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进取洛阳,盟军分裂(1 / 1)大概来卖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现在群潮汹涌的诸侯和将士们,秦晓决定不把事实说出来,

等自己去到洛阳调查,自然就能解开真相,现在说出来无异于打击众人,

所以没有必要,等之后再说吧,反正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过了一小段时间,所有人都冷静了下来,袁绍当即问众人:

“那么接下来该当如何?”说这话的时候目光看向秦晓,

毕竟在他的认知中,也包括所有人的认知,事情都发展得这么顺利,

秦晓的功劳最大,因此也是想听听秦晓的意见。

秦晓思索了几秒,便说道:“虽然董卓已经伏诛,但是余党还在洛阳,”

“天子也还没有解救出来,我觉得还是得进兵洛阳,攻下来再谈其他。”

众人纷纷称是,于是在短暂的讨论后,便决定午饭之后进军洛阳。

在傍晚时分,浩浩荡荡八万大军便抵达了洛阳城外,

盟军留下了一万士兵留守营寨,也是为了有人从后方突袭而至。

只是当所有人做好和董卓的余党进行一番惨烈的攻城战的准备时,

却发现此时的洛阳城门已经是大开着,而且有着一种破败的感觉,

再看向城内,此时火光冲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

也没有任何军队的把守,只有老百姓在哀嚎,在哭喊救命,在寻找亲人。

大火已经弥漫到很多人的家中,以及各级官府和机构中,

秦晓在先头部队中,看到这个情形,便知道董卓的死没有改变洛阳的结局,

所以赶紧下令所有人进城,首先救火以及拯救百姓。

八万人来了洛阳,仗没得打,却全都变成了消防员,以及救护人员。

火是早放的,人是下午到的,火则是第二天早才完全灭掉,

由此可见这一把火烧的多么狠。

这把火确实是李儒下令放的,本来他原本的计划是烧断盟军的进军路线以及城门口,

阻止盟军追击,给董卓有足够的时间退出洛阳,去到长安,

但是董卓却在一夜之间暴毙,这不得不让李儒改变计划,

除了原本的拖延时间外,李儒也是有着为董卓报仇雪恨的原因在内,

因此这一次没有任何留手,也不再顾及百姓,放了这么一次大大的火。

在分析了这些之后,秦晓叹息了一声,李儒啊李儒,这是你自己找的,

既然你这么对待黎民百姓,那么便不要怪我了,有一天落入我手,

你不会有生还的可能了。本来李儒也是秦晓的招纳范围之内的人,

毕竟智商以及统筹能力极强,是个人才,但如今这把比历史更大的火,

给老百姓带来了生灵涂炭,已经超出了秦晓容忍的极限了。

第二天扑灭了火势,盟军也找到了朝廷中剩余的一些忠臣,

为他们提供了庇护场所后,了解洛阳的消息。

在董卓死后,李儒便成为了权力最大的人物,因此在火化董卓之后,

便下令放大火毁灭洛阳,不给盟军有丝毫的机会,

然后便带领剩余的军队并要挟天子往长安而去,现在应该在即将抵达的路,

吕布自然也被带了过去,而董卓之下的另一个谋士,

贾诩则是从前天就带领一队人马消失在洛阳后面的群山中,不知所踪。

了解了情况后,盟军再次出现了意见的分歧,

大多数诸侯以曹操为主主张全军赶向长安,消灭李儒和剩下董卓余党,

并且重新拥护(要挟)天子。

少部分则以袁绍为主的诸侯则主张不要再追,董卓已死,追击没有意义,

只是浪费时间,不如各自回去自己的领地,休养生息,以备后患(抢地盘)。

就连公孙瓒也主张回去河北,毕竟袁绍要回去,他的领地就危险了,

自然也得赶紧回去准备防御,自此,盟军分为了三派,

剩下的一派就是秦晓自己这一路了,和曹操以及袁绍两路不同,

秦晓是要先留在洛阳,打理好之后再行安排,

这一路也与历史不同,历史只有追击以及解散这两派,

但是秦晓还是想在这里先处理好残败的洛阳后再做打算。

在曹操和袁绍双方的激烈争吵下,十八路诸侯盟军终究还是分裂了,

有些时候,历史改变了进程,但是有时候,一些进城依然没有改变。

双方也没有谁敢反对秦晓的意见,毕竟最大的功臣是他,

但也不会因为他想留下而留下,毕竟各自都有各自的目标,

盟军分裂解散之后,曹操立即带领轻骑兵以及两三个诸侯出发,

而袁绍也整兵,在次日便回河北,一个接一个的诸侯没有告辞,便离开了。

而此时,留在洛阳的,除了秦晓,便只有刘关张三兄弟了,

三兄弟打算接受秦晓的提议后,便拒绝了公孙瓒的邀请,打算南下。

秦晓在洛阳,整合了一支朝廷的士兵总共两千人,交给刘备后,

便让他们赶紧去他交代的那个地方去,刘备也没有作不舍状,

当即带领关羽张飞还有两千名士兵往南方而去。

刘备离开的第二天,秦晓在洛阳粮仓安排接济百姓时,

有士兵来报,门口有一个老者官员前来拜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