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五叔朱橚,就是你了(1 / 1)爱睡觉的大黄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齐泰和黄子澄两人本就是削藩的坚定支持者。

两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熟悉历史之人,他们深知汉朝时期和晋朝时期藩王对中央权力的危害。

西汉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便是历史的前车之鉴。

因此在洪武朝,他们就已经有向皇帝建议削藩的想法。

只是当时大帝朱元璋的权力实在太大,万一拍马屁不小心拍到了马蹄子上,落个人头落地的结果都是小的。

稍不注意就是株连九族。

最为典型的就是一个名为叶伯巨的人。

洪武九年,天象出现异常,是谓“星变”。

大帝朱元璋认为这是上天有所示警。

于是诏令全国,让天下人上书朝廷,指出中央政令哪里有不当之处,自己接受批评。

我,朱元璋,你们尽管来信骂我,我不杀你们!

或许朱元璋也没想到,他本来只是随口一说,结果还真有一个愣头青写信给他。

此人就是叶伯巨。

在洪武朝,叶伯巨以国子生授平遥县训导。

他直接上书朱元璋,洋洋洒洒一大篇,说这大明朝有三件事做的很不好。

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急。

就是说,洪武帝啊,你给儿子们的封地太多了,对天下人用刑也太频繁了,治世不能这么急的。

好家伙,这人是想让洪武大帝朱元璋自杀以谢天下吗?

老朱直接大怒,以“离间骨肉”之罪,直接把这小子下了大牢。

最后叶伯巨关在刑部大牢,被活活饿死了。

然而历史不负有心人。

未来的故事显然证明了叶伯巨的先见之明。

青史再一次记载了一位耿直直言之人。

现在好了,建文帝上台,齐泰和黄子澄两人甚至成了新帝最信任的大臣。

他们大展拳脚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

只见这齐泰身着朝服,俯身拱手,也是向前一步,低头对新帝说道:

“既然陛下有心削藩,那么陛下打算先从哪位藩王入手?”

“齐爱卿,你觉得呢?”

听到齐泰这话,朱允炆盯着齐泰,直接反问道。

而齐泰也是不怵,丝毫不慌乱,抬头正视着这位年轻的帝王,朗声道:

“回禀陛下,依微臣之见,所谓擒贼先擒王。”

“如今诸多藩王里面,燕王朱棣势力最大,把他给收拾了,其他诸王不值一提。”

朱允炆越听越觉得有道理,连连点头,示意齐泰说得不错。

而一旁的黄子澄却不干了,因为他的心中的想法恰恰相反。

只见黄子澄拱手朗声道: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齐大人之法有所不妥。”

“哦?爱卿但说无妨。”

突然听到旁边的黄子澄插嘴,朱允炆来了兴趣,示意黄子澄直接说。

“老臣遵旨。”

见建文帝支持自己说话,黄子澄很是高兴,不禁喜形于色,然后把自己的建议娓娓道来。

“燕王做事甚为妥当,寻常把柄怕是难以令天下人信服,强行治罪恐怕有损陛下之声誉。”

“微臣以为,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等藩王,在先帝之时,便是已经多有行不法之事。”

“削之有大名!”

说到这里,黄子澄甚至声音逐渐高昂起来。

“再则,倘若陛下要选一王,先行治罪,臣以为,从周王开始有奇效。”

“这周王朱橚乃是燕王朱棣的同母胞弟,拿他开刀,一可以折磨警告朱棣,并且断他手足。”

“二可以观察他有没有什么小动作,看能不能抓住明显的把柄,从而再决定接下来的方法。”

“可谓一箭双雕。”

齐泰看着一旁的黄子澄侃侃而谈,不由得频频摇头,显然齐泰并不同意黄子澄的这番看法。

在齐泰看来,燕王朱棣才是现在新朝的心腹大患,如果不尽早解决,难免生变。

而先对周王动手,无疑是打草惊蛇之举。

历史证明了齐泰是正确的。

然而,“天意弄人”一词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朱允炆在心里,已然是认同了黄子澄的看法。

因为,恰恰在此之前,朱允炆刚登基不久,他就收到了一封密信。

这封信是举报周王朱橚有意图行不轨之事,蓄意谋反的。

而写这封信的人,正是周王朱橚的次子,汝南王朱有爋。

你敢信?

王爷儿子向皇帝堂哥举报王爷老子谋反。

刚想睡觉就来了枕头。

这封信来得刚刚好。

而此时朱允炆已经在想,刚登基就对自己的五叔动手到底可行不可行?

周王朱橚,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

洪武三年,朱橚被封为吴王。

当初朱元璋自己就是从吴王当上皇帝的,可见朱元璋对这个五子的喜爱。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考虑到吴地乃是国家财赋之地,不适合建立藩地。

于是又改封朱橚为周王,驻守开封。

而这个开封,其实就是当初北宋的故都。

就跟燕王朱棣的燕王府建在大元故宫一样,周王朱橚的王府,则是由北宋皇宫改建的。

但和其他诸王不一样,在这封建王朝大明,周王朱橚就是一个异类。

他不喜欢美食,不喜欢女人,更不喜欢在自己封地耀武扬威。

他喜欢去研究医学,研究各式各样的植物草药。

这是一个天才的植物学家,医学家。

甚至朱橚还因为要寻找某味草药,擅自离开了自己的封地,从而被朱元璋治罪。

要知道,朱元璋是规定了藩王是不能擅自离开封地的。

这是太祖训。

从这点可以看出,藩地其实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算是一个超大监狱。

只是你是具有生杀大权的监狱长罢了。

朱橚曾经研究过国内可以食用的四百多种植物。

并把它们绘制成图,编撰出了专著《救荒本草》。

甚至,在这本书上,朱橚还记载了一些全新的消除某些食用性植物毒性的办法。

极大的方便了下层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而且,这本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传到了日本,被当地的学者所推崇。

而朱橚组织人编写的《袖珍方》一医书,更是以方便实用、“家传应效”的特点极大促进了民间医学的发展。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这书不亚于天降神书,堪比圣人之言在读书人中的重要性。

让许多因为生活环境不好,得病却没人救治的百姓幸运的活了下来。

可谓造福一大方。

...

黄子澄看见建文帝明显是同意自己的建议的。

但是还是很犹豫,显然是在担心直接出手动周王会很麻烦。

但是黄子澄哪能放过这个机会,又开始苦口婆心劝了起来。

“陛下,此事万不可有妇人之仁啊!”

“藩王之祸,历史可见!”

而黄子澄接二连三的劝告,也是让朱允炆终于下定决心来。

朱允炆负手站在了谨身殿的窗户口,抬头眺望着外面的巍峨皇宫。

那是他的万里江山,藩王不可留,就算是亲叔叔也没用。

“传旨,宣曹国公李景隆觐见!”

听到圣旨的太监匆匆离去,而朱允炆一边看向窗外,一边嘀咕着:

“五叔啊,这怪不得我了。”

“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