝的手段更强,主要就是刘长够昏庸,没啥不敢做的也不去考虑后果。
张释之还是挺喜欢这样的君王的只要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抱负这功劳就是全部给与大王又如何呢
“陛下那我们什么时候推行呢”
“今天就推行帮我去找三公”
“唯”
张释之就喜欢大王这雷厉风行的风格绝对不拖延想到了就去做。
刘长坐在厚德殿,面前堆满了肉大快朵颐。
周昌顿时皱起了眉头,“陛下,建成侯逝世您身为晚辈便是不去守孝也不该”
刘长可不管这个他大手一挥“舅父最是爱我,比起我跪在他坟前哭,他或许更乐意看到我大口吃肉我叫你前来,不是为了吃肉的事情,是有其他更加重要的事情。”
周昌无奈召平张不疑也相继坐下,刘长看了一眼他们觉得人数还是有些不够,便又让张释之去将陈平,柴武,刘敬,冯敬,好兄弟,叔孙通,王恬启等人叫了过来主要就是三公九卿齐聚一堂。
在众人相继到来之后刘长方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墨子说缀民之事庸民之则。”
“韩子说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执丧二日。”
“如今之人,顾死而不顾生,如今的子嗣们,在长辈还活着的时候不去养,等到人不在了却要攀比着搞陪葬品尽自己的孝心。”
“朕实在不愿也实在不忍。”
刘长忽然引用了墨子和韩子的话,又表现出了对当今厚葬之风的鄙夷一副贤明君王的模样,让三公九卿们目瞪口呆,大王怎么当皇帝之后就不同了呢大王忽然如此贤明群臣实在是无法适应这根本就不像是大王能说出来的话。
周昌非常的欣慰,若是早知道大王登基之后,就变得如此贤明,那他就不会那么反对大王登基了。
“陛下说的对啊应当如此薄葬而厚养真仁也”
周昌第一个表示赞同,而其余几个大臣,则是神色各样像柴武就觉得不必禁止“陛下,有能者厚葬此家事也不必过问。
也有张不疑这样的坚决拥护者,“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陛下说薄葬,谁敢提厚葬”
群臣就按着刘长的这个提议商谈了起来,薄葬是不符合儒家传统的可对叔孙通这样的大儒来说,儒家是没有什么传统的全看大王的喜好,大王喜欢什么,那儒家就有什么传统。
“陛下言薄葬是为了减少那些孝顺子嗣们的压力,是怜悯他们,让他们不为虚名所累”
“陛下言厚养,是为了让晚辈们更好的服侍长辈是成全孝道陛下何其仁也”
叔孙通一番话,就给刘长的提议定下了性质,众人神色复杂,按理来说,你们儒家不应该强烈反对吗为什么你答应的这么快啊
刘长看着群臣商谈,继续保持着那慈悲的神色来,长叹了一声继续说道“叔孙公说的很有道理。”
“如今做儿子的都不好好孝顺父母,等到他们死了,才用华丽的东西来安葬他们,这样的儿子,怎么能说是孝顺呢而这样的老人又怎么能说他过的很好呢这些用来安葬的东西在生前就给他们享用难道不是更好吗”
众人点着头,既然陛下要倡议薄葬那他们也没别的话可说答应便是。
刘长继续说道“朕是仁义之君,见不得百姓受苦,如此铺张浪费,对活人百无一用如何能行朕想好了,往后的大汉,就不允许再厚葬,年轻人要好好服侍自己的父母,长辈要好好疼爱自己的孩子,不能再以陪葬品来判定孝顺若有违背者活着的就全部斩首了喂犬死掉的就挖了坟拿去吊城头”
那一刻群臣目瞪口呆。
陛下的说辞,从一个温情脉脉的仁君,毫无尖端的跳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上,前面的话都还好,可后面的话一出来整段话顿时就变味了。
“不可啊陛下”
召平痛心疾首的说道“陛下前面的话那是仁君之言可后面的这个命令,哎,陛下,还是让臣来操办这件事吧。”
召平一直都是很在意刘长的名声的,后面那句话一出来,陛下的形象就从贤君直接变成暴君,这他可不能容忍明明是这样的好事,自然也得妥善的安排,岂能因为人家厚葬就去挖了人家的坟夏桀和商纣都不敢这么干。
可刘长的态度却很明确他愤怒的说道“你别想错了朕不是好心的提心他们要薄葬厚养,朕是在下令若是没有惩罚,他们哪里肯听从寡人的命令呢就按着寡人朕的意思来操办朕倒是要看看谁敢再违背朕的命令”
“陛下这件事要先缓后急不能直接下令的”
“朕就直接下令了,你能如何啊”
刘长顿时穷凶极恶,哪里还有方才那和蔼的模样。
“张释之,你来操办这件事”
“同时,朕还要下令,朕死了之后,也不许厚葬就给朕准备一套平日里的甲胄,其他的什么都不要,若是未来的大臣敢反对,就砍了他的头诛他的三族不,诛他的五族朕都不厚葬了看看还有谁敢厚葬的,王侯彻侯也是如此,再有厚葬的,直接按着僭越来处死”
“还有,这个守孝之事,实在是太繁琐了,活着的时候一年不去见一次死了反而要守着几个月表现自己的孝顺放屁以后孝期改为三日休假为七日不许众人再因为父母逝世而辞官守孝两三年”
“从朕开始,朕死了之后,让他们守孝三天,敢多守一天的斩首喂如犬”
群臣们只是安静的看着大王,无论多么仁慈的政策,从大王嘴里说出来,顿时都能变成苛政。
大王之德罄竹难书,大王之政更猛与虎。
ps兄弟们实在不好意思孩子最近总是发烧因为高烧又得了脑膜炎我还算一个挺乐观的人可最近也有些扛不住昨天心思不宁的,没能更新也不好总是发单章给你们说这些我不喜欢总是给别人说自己的难处只能是希望大家能体谅一下,只要有机会我就一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