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军人的福利,其实朱元璋做得非常好,也非常合理。
只是后来文官集团得势,把它给废除了,陈远宏准备把它捡起来。
比如他们对军官的生老病死和家人照顾得很周到,但是士兵就没有这个好运了。
比如朱元璋定下来的军职疾故,子弟年十五得承袭官职者,比试武艺而官之。
试不中者,不得辄入选。
老而无子者,月给全俸。
早亡而妻守寡者,月给俸二石。
子患残疾不能承袭者,月支俸三石。
十年内有子,仍袭祖职。
十年后有子,不准袭,令为民。
无子而有孤女者,月给俸五石,年至十五住支,名曰优养。
故官子弟年幼未袭者,亦给全俸,名曰优给。
在任犯罪监故,子弟应优给者,月给半俸。
出幼即承袭者,免调别卫。
年二十以上者,俱调卫,仍支全俸。
至永乐间,凡以奉天征讨得功者,子弟俱容至十六岁承袭,且免比试武艺。
子患残疾者,给全俸终身。十年后有子,俱准承袭。
父犯罪监故,子承袭者,不拘年之长幼,一例免调卫。
孤n养者,不拘出幼,至适人,始住给。
凡事优厚于旧,名曰新官,而以开国功臣名曰旧官。
新、旧官之间的差别在选簿中同样可以得到印证。
可以说,土木堡之变之前,小旗以上的军官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福利待遇也说得过去。
土木堡之变过后,文官集团全面掌权到现在,军官稍微好一些。
士兵成了叫花子,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连妻子儿女都无法养活。
社会地位更是比乞丐还要低贱,现在是到了把它扭转过来的时候了。
以上的规章制度里面有些条款需要修改,不能全部照搬。
要不然军队会形成针扎不进,水泼不入的一潭死水。
也不利于新鲜血液的流动,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固化阶层。
士兵陈远宏准备按照后世的标准来制定,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士兵的待遇和后顾之忧。
自己的理想才能实现,这是华夏民族称霸全球,做地球球主的基本条件,教育、军事、经济、科技一起发展。
自己这个团体现在还比较正好可以作为试验田,有什么错误也好及时改正,船小好调头嘛。
讨论激烈了起来,陈远宏力排众意,坚持照搬后世的共和国兵役制度。
一志愿兵役制士兵:六级士官、五级士官、四级士官、sn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
二义务兵役制士兵:上等兵、列兵。
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
一高级士官:六级士官、五级士官
二中级士官:四级士官、sn士官
三初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
四兵:上等兵、列兵。
海军、陆军士兵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陆军”二字。
兵:服现役第一年的士兵,授予列兵军衔服现役第二年的列兵,晋升为上等兵军衔。
初级士官:士兵服现役期满,被批准为第一期士官的,授予一级士官军衔。
第一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二期服现役的一级士官,晋升为二级士官军衔。
以此类推,一直到六级士官。
六级士官为最高士兵军衔,六级士官享受享受正团级待遇,其他士官以此类推。
另外,永乐给每个士兵五十亩地,一亩田只收两斗四的税粮,但是没有饷银。
陈远宏做了微调,列兵给二十亩地,一亩田税粮不变,一个月一两银子,五升大米,也就是半石米。
上等兵二十五亩地,其他条件不变。
因为士兵吃住都在军营里,所以这个条件相当不错了,差不多算是得上这个时代当兵最好的待遇了。
既然要培养职业士兵,那就只能这样做了。
另外规定,上战场一天有三十文钱的补助,土匪一颗头颅一百文,流寇一百五十文,一两银子,给田五亩。
战死后丧葬费十两,安家费三十两,田税按一亩一斗收,直至子女成年为止。
如果是抓到俘虏,价钱稍微高一些,活人才有价值,矿山工地需要他们。
士兵的待遇逐一定下来后,又开始商量起了军官们的待遇。
最后经过今年的物价核算,班长月俸银三两,给粮六升,给田三十五亩。
排长俸银一两五钱,薪银二两,蔬菜烛炭银一两五钱,灯红纸张银一两五钱,合计六两五钱。
另外给粮一石,给田四十亩,副职的俸银减一成。
连长俸银二两五钱,薪银三两,蔬菜烛炭银二两五钱,灯红纸张银二两五钱,合计十两五钱。
另外给粮两石,给田四十五亩,副职的俸银减一成,以此类推,一直到上将。
此外还规定,每年的俸禄根据物价的浮动而更改,并不是一成不变。
既然俸禄优厚了,军官士兵们的后顾之忧解决掉了,那么军规军纪相对来说就更严格正规了。
凡是士官、班长以上,到年底有惩奖考核机制,发给相应的奖金,不合格者,直接一撸到底。
每到年底,都要进行一次军演,用来考核军官们的业绩。
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政策,谁都别想高枕无忧,跟不上形势就坚决淘汰。
奸淫掳掠者、杀良冒功者、吞没买卖田地者,凡查出来,杀无赦,每年年底都要清查。
就这样,一条条的军规军纪,制度条例,就这样被制定了出来。
军队里的各科各室,所负责的各种事务和责权范围,划分得清清楚楚。
这样就避免了指挥混乱,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一个近现代化的军事组织就这样诞生了。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情,只要自己的军队在以后逐渐走上正轨,那么自己在全球争霸中,首先就立于不败之地。
吃过晚饭,陈远宏来到副千户潘蔚三人住的小院子里。
三人正谈论着什么?厅门外出现一名随从,神色紧张地说:“禀大人,百户陈大人求见。”
副千户潘蔚脸色一变,急忙说道:“终于来了!不容易呀!”又转向随从说道:“转告陈大人,请他移驾中厅。”
随从应喏一声,急急忙忙的走了。
片刻后,这名随从引进一个英气逼人,穿着奇装异服,但非常顺眼的英武年轻人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