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很理解朱瞻基的心情。
他也纳闷。
朱乐两岁失踪,后被富农所修养。
按理来说,在没有名师教导的情况下,就算天分再高,也不可能达到这个地步!
但事实就是如此!
无论时候《农政全书》,还是现在手的“一条鞭法”,这些确实都是出自朱乐之手。
此时朱棣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朱乐若真的认祖归宗,便会直接成为嫡长孙。
到时那太孙之位……
打量了朱瞻基一眼,朱棣饱含深意道:
“孙儿,记住爷爷的话,朱乐的存在,是皇家之幸,更是国之幸!有朝一日爷爷走了,你可以不服所有人,却不得不服朱乐!”
朱瞻基觉得朱棣此言过了。
他承认朱乐大才,甚至谓之国士!
但那又如何?
且不说朱乐如今只是白身,就算今后入朝出仕,位极人臣。
那说白了,也不过只是臣子而已。
而他?
若一切顺利,迟早会登基为帝!
皇帝要服臣子?这不是笑话吗?
心中虽如此想,但朱瞻基依旧乖巧点头:“皇爷爷,孙儿记下了!”
朱棣又是一脸欣慰。
车辇继续前行,在即将入宫时。
“啊!”
朱瞻基梦拍额头,惊出声来。
这将朱棣吓了一跳。
“爷爷,我想起来了啊!那个跟着朱乐的侍女,是靖难遗孤啊!就是孙愚的女儿,孙若微!也就是前朝御史大夫,景清之女!”朱棣忙道。
孙愚父女进城时,就被他盯。曾让锦衣卫调查,也曾远距离监视。
难怪他觉得孙若微有些眼熟!
想来因孙若微一直是男装,突然换女装,才让他第一时间没能认出!
这事可不得了。
朱乐帮助朋友,打听靖难遗孤的生死,他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窝藏靖难遗孤?这可是死罪!
朱瞻基本以为,朱棣会勃然大怒。
谁知。
闻言后,朱棣只是淡淡的回了一个“哦”!
“爷爷早就知道?”朱瞻基瞬间明白。
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既然知道,为何还不顾安危,往朱乐那跑?
方才,甚至还让他主动吐露关于靖难遗孤的情报?
朱棣很快解释道:
“朱乐与靖难遗孤无关,只是因为某些原因,受到了牵连。我之所以让你充当锦衣卫,且告知情报,是为了通过这些靖难遗孤,寻到朱允炆的踪迹!”
朱瞻基是聪明人,瞬间恍然。
反正说白了,就是让他和靖难遗孤打好关系,从而探听建文的行踪呗?
难怪朱棣让他不要追查孙若微,原来是早有安排!
“爷爷英明,孙儿拍马不及!”朱瞻基立刻拍起马屁。
他不知道的是。
除此之外,朱棣还担心真的抓了孙若微,会让朱乐这个大孙,心生隔阂。
终归还是个少年,美色乱人心啊!
车辇缓缓入宫。
朱棣在朱瞻基的伺候下,第一时间更衣,随后召集一众朝臣。
片刻后,朱棣的三个儿子首先到来。
与次不同的是,这次朱高炽两手空空,反而是汉王朱高煦,手中持有鱼竿。
“老二,听大哥一句劝,切莫带鱼竿入内!如此,会惹的老爷子不快。”朱高炽提醒道。
朱高煦嗤之以鼻!
如今三人中,就他还要每日钓两个时辰的鱼!
以他这生性暴躁的性子,再不想些办法,迟早会被折磨的得失心疯!
赵王朱高燧不想搭理这些破事,悄声道:“二哥,老爷子好像刚从京郊回来。”
朱高煦眯眼点头,一副“我懂”的模样。
很快,内阁学士等朝臣到来。
他们纷纷瞥了眼朱高煦手中的鱼竿,暗自摇头。
东施效鼙而已。
果不其然。
众人受召去内后,朱棣看到汉王手中的鱼竿,又将其骂的狗血淋头!
“朕回宫时,就见你汉王爷闹市骑马,嚣张跋扈,现在持鱼竿而来,是当朕眼睛时瞎的?!”朱棣气不打一处来。
“……”
朱高煦面沉如水。
似乎知道自己最近,责怪朱高煦有些多。
冷哼一声后,朱棣又道:“钓鱼就免了吧!以后也别带鱼竿来戳朕的眼睛了!”
“儿臣遵命。”
朱高煦连忙谢恩。
虽然依旧被骂了一顿,但好歹目的达到了。
“朕今日得一法,名为‘一条鞭法’,此法可改革、简化赋税徭役。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充实国库。”
言归正传,朱棣侃侃而谈。
这是要加税?!
众臣面面相觑。
他们下意识忽略了朱棣前面的话,只听进了“充实国库”四个字。
半响沉默后,户部尚书夏元吉,谏言:
“陛下,赋税徭役乃国之根本!轻易不可改!”
“臣附议!”三杨出列附和。
“父皇,连连征战,百姓不堪苛捐杂税之苦。此时若再行加税,恐有祸乱。”太子朱高炽跪地,为民请命。
这让朱棣眉头一皱。
他这边话都还没说完呢!就都跪下了?
再者,谁说他要加税了?
实际此事还真不怪众臣。
朱棣年年征战,国家政事基本都是太子处理。
这些年来,他每逢想要开启战事,太子反对时,都会出现加税的想法。
“加税有何不可?边关将士沙场杀敌,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保家卫国?百姓们出些钱怎么了!”汉王朱高煦选择现在朱棣这边。
若朱棣真想加税,此言并无不妥。往日里,朱高煦也是这么干的,且受到了朱棣的称赞。
可今日却不同。
因为朱棣压根没想过加税!
..................................................
继续咬牙爆更!!!!新书起航,作者菌每日都会努力爆更,也跪求大佬们投一丢丢鲜花评价票月票,还有书评支持!!
新书期间,数据极其重要,谢谢大佬们!!拜托大佬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