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六十一章:我们的航路(十七)(1 / 1)陈健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米国来说,武器将是其制衡倭国,将其稳定在自己阵营内的终极力量。

换句话说,后世的倭国无论有多么的“正常”。

甚至在米国的支持下成为联国常理事,也还是不可能拥有武器的。

唯有如此,米国方能在战略上,彻底杜绝,爆发第二次珍港事件的可能性。

更可以迫使倭国,出于对抗我国,必继续接受自己的战略保护。

无论冲s基地是否还能为米军所使用。

作为米国直接控制下的最西端领土,关及北里亚纳群岛的战略价值都是肯定的。

今天面积为549平方公里的火s岛,有13的土地为米军基地所覆盖。

除了这两片,以特殊形式存在于,“米国领土”范围内的土地以外。

里亚纳北部的小原群岛、硫列岛火s群岛。

密罗尼西亚联邦最西端的雅群岛、帕群岛,都是第二链的组成部分。

其中小原群岛、硫列岛归属于倭国,雅、帕在地理上,则是罗林群岛的一部分。

在倭国的地缘治划分中,小原群岛、硫列岛这两个离倭国本土较近的岛群,曾经被统称为“南群岛”。

与被倭国称之为“南群岛”的,密罗尼西亚群岛不同的是,倭国在发现并移民这些岛屿时,岛上并没有原住民。

因此米国在决定重新定位太平洋诸岛的治归属时,将上述岛屿的主权,归还给了已定位为盟友的倭国。

需要注意的是,“小原群岛”的概念,有的时候会出“南群岛”重叠。

将拥有三个火山岛的硫岛,及其邻近归属于倭国的其它岛屿包含进去。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太平洋岛屿,后世在行政上都归属于倭国“京都小原”所辖。

除了硫岛这种,在二中爆发过激烈战役的岛屿以外。在被倭国归入南方群岛的独立岛屿中,最为知名的当属两只“鸟”了。

一只是位于关与冲s两大米军基地中间点的“冲鸟礁”东经136度05分、北纬20度25分。

另一只则是有倭国最东端领土之称的“南鸟”北纬241,东经1535。

后者面积为12平方公里礁石属性的前者,露出水面的面积则仅为平方米,分为两块礁石。

在太平洋战争中,南鸟也如其它岛屿一样驻扎过倭军。

不过对于后世的倭国来说,这两个弹丸之地已无军事价值。

但凭借联国海洋法约,以及它们孤立于海洋深处的位置,却可能圈出,数十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

虽然目前这些深海区,即使蕴含着再丰富的矿藏,暂时也无法开发。

但所谓治要的就是未雨绸缪,谁又能保护它们有朝一日,不会改变倭国的国运呢?

只是冲鸟礁要想成为一个享有专属经济区的天然岛,着实有着难度。

即使倭国费尽心力,在其周边建立混凝土保护圈,并着手珊瑚养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可能发育成岛屿。

后世,倭国在第二链上的军事存在,主要落在了硫岛上,倭国nn自队,在此建立有重要的军事基地。

这座浸透了血与火的岛屿,目前是倭国,唯一能够展开陆、海、空三个自队,联合作战演习的地点。

之所以会选择硫岛,是因为从位置上看,硫岛正处在塞b岛,与东连线的中点上,与二者的直线距离均为1170公里。

二中,从塞b岛起飞轰炸倭国本土的米军战机,每每因为硫岛守军的预警而效果欠佳。

为此,已经决定绕过那些守备强硬岛屿,用“跳岛战术”攻取倭占太平洋岛屿的米军。

不得不于1945年2月19日,战斗至3月26日,展开了硫岛战役。

战役中,米军266人的伤亡代价,其中牺牲621,甚至超过了倭国守军,倭国为2276人,几乎全部阵亡。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在米国控制以塞b岛为核心的,北里亚纳群岛的情况下。

倭国选择继续为塞b岛抹上一丝军事色彩,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在米倭亲善的大旗下,米军同样会使用,硫岛的空军基地进行演练。

好了,现在让我们把视线重新拉回到主线上来。

假如离开关的麦哲伦,向西南方向航行的话,他将会发现“第二链”上的另两组成员:雅和帕。

这两个小型群岛上,都生活着土著的密罗尼西亚人。

其中雅群岛,是后世密罗尼西亚最西端的一个州而帕则成为了一个立国家。

这当中比较特别的是帕,因为它是后世为数不多的,没有选择与我国大陆建交,而与大员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

事实上,西太平洋岛屿地区,也是大员保持国际存在感的重要板块之一。

除了帕以外,与之保持外交关系的岛国还有:密罗尼西亚属性的马s尔群岛、鲁、基里b斯

波尼亚属性的鲁瓦以及拉尼亚属性的s罗门群岛等5个国家。

虽然这些小国,在后世的国际地缘治舞台上无足轻重。

但多少也表明我国,如果想在西太平洋上有所作为,还有很多工作可做。

探索“第二链”或者考察密罗尼亚人,并不是麦哲伦此行的目的。

预感到自己即将成功的麦哲伦,没有偏离航向,而是一路向正西方向航行。

在离开关向西航行2000公里后,密集的岛屿出现在了西班牙人面前。

这组在后世被统称为“律宾”的群岛,在帮助麦哲伦载入史册的同时,也成为了他生命的终结地。

麦哲伦发现了菲律宾是众说周知的事实,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

麦哲伦实际没能完成环球旅行,而是死于律宾。

从时代背景来说,没有麦哲伦,这件事终究还是会有人去完成的。

就像19世纪末期,我们会看到很多重大发明,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实验室被发明出来。

比如电话,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专利纠纷一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