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魏国都城。
王宫内。
魏王得知此事,登时大发雷霆,直接将秦、韩、赵三国骂了个遍。
就连李彻也没有逃过骂名。
一番发泄之后,魏王和胞弟信陵君商议,明白这是秦国的警告,其目的就是围魏救赵。
而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阻拦han国驰援赵国。
事实也的确如此。
他们本意是坐山观虎斗,借han国之手,搅乱赵国局势,顺便试探李彻的底细。
可谁知事与愿违,好处没捞到,反而被秦国打了一顿。
这让他们找谁说理去?
打秦国找回场子,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只能欺负han国。
反正han国人傻钱多,正好也能顺便捞一笔。
然后韩云就倒霉了。
他率领五万大军,都快进入赵国了,谁知道直接被魏国十万大军包围。
所有人都成了魏国的俘虏。
魏国得了人质,直接公开谴责han国,并派人前去索要赔偿。
而其理由则是:
“han国罔顾七国和平,私自派兵侵入魏国,欲要干涉赵国政事,此乃不仁不义,无礼之举。”
“两日内,韩王若不能给出完美答复,秦军将剑指新郑!”
“魏军将剑指新郑!”
....
han国。
新郑,王宫内。
“剑指新郑?秦魏剑指欺人太甚!!!”
得到边关急报,韩王安脸色阴沉如水,大发雷霆。
打死他都没有想到。
韩军借道魏国,明明是魏王默许的,甚至双方还达成兵器交易。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友好邻邦。
可魏王变脸竟然比翻书还快。
派兵进攻边关城就算了,还是和秦军联手,打的边关城差点失守。
甚至还大言不惭,扬言简直新郑,索要赔偿。
这简直就是对han国的蔑视!
“来人啊,传吾命令,即可调集兵马,驰援边关,寡人定要让那秦魏付出代价。”
韩王安越想越气,沉声大喝,欲要一战到底。
“大王,大事不好了!”
可就在此时,一声焦急喊声响起。
随之一士兵慌忙跑来。
未经韩王安允许,那士兵直接冲进大殿,大喊道:
“边关急报!公子韩云被魏国俘虏,表示要拿十万两黄金,才能换回公子及其手下兵马。”
“什么?!!”
闻言,韩王安身形踉跄,差点摔倒。
那可是足足五万大军啊!
为了趁火打劫,掠夺赵国的资源,他派出的都是精锐之师。
可如今包括韩云,竟然全都被魏国俘虏。
还说什么索要十万两黄金赔偿。
你怎么不去抢啊?
但面对秦魏两国的威压,经由han国朝堂商议,最终赔礼道歉,方才了解此事。
韩云梅开二度,再次被迫带兵回返han国。
与之相反,秦魏两国收获颇丰。
李信还因此得到嬴政封赏,也算是意外之喜。
其他国家看的眼馋不已。
经此一事,han国不仅沦为笑柄,甚至成了香饽饽,被各个国家觊觎。
可韩王安本人却毫无自知之明。
此次与赵联合,羊肉没吃到,反而惹得一身骚。
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han国势弱,惹不起秦、魏、赵等大国,除非他还想再赔礼道歉。
思来想去,韩王安满心怒火无处发泄。
眼看国内百姓怨声载道,经由朝臣提议,他命人在国内散播谣言,将一切罪责推到李彻头。
正是因为李彻,han国才蒙受巨大损失,颜面尽失。
一时间,在han国境内,李彻被千夫所指。
甚至更有甚者,仗着一肚子酸水,吟诗一首抨击唾骂李彻。
诗曰: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李彻草柳质,一载赴黄粱。’
韩王安散播谣言,将百姓们的仇恨被转移到李彻身。
一时间,李彻被人人唾骂,千夫所指。
而他的种种愚蠢行为,也被人暂时性遗忘,不再需要承受国内民愤的压力。
han国都城,王宫内。
“李彻啊李彻,仗着有秦国做靠山,寡人拿你没办法,但你也别想好过。”
韩王安不由得沾沾自喜。
在他看来,李彻再厉害,还能对抗一国之力吗?
方才,他得到一个情报。
为剿灭反贼李彻,赵王偃调集李牧回返,随行还有足足二十万大军。
这次的军队,可都是戍守边关多年的虎狼之师。
即便是秦魏两国,面对此等大军,也不敢说能战而胜之。
李彻这次要还不死,他无话可说。
满脸幸灾乐祸,他不屑道:
“什么狗屁战神,区区秦国的一条狗,早晚死在赵国!”
...
与此同时。
出自han国人之手的骂人诗,字字珠玑,堪称经典,很快就疯传到其余六国。
李彻的名声广为流传,不过却是骂名。
正所谓,天下读书人是一家。
不少读书人,纷纷开始以李彻为话题,展开诗词歌赋大会。
一时间,李彻处于风口浪尖之。
各个国家对此反应不一。
han国和赵国,他们恨死了李彻,自然是巴不得如此。
甚至两国还在暗地里推波助澜。
齐、楚、燕、魏等国,则是听之任之。
唯独秦国是个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