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苏问仙走出考场之后,他引起的骚动才渐渐平息下来,回归平静。
方遂这才有空查看苏问仙所做的镇国诗。
慎之又慎的打开诗词那一卷,映入眼帘的就是苏问仙临摹颜体所书的题目。
“《风雨大作》。”
不错。
方遂赞叹。
他不是说题目,而是说苏问仙的字迹。
犹记得当时他在有凤来仪楼里,书写的《石灰吟》,书法还不如一个儒学三年的小孩。
而经过十数天的联系,竟然有模有样起来。
方遂隐隐感觉到,如果这书法大成之后,可能会自成一派,形成苏问仙特有的风格。
继续往下看,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方遂眼神一亮,“僵”字写年迈,“卧”字写多病,“孤”字写一人,“村”字写清贫。
四个字就将一个孤寡老人的形象勾勒出来。
笼罩着一种悲凉的氛围,让人十分同情。
但是翩翩这样的老人却“不自哀”。
原来他一直心系家国,想要为祖国驻守边疆。
“果然好诗!”方遂心中想到,“问仙以老人的口吻,以残存的病身诉说着报国之志,实乃另辟蹊径至极。”
再看到后两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方遂心中也不禁生出一股豪气,恨不能立刻飞身马,奋勇杀敌!
就连垂死的老人,都心心念念的想着阵杀敌,保卫边疆,怎么能不让读到此诗的人,倍受鼓舞呢!
“能够让我都有心潮澎湃之感,真可谓是等的战诗词啊!我人族再添一底蕴!”
方遂恨不能现在就让天下所有人都能读到这篇《风雨大作》,以鼓舞人族士气。
从没有哪一次监考,像今天这样希望能够快点结束。
平时方遂都是让文院多给考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多多思考一会。
然而,他现在只希望立刻将这首诗词报大周圣院,请录入《大周战诗词录》中,让天下人传诵。
......
大周王朝,京都,圣院。
“咚!”
“咚!”
“咚!”
坐落在圣院塔楼最高处的圣钟,无风自动,发出三声长鸣!
京都无数人为之侧目。
“圣钟长鸣三次,是又有哪位大儒写出了镇国诗词或文章?”
“天佑大周,我大周又出一首镇国诗!”
“圣钟足足有一年都没有响过了,次还是文相谢运-谢老大人做出的《报国志》一文才响了三次,这次定然也是某位大贤做出了惊才绝艳之诗词文章!”
圣院,书斋。
山长李道一,手握着黑棋,听到钟鸣后,淡淡一笑。
坐在对面的执白棋的那人说道:“院君,看来我大周又有以绝世诗词问世啊。”
李道一回道:“一个月前,圣钟就发出过一次剧烈震动,十年未闻的大道之声也显现。太子殿下,看来是时候了。”
原来,李道一对面所坐,是当今大周的监国太子。
太子放下手中的棋子,缓缓起身。
踱步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呼喊兴奋的学子,怅然道:
“时机不是由我来定,而是陆居正,陆大人自己决定。我大周这芸芸众生,我又岂敢让它毁在我的手里。”
李道一也站起身来,洒然笑道:“太子不必如此苛刻自己,身为女儿身,您已经做的很好了。”
“我朱秀宁身为大周皇帝嫡女,大哥失踪,三弟年幼,又怎么能放下心呢。只希望我监国之后能做的更好,保佑我大周,度过难关。”
太子朱秀宁转过身来,一袭宫装襦裙,仙气飘飘。
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
一头黑发挽成高高的发髻,肌肤雪白,容貌甚美。
这就是大周现在的监国太子朱秀宁。
大周现任皇兴献帝长女。
兴献帝五年前突然病重,卧床不起。
然而朝政事务又不得不处理,所以当即下圣旨,令长子朱成熙监国。
将一切事务交由他打理。
但是,三个月前,太子朱成熙突然失踪,大周王朝不由得发生骚乱。
在圣院院君的帮助下,朱秀宁成功控制住局势,成为了新的太子。
“太子殿下请放宽心,尽人事,听天命。大周气数未尽,定能化险为夷。”
朱秀宁紧锁的眉头慢慢张开,“先生所言甚是,是秀宁着相了。”
然后有用手指着圣钟问道:“能够知晓是何人引起圣钟三声长鸣么?”
“太子殿下且稍等,待吾一观。”
李道一点了点头,随后闭目,神游太虚。
他身为儒道半圣,又掌管孔圣遗留下来的圣院,所以在大周境内,有引起剧烈才气波动的,他可凭借圣院的力量知晓。
片刻后,李道一缓缓睁开双眼,“应天府,平遥县。”
“哦?竟然是县城?”朱秀宁有些吃惊,随即又想到大儒方遂好像就在平遥县任县令,“难道是方遂方大人作出的?”
“不。”李道一摇头道:“应该是一名考生所作。”
朱秀宁恍然:“对了...今天是童生试,难道有人在童生试作出镇国诗词?”
“考试还没结束,吾也不能知道到底是何人写出何等佳作,不过太子殿下不用焦急,镇国诗词必定传世,想必过不了多久,京都就能得到消息。”
“是啊,是我太着急了,无论如何,这都是我大周的底蕴,是百姓之福!”
.........................
ps:新书启航,求鲜花,求评价票!求鲜花,求评价票!求鲜花,求评价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