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毅被他喊的回过神来,猛然醒悟,转头看了德远和尚与道人一眼。
心里不禁悱恻,狗系统现在颁发这个任务,肯定是意有所指。
也就是说,德远和尚与道人的其中之一,是位大人物!
想到这,他不禁挑了挑眉头,斟酌着回应道:“良策算不上,但总归不能等死。其一,把我们村的这种新式打井之法推广出去,由官府牵头打造一批这种打井用的新型洛阳铲。
我这边呢,把我所学的望山寻水之法,全都编汇成册,印成书籍,同样由官府牵头,下发到下面的各个县城和村镇。”
“什么?”
德远和尚与道人皆是一愣,满脸的不敢置信,惊异的看向他,有些结巴的问道:“你,你刚才说什么?要把你所学的望山寻水之法传授出去?”
开什么玩笑?
那可是足以安身立命的传家之宝啊?
要传给子孙后代的!
怎可轻易外传?
不止是他们俩个,就连旁边的杨老爷子都是一脸惊愕。
自己这外孙,疯了吧这是?
他认为自己够大气,够胸怀宽广了,可他也不会就如此轻易的把这种高深莫测的望山寻水之法传授出去。
俗话说得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当前这个社会,师徒关系可是非常紧密的,是足以媲美父子的。
很多东西都是由师傅亲自传授的,并且还要留一手绝活。
哪有像自家外孙这样大公无私的?
郭毅则是无所谓的耸了耸肩,毫不在意的回应道:“没办法呀!我自己才能转几个村?就是累死我,才能打几口井?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饿殍遍野吧?”
他的话音刚落,
德远和尚与道人同时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袖,然后拱手对着郭毅一躬到地!
“二郎高义!”
他们这番动作,把郭毅吓了一跳,赶紧起身闪躲,连连摆手道:“受不起!受不起!折煞小子了,这可是要折寿的!”
“受的起!完全受的起!你这一番大义,可不知让多少生灵免于涂炭!”
德远和尚也跟着点头,严肃正经的附和道:“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这番大义之为,乃是无量之功德!”
他们两人这番赞扬,让郭毅不禁有些脸红,好像自己多高尚、多伟大、多大公无私似的。
于是乎,连连摆手道:“您二位先别急着赞扬,我是有条件的。”
道人想都不想就开口回应道:“二郎有条件尽管提!”
“我们杨林村出二百名壮汉,去各个村镇做新型洛阳铲的使用示范。每个人每天二百文钱!”
“好!老道我就可以做主,应下个条件!”道人立时想都不想的就应下了。
这在他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甚至于还是一件好事。这种新型的打井用具本来就是需要人教的。
郭毅这完全就是在给他送枕头的!
而郭毅在他们两人心中的印象,再次被刷新。
好半晌之后,两个人有些激动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
德远和尚把已经晾凉的茶水一口气抽干,让自己冷静下来,再次开口问道:“二郎,你刚才只说了其一。敢问,其二是?”
“我刚才听六舅说,官府已经在组织人手大量打造水车和筒车了,据说已经有上百名木匠去报名了。我想,趁着这个机会,统一一下水车和筒车的制作标准。
比如说,一架筒车和水车,高几何,宽几何,用料几何,等等这些东西,都必须有一个规定的标准。
就像始皇帝统一度量衡那样!
这样一来,便利于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并且,以后需要更换维修时也会非常方便。”
两个人沉思片刻,便重重的点了点头:“二郎果然高计!”
“嗯,咱们江南之地,河多,水流也多,有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得到水车。确实需要进行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如果一旦统一了标准,确实会方便很多。”
道人再次点头应承道:“关于此事,老道会亲自跟楚王殿下禀明!”
听见他如此说,郭毅不禁抬头多看了他一眼,心里暗暗的悱恻,果然,这个老道士的身份不简单。
念头至此,便再次开口道:“既然官府要如此大力的制造水车和筒车,来解决旱灾,可见是真心为百姓着想。
是以,我也不藏着掖着,就干脆连龙门架的制作方法也一并拿出来,交由官府,进行大力推广,好早日安装水车蓄水!”
听到他这话语,两个人猛然又是满脸的惊愕。
无他,他们两个人今天上午,可是亲眼所见杨立成用龙门架吊装水车。
不仅能减少十个劳动力,而且就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大大缩短了时间。
可现在,恰恰最缺的就是时间。
像这种好东西,那可是千金不换的!
而眼前这个俊俏少年,再次打破了他们两个人的认知。
常言所说的大公无私,也不过如此了吧?
于是乎,两个人再次起身立地,整理了一下衣袖,对着郭毅再次一躬到地!
大声喝到:“二郎高义!”
吓得郭毅,再次躲闪到一旁。一张老脸,羞得通红。
一切为了完成任务…
“您二位快快请起,可不敢如此了!小子承受不起啊!”
都是这个狗系统逼的,逼我做什么圣人!
但现在,似乎,感觉还不错…
至少,把逼格刷满了。
一个大公无私之人!
但是,这种人,坚决不能做!
一则,不合群。就你高洁,别人都庸俗!
二则,以后但凡有一丝的污点,都会被人无限的放大。
既利人,又能利己才行。
想到这,郭毅毫不犹豫的再次开口提道:“您二位完全不用这样,毕竟,我还是有条件的。”
“二郎但讲无妨!”道人说的很是痛快,就差拍胸脯了。
“我再把压水机一并拿出来,交于官府推广。而条件是,免去杨林村两年的徭役。”
大周朝实行两税法和各种徭役,这些徭役主要是厢役和职役。
厢役,是由各种厢兵来承担的。
而职役亦称“差役”,大致分四类:保管且负责运解官物者,如衙前;主持基层行政且督课赋役者,如里正、户长、乡书手;逐捕贼盗、维护治安者,如耆长、弓手、壮丁等;供官府使唤的胥吏,如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
比较高级的职役,如州役、县役基本由官员子弟担任,他们有一定的权力,是地方腐败滋生的重要来源。
而低级的杂役则有平民负担,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权力,只能听上级驱使,任务很重,这是北宋百姓最大的负担之一。
职役中最严重的一种是“衙前”,属州役,主要由低级军官担任,少部分来源于招募,主要负责运送和保管官方物资。随着宋朝统一战争进行,疆域扩大,衙前运输的路途越来越长,负担也就不断加重,风险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