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泊是用来调剂雨水的。
楚王殿下与朱管事这还是第一次听说,但仔细想一想,似乎也不难理解。
为什么很少有人在平原的大湖边种田?
雨水少时,湖面会缩减许多,浇田困难;而雨水多时,湖泊又会泛滥,淹没农田。
从湖面的涨落,就能够大概判断出郭毅这句话的真伪。
一旦大面积的填湖造田,那暴雨来临,洪水突发之际,那些被填平的湖泊自然是无法存蓄大水的,若真到了那时候…
噫!
不敢想!不敢想!
两个人忍不住的打了个冷颤。
直到这时,他们俩才真正明白湖泊的具体作用,朱管事不禁满脸的苦笑:“某还以为,那些衙内趁着干旱湖面缩小之际,来填湖造田是件好事,可以增加不少耕地,谁知道…”
“唉…!”说完,一声长长的叹息。
那些蠢货,竟然填湖造田,简直是作死啊!
楚王也是攒眉,看向郭毅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呢?”
“自然是勒令他们快速整改,退田还湖。趁着现在老天爷不下雨,赶紧把湖泊恢复原样。否则,大旱之后必有大涝!”
“嗯!”楚王郑重的点头:“孤知道了!”
他都少见的用上‘孤’这个字眼了,那就证明要动真格的了。
朱管事擦了一把冷汗,也赶紧表态道:“小的会悄悄派人去打探一下。”
好半晌之后,楚王才收拾心情,按照心中腹稿,继续考校郭毅:“郭二郎,想必,以你的聪明才智,肯定能猜出来吾把你招为幕僚的用意。”
用意?
能有什么用意?
不过是看上我挣钱的本事罢了!
郭毅有些绯腹,但却不能明言直说,会挨打的…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在他收到幕僚的腰牌之后,就一直断断续续的在想。
想要带领江陵府这几十万百姓致富奔小康,比较便捷,还能生搬硬套的一种方法,就是搞基建。
要想富,先修路。
要想富,多养兔。
按照后世基建狂魔的模式,大力的修桥铺路、盖房子、搞养殖、发展工业和手工业,以此来带动各个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
总之,搞基建不是目的,是以基建为基础,带动各个行业进行流通。同时,大量招募工人,给他们开工钱,让他们多一项收入,以此来抵抗风险。
这一切的想法,都是好的。但眼前的困难却是,没钱!
楚王为了应对这次的干旱,打造新式洛阳铲,制作筒车,已经把江陵府的府库给掏空了!
如果不是盐场已经开始稳定产出,这两处作坊,就快要停摆了。
为此,何通判已经不止一次的给朝廷上书,言明此事。人家乃是吏部任命的江陵府通判,身为朝廷的耳目,能够名正言顺的监察知府。
你江陵知府,要搞各种动作,人家有权利阻止,有权利上报。
好在,楚王是为了民生,不怕朝廷的问询。但无论怎样,一个字,没钱了!
所以,郭毅现在要想搞基建,就有些痴人说梦了。
除非,他大义凛然、他大公无私,他圣母婊的要自掏腰包…
毕竟,他家里有窑,家里有矿,家里有蜡湖。他有钱!
估计,他真要那么做了,那他就是个大傻叉!
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圣人…哪有什么救世主…
“叮!主线任务触发,治国经略—辅助楚王登上皇位,继承大统!第一阶段任务:辅佐楚王治理荆湖北路!”
“夫圣人者,当舍己为人,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为生民立命,为万民谋生计!
读书人,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奖励:《基础刀法精通》《骑**通》《算学精通》《棋艺精通》《乐理精通》”
这一长串的系统音响完,郭毅彻底傻眼了。
辅助楚王继承大统?
这是要让我去争霸天下的节奏?
开什么玩笑?
我一个连初中都没毕业的996老社畜,外加一个连功名都没有的所谓读书人…
我何德何能啊?
再看看楚王,一个没有任何背后势力,年纪轻轻的就千里迢迢逃来封地就藩,除了四书五经什么都不会的闲散王爷…
他凭什么呀?
他们两茄子,也抵不上人家五皇子那一个冬瓜!
更何论上面还有一个长子嫡孙的大皇子!
但是,任务既然下达了,那就是下达了,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这狗系统,摆明了就是要让你大义凛然,让你大公无私,让你自掏腰包,让你当圣人。
此时此刻,郭毅很想骂娘。
“怎么,思考了这么久,可有良策?”楚王停下脚步,扭头看向他。
“在整个荆湖北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桥铺路、盖房子、搞养殖、发展工业和手工业,以此来带动各个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
说完,把其中的关联详细的解说了一遍。
而楚王殿下与朱管事都已经听傻了,不是他们不懂商业,而是第一次听说基建这种事物。
修桥铺路之类,他们不是没做过,可那些都是官府徭役!
徭役是什么?
是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凡统治者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皆称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
其中,力役就是修桥铺路,挖沟修渠,建设城池等等。
而这些力役,不仅是强制执行的,还都是不给钱的。不给钱,也就不说了,还要自己带饭。
这哪里听说过,修桥铺路,挖沟修渠,还要给钱的?
是不是钱多烧的慌?
“这,”朱管事犹豫了一下,抬头看着他,方才斟酌着说道:“二郎,这官府的徭役都是不给钱的。况且,你也知道,现在府库里恐怕已经没钱了。”
郭毅摇头道:“正因为徭役都是不给钱的,所以百姓才如此的穷困潦倒,经不起一丁点的灾难。
他们手里但凡有一点钱,也不会因为一场洪水就卖田卖地,进而流离失所。
其实,百姓是最好糊弄的,但凡手里有一天的粮食,他们都不会造反。
就如同信州那样。说句难听的,信州起义,都是官府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