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闻言皆是一愣,不是正在说堵河的事情嘛?
怎么又突然说起盐了?
要俺家里的盐做啥?
被他问到的汉子,踟躇着没动,而是扭头看向了自家村正,等待他的意思。
可村正陈光德也不明白他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郭毅见他没动,也不催促,只是明媚的笑了,很笃定的继续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们家里的盐,是从河东岸的那片荒地里筛出来的吧?”
听到他这番话,这些柳河村的汉子们顿时就震惊了。
皆是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其中一个汉子不禁脱口而出道:“你咋知道的?”
他这就相当于亲口承认了。
“呵呵!”郭毅很是随意的靠在树下,笑呵呵的继续说道:“我可以从里面淅出白花花的盐来,比你们家里吃的那种带土的苦盐要强百倍!”
“什么?你能把盐从那土里弄出来?”
这一下,柳河村的一群汉子,全都不自觉得围了上来,皆是双眼放光的盯着他。
而他们这番动作,可是把柱子吓了一跳,连忙张开双臂,用自己那壮熊似的身体,把自家二少爷挡在身后。
郭毅颇为感动而又好笑的把他扒到一边,看着一众围上来的汉子们,毫不在意的接着往下说:“按照咱们大周朝的规定,私自制盐、卖盐可是犯法的!”
众人脸色一怔,对啊,私自制盐、卖盐可是犯法的!
若是被官府抓到了,轻者罚铜,中者徒刑,重则杀头…
郭毅很满意他们的反应,这证明他们还有畏惧之心,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辈。
于是,伸手指着道人,笑着往下说:“我身后这位道人,乃是官府之人。他奉命要在这里设立盐场,煮盐、晒盐。
故此,想要从柳河村招工,每人每天一百二十文钱。每月一结。”
“什么?官府要设立盐场?”
“一天一百二十文的工钱?”
这些村里汉子们满是一副不相信的反应。
这天底下哪有这么高的工钱?
怎么可能?
那岂不是七天就能挣一贯钱?
道人见郭毅如此说,立时就明白了他意思,伸手从怀里掏出来一块腰牌,举到跟前,并顺着郭毅的话道:“某乃是江陵府府衙的幕职,他方才所说的一切算数!每人每天一百二十文钱,可以立字为据!”
和尚也紧跟着一脸严肃的点头应承:“某也是见证人。”
这一下,柳河村的汉子们总算是相信了。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皆是满脸的喜悦之情。
除了种田、跑船之外,居然有额外收入了!
可其中一名汉子,却是眉头紧锁,大声的嚷嚷道:“河东的那片荒地,本来就是俺们柳河村的田地。”
听到他的叫嚷声,其他人也都从喜悦中醒悟过来,跟着他一起嚷嚷着:“对!三哥说的对,河东岸那片荒地,本来就是俺们柳河村的!”
“那片荒地根本就不能种粮食,可官府硬要跟俺们征税!”
这一番乱七八糟的话语声,郭毅只听了一个大概。但这就已经足够了,至于其中的内容,就是用脚丫子也能猜出来。
念头至此,郭毅伸手示意他们安静,随后向村正陈光德问道:“你们柳河村,有多少田地算在那片荒地里?”
陈光德毫不迟疑的报出一个数字:“五十七亩!”
嗯,也不算多。
郭毅点头补充道:“那这样,远的不多说,把这五十七亩地,给你们补足十年的税收。并且,从今往后,这五十七亩地的税收,就算在这盐税中。可行?”
“嗯!嗯!嗯!可行!”陈光德毫不犹豫的连连点头。
不只是他,其他围观的汉子们也是异常的激动。
居然还有这种好事?
见到回头钱了…
活了将近六十年了,这可是第一次碰到!
眼前这个俊俏后生,该不会是才当官吧?
陈光德身后站着一名穿深蓝色交领长袍的文弱青年,带着崭新的黑色软脚幞头,一副文人学子的打扮,方才一直安静的站着,没开口搭腔。
此时,见郭毅竟开出了如此优厚的条件,不由得拱手插话道:“敢问这位文兄,你说这话可算数,可敢立下字据?”
道人方才掏出那块腰牌之时,这些山野之民们肯定不认识,但他作为读书人,还是有点见识的。知道那是真的。
但是,腰牌归腰牌,字据归字据。
“呵呵!”这个读书人,倒是有点意思。
郭毅笑着点头道:“好!”
看到他肯定的回答,文弱青年进屋去拿笔墨。
陈光德则是趁机介绍道:“此乃老朽的嫡子长孙,陈文敬。未及弱冠,还未取表字。”
很快,陈文敬从屋子里取出了笔墨纸砚,就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开始拟定字据。
写完之后,递给了他。郭毅却是看都没看,直接转手递给了道人。
谁成想,人家闲云道长这个江陵府幕职,根本就不是个演员!
只见他看完字据,确认无误之后,伸手从怀里掏出他那江陵府幕职(签书判官厅公事)的印章,方方正正的扣在字据上。
签书判官厅公事,于诸州府置,以京官以上充任,领判官之职,助理郡政。
简称,签判。
字据一式三份,双方各一份,另有一份交于官府存档。
陈光德小心翼翼的把他那份收起,折了折放进袖子里。可忽然感觉袖子里不保险,又拿出来放进怀里。
这时,一名粗壮的汉子迫不及待的问道:“字据也签了,那啥时候开盐场?”
郭毅扫视了众人一圈,毫不犹豫的回应道:“先堵入汉口,堵河口蓄水才是第一位的。还要制造龙门架,置于闸门上,以供来往船只通行。”
“好!那俺们明天就堵河口!”
“对!明天就开始堵!”
“赶明儿就堵死它!”
周围的汉子们兴致十分高昂,挥着手,乱码七糟的叫嚷着。
郭毅微皱眉头,没有理会,而是扭头看向一起跟过来的冯老四,拱手说道:“冯四叔,我要写信,明天由柱子送回江陵城。麻烦你走水路送他回去。
等取了回信和东西,你再给他送回来。
我给你双倍的船资!”
冯老四听到有这种好事,忙不迭的拱手还礼,笑着点头应承:“成!小郎君,你尽管放心!”
郭毅点头,继而回头看向道人,问道:“道长可有信件,让柱子一并带回去。”
“好!”道人点头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