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冯定邦目前掌握的情报,开封城之前驻兵本来就不多,现在又折损过千人,肯定是没有能力再出击了。
不过中牟的情况不同于祥符,它夹在开封和郑州之间,再往西还有一个荥阳。
开封不打它,郑州、荥阳未必会放过它。
这样一来,形势就非常严峻了,中牟可以说是危在旦夕。
以一座县城抵御附近两座大城,基本没有胜利的可能,因此只能想其他办法,简单地往中牟堆人没有太大用处。
冯定邦灵光一现想了个妙招,他派人通知冯雪桥分兵五千过来祥符,剩下的驰援中牟。
众将多有不解。
“将军!中牟现在可能不久就会被攻击,而我们这里刚挫败元军,暂时是安全的,为什么不让冯雪桥的那一万多人全部支援中牟呢?”
“你们要不了几天就会明白的!”冯定邦嘴角一笑卖了个关子。
他送书信告诉范息澄、刘善春等人,若少量敌人来犯,可择机击之;若敌方势大,则坚守不出。
现在趁敌人没来,全城加速整顿防务修筑工事。
范息澄心领神会,立刻召集义军开始准备石块、砖瓦、木料、油料等防守物资。
祥符这边也没闲着,冯定邦命令工匠开始加紧制作云梯、绳梯等攻城器械。
冯定邦发现很多大城城墙高度能达十米以,光靠木制梯子太单一了。
这时候他想起了绳梯,这玩意比木梯子轻便隐秘多了。他画出简单图纸,并用细绳和木棒做了简单的样品。
木匠和皮匠一看就明白了,他们用细牛皮条和硬木棍,很快就做出了十来米长的绳梯来。
冯定邦看了一下,非常轻便,造个二三十条绝对比木梯子好用。
钩爪之类的古代早就有了,冯定邦做了一点儿小的改良,钩爪是铁的,与城墙磕碰容易发出声响。
他用棉线或细布条把钩爪缠一遍,只露出爪尖的位置,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悄无声息。
此外,他还工匠琢磨造出了精致的小弩,此弩箭矢跟一根筷子差不多,有效射程也就十米左右。
这种弩的应用场景当然不是正面战场,而是一些攀城和近距离偷袭的特种作战。
盾牌这种大批量的东西,短期是难以制造了,就用之前的木板凑合吧,挡个弓箭问题不大。
三天之后,郑州出动了三千元军奔中牟而来,这一切当然瞒不过范息澄和冯定邦派出的探子。
探子回来禀告以后,冯定邦命里全军立刻集结,除了两千人留下守城之外,其余八千人准备随时出城。
众将士都以为是前往向西支援中牟,没想到大军却一路向北直奔开封。
赵乾大大咧咧问道:“将军啊!咱们不是去支援中牟吗?怎么往开封方向去了?”
冯定邦笑了笑说道:“谁说要去中牟啦?我们之前不是说过嘛,义军的最终目标是开封城。
现在郑州的元军去了中牟,开封只剩一千多守军,还有比这更好打的时候吗?”
赵乾听他这么一说,顿时恍然大悟。
他这一招不是“围魏救赵”,那是“吃围救赵”!
郑州的元军早晨出发,差不多中午到中牟,等他们攻一下午牵制在中牟以后,冯定邦命令八千义军天黑一个时辰后出发直奔开封城。
冯定邦命令所有人都不能点火把,行军速度可以放慢一些,十几里的路程哪怕走一个时辰都行。
大军行至开封城外五里处时,冯定邦命令陆鸿率五千人在此隐藏等待,直到大举攻城以后再快速前进参战。
他则率孔友德、赵乾二将和三千人攀城偷袭。
孔友德是刚被提拔不久的军官,他和冯定邦差不多年岁,身材瘦高健壮,一身的功夫。
以前因为犯事躲避官府落草为寇,听说冯定邦这支义军名声不错才来投奔的。
冯定邦正好有意打造一支千人左右的特种小队,正发愁没合适的将领呢。
孔友德的条件正好合适,他们两个一拍即合。
这支小队也挑选训练两三个月了,今夜正好派用场。
此时差不多是亥时末,也就是夜里十一点左右,城中百姓和守军睡得正呢,即使在城楼值班的守卫也都昏昏欲睡。
这三千人里面有一千是专门用来特种作战的,冯定邦训练了他们半年多,为的就是现在这个用场。
他们中有一部分身轻如燕指力惊人,特别善于攀爬。另一部分则娴熟弓弩,十丈之内箭无虚发。
如此一来,他们身着黑衣分成两拨,一拨爬城,一拨负责墙根下警戒掩护,简直太完美!
冯定邦和赵乾于城门两三百米外停下隐蔽,由孔友德率这一千特种小队开始攀城先登。
他们在后面连大气都不敢喘,全都睁大了眼睛盯着城门方向。
只见他们一千人到近前以后也是分成两拨,一拨在外围隐蔽,一拨开始往城墙跟儿移动。
开封城墙高度十二三米,这年头又没有探照灯,下面黑乎乎的,城守卫要是不探出半截身子基本啥也看不到。
只要没有听见可疑的动静,他们才懒得往下看呢。
也可能是大意,他们不相信有人敢打开封城的主意。
这支小队潜伏到城门两侧较远的位置以后,看看面无人,纷纷开始往面甩钩爪,顷刻间墙就有几十个人开始往爬。
他们里面能有十来个人在被敌人发现前爬去就行了。
只要打开一段几十米宽度的安全距离几分钟的时间,下面的就能再爬来几十个人。
非大战时,城楼一般是没有多少守卫的,在加敌人突然出现的恐惧,哪怕只爬来十几个人,对他们造成的打击也是极大的。
孔友德见已经爬五六个人,还没来的及高兴,城突然传来恐慌的叫声。
不好!被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