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山东起义(1 / 1)夏秋多暴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过得很快,天启元年已经进入了第六个月。

今天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一张御史的奏疏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御史叫方震孺,虽然在朱由校浅薄的历史知识中,并没有关于他的记忆,但他用实际行动让朱由校记忆深刻。

在御史言官们普遍不干人事,不说人话的时候,他却总会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是一个干实事的人:年初辽宁失陷,方震孺一日十三次上疏,请增巡抚,通海运,调边兵,易司马,援助东北。一日五鼓挝公卿门,筹划方略,痛哭流涕,自请赴前方犒师。所以朱由校十分的钦佩与重视他,看到今天又有他的奏章之后,便特意挑的出来仔细阅读。

奏书文字简练,核心主旨也十分明了,请求以少詹事孙承宗代替崔景荣为兵部尚书。朱由校,顿时觉得有些尴尬,我艹,怎么把他给忘了呀?

孙承宗是明末的名臣,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曾经以左庶子充当日讲官,理论上来说是自己的老师。不过朱由校已经逃课很久了,完全把这件事忘了,实属是不应该。

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样放在自己身边,实属浪费了。但是直接提升为兵部尚书,实在是不太可能,不论是资历还是功绩,都是不够格的。

“永寿,拟指,提孙承宗为兵部添设侍郎,主持辽东防务,发给内阁。”理论上,内阁是有封驳权的,但很少会有头铁的大臣用;就像是皇帝可以绕开内阁发中旨,但正常的皇帝没有几个会怎么干一样,这是一个大家都遵守的游戏规则。况且这个要求是完全合理的,朝廷中的许多大臣都知道孙承宗的能力,内阁是一定会通过的。

天启元年六月二十七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整顿京营,已经小有成效;新式的火器正在铸造,一切都是积极向上。朱由校的心情十分愉悦,如果没有看到这一张奏书的话——山东反了。

上个月,锦衣卫就已经受到了情报,闻香教残党有所异动。在原先的历史上,徐鸿儒造反是天启二年的事。但是因为自己的移民政策,事情变得不一样了,虽然朝廷三令五申的下旨强调移民要以各地的流民为先,无地少地者自愿。

但在现实的执行之中,会变成什么样子?用膝盖想也是知道的。大地主与官府相勾结,许多人被迫成为了流民,许多贫农甚至是中农,都被强制进行了移民,而给予的补偿却少的可怜。因此,留给人民的选择就很明显,反了他娘的。

这也是这次文香叫起义时间提前,并且人数甚广的原因,不过好在虽然人数比历史上多,但是仅仅局限于山东一地,没有像历史那样,在河北,河南都有流寇。

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所以这次起义的震中,也是毫无悬念的爆发在了一个有趣的地方一一曲阜,不愧是衍圣公脚下的土地。这也可能是在这个坏消息中唯一的好消息了;不对,还有一个好消息,毕竟起义之后,流民一定会大大增加,介时移民政策一定会更好的实施。

山东地区的大规模起义,立刻引发了朝堂上的震动,毕竟山东离京城太近,实在无法置之不理。南北之运河就有经过山东,一旦运河被切断,这个国家南北不能通畅,京城之所用将不能满足;况且现在辽东之给养,大多都是从山东走海路运输,可以说,此时山东为辽东之根基,一旦山东有事,海运暂停,则辽东可能有失。所以不由得大家不重视。

起义军以红巾为号,先后攻下郓城、邹县、滕县、曲阜,队伍迅速展到数万人。不过好在,虽然起义者人数众多,但却是实打实的乌合之众。

各地援军已经准备出发,而京营也应该见一见血了。

不过这次起义也给朱由校提了一个醒:运河仍朝廷命脉,国家对运河的依赖过重了,一旦大运河有事,后果不堪设想。

海运要提上日程了,海关也是可以借此实际施展一下,这是一个行动的机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