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三十六章:大国崛起(三十六)(1 / 1)陈健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就好像我们所说的“突厥人”,其实也是一个语族概念。

不过语言是族群身份识别的重要标志。

因此,即使不能说同一语族,就必定在治或族上统一,但最起码算是具备了基础。

阿达马瓦高原南北,东尼日利亚西喀麦隆的热带草原地带,一般被认为是班图尼格罗人的起源地。

进入公元时代后,由于受到苏丹尼格罗人的压力,这些操班图语的尼格罗人。

开始往南部雨林地带迁徙,并向整个赤道及其以南的非洲地区扩散。

然而在此之前,这些雨林地带并非无主之地。

如果罗马在布匿战争胜利后,不满足对北非岸线控制,而率先开始向南探险的话。

那么,抵达喀麦隆地区的罗马航海家,看到的“人”,很可能就是,另一种与典型人迥异的类型俾格米人。

即使没有任何族分辨经验的人,应该也能一眼识别出俾格米人来。

事实上,所谓“俾格米人”,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族名称,而是古希腊语中“侏儒”的意思。

也就是说,所有身材矮小的个体或者族群,都可能被欧洲人称之为俾格米人。

后世在非洲及亚洲,都有被称之为俾格米人的族群存在。

这些俾格米人的共同特点是身材矮普遍身高在1米31米5之间,亚洲类型略高。

皮肤较黑、毛发卷曲,并且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带。

为了有所区别,其中非洲类型,可以被细分为“尼格利罗人”。

亚洲类型又被称之为“尼格利陀人”。

即使“俾格米人”一词,后世已经窄化为特定族群的标签。

分布在非洲和亚洲的所谓“侏儒民族”,在基因上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更多,是二者为了适应相似的雨林环境,在繁衍生息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热带雨林充沛的食物来源,不需要储备过多脂肪。

以及高、密分布的树林,使得更为灵敏的身材,相较高大身材更容易适应。

这一客观影响,大家在其它热带雨林动物身上可以看到。

比如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带的非洲森林象,体型就要比同纬度的非洲草原象更小。

而生活在印尼热带雨林的苏门答腊虎,也是所有老虎亚种中体型最小的。

尽管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俾格米人在体质和生活习惯上,已经非常适应非洲热带雨林地带了。

但原始的渔猎生活方式,却极大n了其种群数量的扩大。

尤其热带雨林的封闭性,还是阻碍其从外部,获取更为先进的技术。

当外来民族,因拥有更先进的技术,比如火器入侵雨林时。

俾格米人积年养成的那些雨林生存技巧,并不足以帮助他们成为胜者。

比如掌握农耕技术的外来民族,并不一定需要与雨林部落发生正面冲突。

烧荒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是将森林变为耕地的通用方式。

虽然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获取耕地,但却在客观上,压缩了雨林部落的生存空间。

由于生存环境的封闭性,雨林部落通常对外来者是非常敏感的。

当感觉到自身安全,有可能受到影响时,他们会选择迁往森林深处,以避开外来影响。

尤其俾格米人身材、族数量上不足。

使之很难在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中,与争夺生存空间者,获得平等交流的权力。

这使得他们,即使就机会先于班图、苏丹人接触到欧洲人。

也很难从欧洲人那里,获得反转命运的技术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俾格米人成为边缘民族几乎是一种必然。

从这个角度看,俾格米人的势衰,并不能算在欧洲殖民者身上,而是非洲内部族群竞争的结果。

在后世黑非洲超过10亿的人口中,俾格米人的占比不到千分之一,不足百万。

且散布于雨林深处,几乎完全丧失了,在地缘治舞台上发声的机会。

葡萄牙人和后来的欧洲殖民者,并不会特别去关注俾格米人的存在。

从奴隶贸易的角度来看,那些身材高大强壮的班图人,才会更吸引奴隶贩子的目光。

不过正如之前所分析的那样,长期以来,欧洲贸易者一般不会冒险深入内陆地区。

而是通过与沿岸部落进行交易,向内陆延伸贸易线。

就邦尼湾沿岸地区的情况而言,奴隶贸易的量并不会太大。

这主要是因为,从尼日利亚三角洲洛佩斯角一带,加蓬北部一带,当时都是纵深很大的热带雨林地区。

由班尼湾沿岸向东延伸的热带雨林带,甚至一直扩张到非洲东部的尼罗河上游。

虽然原始的刀耕火种,能够对热带雨林进行开发,但过量的降水冲刷,却使得土壤很难保持肥力。

也就是说,在葡萄牙人抵达邦尼湾之时,沿岸流域的人口密度,远不如贝宁湾沿岸流域。

虽然以当时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来看,并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不过商人们容易从人易的规模,判断出喀麦隆一带,并不是第二个“奴隶湾”。

若是还想寻找到下一个贩奴基地的话,葡萄牙人需要继续向南,以尽快走出这片雨林覆盖的海岸。

从技术上看,如果接下来的海岸,有类似尼日尔河这样的大河,连通非洲腹地的话。

葡萄牙以及后来的欧洲贸易者,将有机会通过土著中间商,将贸易版图扩张得更大。

那么,究竟还有没有符合上述要求的区域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刚果盆地”。

整体为高原地形的非洲大地,错落分布着许多条状的高原,这些高原之间,又包夹出了不少盆地。

地理上的中非概念,实际就是由“乍得盆地”,及其南部的“刚果盆地”组成的。

前者的西部因为治分割的关系,在地缘治层面被归入了西非板块,尼日尔东南部、尼日利亚东北部。

地理、地缘层面,都归入“中非”概念的后者,则不仅是非洲,也是世界最大的盆地。

阿达马瓦山脉,是刚果盆地拼图的第一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