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命运无常的朱棣(1 / 1)爱睡觉的大黄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武二十五年,这是大明帝国一个举国哀悼的年份。

时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朱标病死。

享年三十八岁!

开国皇帝朱元璋指定的,自己的第一个儿子,最喜欢的马皇后所生的,辛辛苦苦培养了二十多年,大明帝国的下一代继承人。

没了。

人生最惨痛的莫过于几件事。

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他朱元璋一个不落,全部赶上了。

六十五岁的年纪,在那个时代,绝对称得上风烛残年了。

但是,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当前最重要的,却是赶紧确认下一代的继承人。

此事关乎国本,乃重中之重!

时间很快过去。

八月,太子朱标下葬,葬于孝陵东侧,也就是明东陵,谥号“懿文太子”。

紧接着,九月,朱元璋就匆匆立下了圣旨。

立已故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换言之,这就是官方认定的下一任大明继承人了。

要知道,这时候的朱允炆才十六岁。

短短一年,下一代大明的权力金字塔尖,便是换了一个样。

朱允炆一步登天。

然而,这却让全国各地的藩王就不乐意了。

最明显的就是燕王朱棣。

这一年,身为朱元璋第四子的朱棣,已经三十三岁了。

就藩北平也已经十多年了。

他也已经从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四子,变成了叱咤漠北的燕王朱棣。

打得北元蒙古人跑得远远的,治下百姓更是生活的安安稳稳。

大哥死后,在他看来,二哥三哥都不入朱元璋的眼,唯有他这个四子担得上下一任太子之位。

对那个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皇位,朱棣并不是没有想法的。

但是自己的父亲,太祖朱元璋却选择了一个十多岁的黄毛小子。

此人还是自己的大侄儿。

这让朱棣心里很不是滋味。

...

元末至正二十年四月十七,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在应天府降生了。

而这个时候,朱元璋还在忙着和陈友谅打仗呢,哪里顾得上这第四个儿子。

朱棣出生后,朱元璋甚至看都没有看一眼,便是匆匆再次前往前线指挥作战。

至正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这是朱元璋称帝的前一年。

朱元璋祭告太庙,开始给自己还没有取名字的儿子命名。

一共七人,都是朱元璋渡江之后生下来的。

而四子朱棣此时已经七岁了,方才和其他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朱元璋给他取名“棣”。

一向喜欢大包大办的朱元璋,还给他每一支儿子的后辈子孙取名制定了家谱。

统共二十字的辈分。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这是四子朱棣一支取名的字辈排列。

老头子朱元璋期待的大明千秋万世。

谁知道到了由字辈,崇祯皇帝朱由检,曾经一统天下的大明就没了。

可悲可叹,任何王朝都逃脱不了应该有的历史使命。

大明也不例外!

一个个王朝兴盛,一个个王朝灭亡。

人类的历史洪流正是在这样的起起落落中,一步一步向前行进着。

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格外注重自己孩子的教育。

七岁的朱棣跟着众兄弟一起,身为皇子的他们,也需要和普通士兵一样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脚穿麻鞋,腿缠绑袋,出行骑马不准坐轿。

年龄一大,众皇子还要直接上演武场练武。

并且,朱元璋还请了正规的大儒教导他这些儿子们学习儒家经典,接受文化熏陶。

到了洪武三年,朱元璋封了自己的儿子们为王。

十岁的朱棣成了燕王朱棣,封地北平。

朱棣的宫廷教育还在继续。

朱元璋开始教导自己的儿子们各式各样的礼仪,繁杂庞多的规章制度。

最为重要的,此刻的朱元璋要求众皇子们要充分了解百姓的生活,体会民间疾苦。

例如朱棣,曾经三次被朱元璋派往老家凤阳,体验生活。

历史记载朱棣在凤阳时“民间细事,无不究知”!

洪武九年,燕王朱棣和徐氏成婚了。

洪武十三年,燕王朱棣正式前往北平就藩。

朱棣一直觉得,父亲朱元璋对自己的要求是最严格的,期望也是最大的。

自己的封地是元朝都城所在地。

自己的燕王府是元朝皇宫。

自己的妻子是大明第一名将徐达的大女儿。

自己的岳父,名将徐达更是驻军北平指点自己。

如此好的机会,让朱棣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朱元璋心里面最完美的继承人。

而自己的大哥,无非就是比自己早出生几年。

优柔寡断、温文尔雅的大哥,和父亲根本一点也不像。

长得高大威猛,擅长打仗的自己那才是和父亲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

然而,在这个嫡长子继承的年代,身为四子的朱棣没有任何办法。

朱标就像是朱棣面前横亘着的高山鸿沟一样。

让朱棣不得不时刻仰视着他。

除非大哥死了,亦或是自己像那李二一样,采取极端的手段。

否则,那皇位和自己根本没有丝毫关系。

洪武二十三年,这一年发生的事更让朱棣野心膨胀。

朱棣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干,沙场上的天赋异禀,成功找到了逃跑的北元残余势力。

更是不废一兵一卒,招降了北元太尉乃儿不花。

立下赫赫战功,在老爹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再上一层楼。

这让朱棣的皇帝梦更上一层楼。

然而,大哥朱标望不着的身影依旧再一次破灭了他的梦想。

如果故事就这样继续下去,那就不叫历史了。

严格说来,朱标是个好太子。

敬业,仁义,更是不缺乏自己的主见。

可是命运就是这样的喜怒无常。

谁也意想不到的情况,突然出现了。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从陕西回到南京,献上关中地图后就病倒了。

一病不起。

同年四月二十五,朱标去世。

消息传到北平,朱棣认为这是自己的机会。

上天也在帮我!

在朱棣心里,此时的二哥、三哥根本和自己没法争,父亲朱元璋也并不喜欢他们两个。

谁知道,事情却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朱元璋正式下旨。

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正式确定其为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轰!

一个晴天霹雳直接把朱棣搞蒙了。

父皇居然直接跳过子辈,立了一个孙辈当继承人。

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又一个大山压在了朱棣的头上。

朱允炆何德何能配当大明的下一代皇帝?

然而面对此时,和当初面对大哥朱标一样,朱棣仍然没有任何办法。

由他去吧,这辈子当个王爷挺好了!

逍遥一生,自由自在,岂不快哉!

此时的朱棣已经认命了。

...

但是事与愿违,朱允炆登基之后,居然开始削藩。

安稳了几年的朱棣,心中的野望又再次冲动了起来。

这一次,他就算是把这大明的天捅破,也要去拼一拼。

大哥不在了。

父亲也没了。

二哥三哥早去世了。

如今这大明天下,有谁比自己更配得上那皇位?

一个小小的朱允炆,我朱棣真的会怕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