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冠礼仪式,边关告急!(1 / 1)狂暴的卤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地社稷坛,距离大明宫不远,更是整个玉京城最中间的地方。

当年周夏太祖建此天地社稷坛的时候,就曾经说过,纵玉京城破,大明宫被焚,只要此坛还在,大夏就一直受天地庇佑,永存人心之中。

故此,周夏自太宗皇帝开始,历代君主行冠礼,都是在天地社稷坛之中举行,并不像以往诸朝一样,在宗庙里面。

天地社稷坛建在空旷高处,因为周元要在此行冠礼,特意加派了士卒镇守,不过外面还是围了一圈又一圈的百姓,特意跑过来观礼。

吉时一到,宗人府的宗正齐王周成济,作为如今大夏宗室之中最年长的一位,亲自站出来作为主持。

而给周元加冕的人,当然是如今的大夏宰辅,楚相继绝了。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楚继绝本事修行中人,神念强大,已经注意到远处,有一骑快马朝此奔来,脸不由露出笑意。

所有人还都以为,楚相身为先帝托孤重臣,正在为当今天子及冠而欣慰呢。

“果然,不愧是一代大儒,当世贤相啊。”

甚至还有士人,发出喟然感慨。

加冠的过程,自古以来流程都差不多,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

缁布冠是黑色麻布质地的,此冠戴,就代表着受冠者成年,有了参与政事的权力。

太后吴氏在旁边,看到周元加完这一冠,便命人将用于召大臣的天子行玺奉。

此后,太后就再无垂帘听政的资格,需要退养深宫之中。

“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缁布冠与配套的礼服被撤下,需要重新加白色鹿皮制成的皮弁以及天子征讨四夷所用的服饰。

楚继绝才刚刚说完祝词,衣服也换了,随后就是太后与楚相手中的虎符相合,交到周元手中。

这一冠,代表的是天子征讨用兵之权,自要与虎符相对了。

“这不是吴师妹!”

不久前进入玉京城,正准备去大明宫之中,看看自家师妹情况的两位欢喜庙弟子,忽然听到了当今天子行冠礼的消息。

这种时候,身为太后的吴氏自然要出现。

于是,他们并不着急入大明宫,就在天地社稷坛外看着。

甚至,还挤到了人群的最前方。

“看来,师妹是真的出事了。”

“害我师妹,还谋夺了我欢喜庙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太后之位,贼人该死。”

那位女弟子眉眼一竖,这就要冲去将假“吴后”给斩了。

忽然,被旁边的师兄拉住:“似乎有变故发生了,且再等等。”

他们说话的时候,一匹快马突然冲到了天地社稷坛外面,马有人高呼:“边关告急,杨尚书子午道遇伏,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一位浑身血污的士卒,跑马而至人群之中,还没有靠近天地社稷坛的时候,就栽下了马。

在他手中,紧紧握着一封信函,面还渗着斑驳血迹。

“边关告急,杨尚书子午道遇伏,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士卒倒下之前的大喊,被天地社稷坛周围的人听到,马就宣起了一阵惊呼。

“这消息是真的吗?”

“杨尚书乃是一代兵法大家,怎么就这么轻易就败了啊?”

“二十万大军没了,北境还怎么守啊?”

北莽女帝兴兵来犯,围困定北城,这在玉京城之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消息了。

兵部尚书杨昌盛,以注解兵书成名,他所注解的兵书,也是当今大夏卖得最好的。

所有人都想,这种兵法大家出手,击退北莽贼兵,料无难事。

谁曾想,竟然会是这样的结局?

天地社稷坛面,周元与他面前的楚相,自然也都听到了此消息。

楚相直接就说道:“陛下,边关告急,不妨先看战报,再继续加冕吧?”

说完,这位大夏宰辅,竟直接不管周元这位皇帝,直接下了天地社稷坛,去拿那封被人递来,还带着血迹的战报。

高坛之,就留了周元还在,众人眼中,年幼的天子,多少有点无助和落寞。

正在行冠礼的时候,就遭到这种变故,实在是太惨了点。

周元目光平静,看着楚继绝离去,并没有阻止他。

这时候,身为国子监祭酒的孟思明,直接喝道:“楚继绝,你这奸逆,陛下尚在坛,你竟弃君父于不顾,直接下来。”

楚继绝听到他的呵斥,只是淡淡回道:“陛下行冠,不过陛下一人之事,可边关战局,涉及大夏江山社稷,更涉及天下万民。”

“我记得孟圣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祭酒你自称孟圣之后,应该不会不知道吧。”

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简直一副为民着想,不怕得罪天子的贤相模样,又让人心中不由生出敬意。

“所以,楚宰辅就是因此而恶了天子,最后被满门抄斩的吗?”

人群之中,随着陈举而来的女弟子小洛,口中轻声自语。

在她身后,那个被陈举带到玉京城的落第秀才,顿时不满:“你这丫头,在胡说什么呢?”

“如此贤相,大夏之幸,怎么可能被满门抄斩?”

小洛没好气瞥了他一眼,懒得跟这个未来到处杀人为乐的反贼多费唇舌。

反正钜子带他来玉京城,他就别想着能活着出去了。

楚继绝看完战报之后,直接当着所有人的面,处理起政务来了。

“兵部左侍郎何在?”

“下官在!”

“命你速回兵部,发函给白老将军,命他死守定北城,等待援军到来。”

“兵部右侍郎何在?”

“下官在!”

“命你发函辽西、河东等郡,尽快筹措兵马粮草。”

······

这天地社稷坛,俨然已经成为了楚相处置大夏政务的朝堂了。

处变不惊,有条不紊,让那众多惊慌的百姓,都开始显得心安了。

“慢着!”

楚相还在吩咐下臣的时候,天地社稷坛,忽然传来了一个声音。

如同惊雷炸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