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七十章:神赐之地(四十三)(1 / 1)陈健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来说说小国逆袭的第三条道路。

这条路通俗讲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依托有所图的域外大国支持,赢得最后的胜利。

典型的案例,就是由米国做安全背书的色列。

就19世纪中期的情况,以及对南锥体地区的影响力来说,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无疑就是21世纪的米国。

几乎所有在后殖民时代发生在拉美的战争,都有英国势力做幕后推手。

然而,这并不代表英国人的深度介入,是在为“日不落帝国”扩张版图。

这些做法,更多是一种经济上的投资,希望在这片分裂的大路上,获得更多的收益。

就像英米两国在中东的所做所为,也不是为了领土一样。

当你们用商业思维来看待一件事情时,没有谁是不能够成为合作伙伴的。

在投资巴拉圭的同时,巴西、阿根廷同样在与英国人合作建造工厂、铁路等。

相比地域狭小的巴拉圭,这两个国家的市场要大得多。

这意味着,最起码从生意角度来说,巴拉圭并没有筹码,让英国人站在自己一边。

不幸的是,巴拉圭在不经意间,还犯了英国人的大忌。

对于试图用贸易来控制世界的国家来说,所谓的“航行自由”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只有顺畅且不受相关国家干扰的航路,才能支撑全球化的贸易。

后世的米国,包括英、法,执着于用军舰在南国海,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就是基于这一战略因素考虑。

如果有一天,天朝也成了“航行自由”的坚决拥护者,大家同样不用感到奇怪,因为这意味着天朝的实力,

不仅已经上升到,不需要在意,有没有人在自己家门口遛弯,还可以去别人的后花园里,彰显力量了。

那么,这一天有没有可能到来呢?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一切都会有时间去验证的。

最起码21世纪初,如果有人告诉国人,天朝会成为“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

而米国转而以“米国优先”原则自我封闭,应该是很少会有人相信的。

以巴拉圭战争相关国家的情况来说,航行自由的问题同样存在。

具体来说,就是拉普拉达水系的自由航行问题。

在整个流域相关国家,都拥有大量投资的英国人,非常希望航行自由能够得到保障。

尤其是他们在巴西的投资,能够顺畅的通过巴拉圭河、巴拉那河两条河流,打通前往大西洋的通路。

问题是,这两大河流在当时,都是从巴拉圭的控制区经过。

巴拉圭人虽然同样是航行自由的受益者,但却不愿意给予巴西以同样的方便。

而一旦巴拉圭吞并了乌拉圭,拉普拉达水系的航行自由问题,将变得更加的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巴西会不愿意,看到一个“大巴拉圭”出现,对本地区形势,

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英国,同样会不愿意看到,一个搅局者出现。

整个战争期间,巴拉圭不仅没有办法从外部获得资源,甚至出现了英国人提供借贷和武器,帮助“三国同盟”的局面。

当我把这一切呈现在大家面前,还有谁会认为最终的胜利,会属于巴拉圭呢?

毫无疑问,面对“三国同盟”的巴拉圭,是这场战争的最大的输家。

战争中损失的人口,可以通过时间来恢复,但失去的领土再想拿回来,那就就千难万难了。

既然巴拉圭败局已定,那我接下来就把目光,放在具体的领土问题上,看看谁成为了,这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首先,整个战争的导火索“乌拉圭”,在领土上并没有任何变化。

当然,巴西和阿根廷人,也可以告诉乌拉圭人,如果不是他们出手,乌拉圭已经成为了“大巴拉圭”的一部分,

这场战争,是在帮助乌拉圭人“维护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只不过,撕下这层面具之后,谁都清楚无利不起早的道理。

如果不是因为两强之间需要制衡,不用等到巴拉圭出手,乌拉圭早就成为巴西、阿根廷的一部分了。

开战之时,巴拉圭试图吞并,巴拉那河与乌拉圭河之间的“科连特斯”地区。

这个有立倾向的阿根廷省份,是巴拉圭打通出海口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唯有如此,才能够将巴拉圭与乌拉圭连成一片。

现在,不仅这个战略目标无法实现,巴拉圭还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来补偿两个强邻。

被阿根廷拿走的两块领土,分别位于皮科马约河以南,以及巴拉那河以东乌拉圭河以北。

其中,前一部分是巴拉圭与阿根廷,存在争议的中查科地区。

这一变化,意味着阿根廷,完全拿到了中查科地区,将两国的边境线,锁定在更有识别度的,皮科马约河之上。

后一变化,则让原本贯穿,巴拉圭境内的巴拉那河段,变成了一条两国共有的边境河流,

对这一变化,感到满意的并不止于阿根廷。

身处上游的巴西、力主航行自由的英国,同样也会感到满意。

最起码,从战略上看,即使以后再有一国,像巴拉圭这样设置航行障碍,航道共有的现状,也会大大降低受阻的风险。

事实上,航行自由对于巴西来说尤为重要。

毕意,巴西所主导的“巴拉那高原”,在水系上,是被以巴拉那河,为核心的拉普拉塔水系所覆盖。

这片巴西领土,如果想打通外贸窗口的话,水路要比陆路更加的节约成本。

除了保卫航行自由以外,巴西在这场战争后,同样有领土上的收获。

巴拉圭北部与巴西的边界,原本定位于,巴拉那河右岸支流“伊维涅马河”一线,战后则不得不退后到,后世的位置。

其在巴拉圭河以东失去的领土,阿根廷其实只拿到了西半部,东半部则归属了巴西。

如果不计算巴拉圭与玻利维亚,存在争议的“北查科”地区,巴拉圭在这场战争中失去的领土,几乎与其剩下的领土相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