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饰外扬质(1 / 1)山高知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我看过很多有关易经的书,也看过很多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我发现在初次接触的时候,会有极大的兴趣,但是一旦深入的了解作者的思想,就会发现,无论是古代学者还是现代学者都脱离不了封建礼教教条的束缚,始终在一个“格物”中打转转,最终让人失去兴趣,或随波逐流,或背道而驰。

原因是什么?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易经形成的初衷,了解是什么原因形成的易经,又是什么原因后人给它罩上了礼义道德的光环,最终被尊崇为华夏文明的“大道之源”,”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道家颂为学宗衣钵,道家理论的源泉。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大经,立天地之大本。”这是后代文人对易经的评价。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骚客都喜欢研读易经,并对易经作出不同的解释,但是到了近现当代很多人都认为易经是博大精深的哲学论著。

这不免就离谱了。

到底易经是不是哲学著作,其思想含不含哲学内容,可以这样说真实的易经与哲学风马牛不相及,边都不沾。

如果你认为易经中含有哲学思想,说明你即不懂什么是哲学,也不懂什么是中华文化。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西方文化,是对唯心论与唯物论的概念总称,西方人用“爱与智慧”来研究与总结人类的行为表现,并冠以“哲学”的名称。

“哲学”一词是日本人翻译希腊文结合东方人的文化思维,总结出来的名称,但其核心价值仍然是专一研究人的学问。

而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研究世界万物自然规律的学问。

易经中的“卜筮”是对自然物质未来发展规律性的预测,是古人对事物发展规律总结性预测结果的汇总编纂。

如此说来,易经与哲学沾不沾边,一看便知。

哲学是以人为本拓展到物质领域,而易经是研究物质变化的学问,是从物质拓展到物质的学问。

易经是不以人事为惟一研究方向的学问,人事只是易经研究中的一种理性“格物”而已。

但是,哲学专论人事,只注重人的智慧发展与爱心行动。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作为一种文化,文化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问题更关键,文化产生于哪里?又是谁产生了文化?

现在我们通过生物学知道人类进化到今天有必然的成分,也有偶然的成分,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必然的结果。

在这个星球上,偶然的机遇与必然的结果造就了人类。人类这一幸运儿又在偶然与必然之间产生了“智慧”,“智慧”对于人类而言无疑是天赐恩泽,人类正是因为有了超出一切生物的“智慧”,才成就了人类文化,既而发展出人类文明。

正是由于人类智慧的不断发展,既而又拓展了人类的“爱心”世界。

“爱”是一切动物所固有的本能,但是,爱受智慧的限制,存在横亘塞垣。

也就是说爱在任何生物身上都存在,但是如果智慧有限,必然“爱”也会受到限制,得不到发展。

可是人类这个幸运儿不但幸运的得到上帝赐与的“智慧”,还因“智慧”的不断拓展,又增进了“爱”心。

而这一切正是易经所不具备的,易经不研究这些,易经只专注事物发展规律。

易经到底是一部什么学问,这个不说几乎所有人都知道。

但是你只知道了表面文章,却没有看到易经的实际情况。

易经是一个总体,两个部分,三种体系,衍生万种思想的书。是一部文化集大成的著作。可是只有一样,虽然是主要卜筮人事,但却是专论事物发展规律的学问,人只是物质而已。

现在说,易经就是一部纯“惟物”论的学问。

而哲学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论的学问,这样的两种学问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现在去追溯易经产生的年代,大概你无法想象,我在我写的三元论命中曾说,易经产生于上古中国巫师之口,即不是伏羲氏画卦所得,也不是文王改写而成,其理论形成过程,即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偶然产生的结果来自巫师的灵魂,而必然产生的结果则来自巫师的贪婪。

在上古,中国巫师的权力来自知天。

上古的中国中原地区是无神论的地区,这个毋须争论,很多历史学家,人家都认为古代中原地区是泛神的,这个是错误的,必须更正过来。

在上古乃至今天的中国中原地区也不是泛神宗教的地区,而是无神宗教的地区。

在这里多数人没有信仰,信仰只有一个“我自已”。

中原地区的人心中有无数个神,但这些“神”不是灵魂,而是“物”。

在中国人心中,一切神灵皆是他心中的模范楷模,也就是“我自己”认为谁是神,谁就是我的神人。

所以中国人心中的神,往往是古代的人文模范,道德天尊。

二、

易经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易理,一部分是术数。

而易理与术数又是两种易经中衍生出来的产品。一种是先天论,一种是后天论。

在这部书的前面我已经提到先天八卦论与后天八卦论了。

现在我重点分析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来由与应用。

先天八卦,也叫河图,是由乾、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八位数字组成的卦象。

原理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后天八卦,也叫洛书,是由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九个数字组成的卦象。

原理是什么?

这个很重要,我看了很多有关易经的书,在说明九宫八卦时都是胡说八道,没有一个正确的准确的答案。

那么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正确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就是后天八卦的形成原理。

我曾经在经伦论中说过,世界上一切学说必有其对应的科学原理,否则这种学说就无法生存,臆造的文化工程只能昙花一现,随时都会倾倒瓦解,而无法长久。

易经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其原理扎实,是人类科学实践中的验证实录,扎根于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之上。

那么,我在先面说易经是虚拟的假说,现在又说易经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这不是我在自相矛盾?

非也,这正是我在这部书中要论证的核心问题,也是近现当代中国人困惑的核心问题。

近现当代中国人对易经的认识已经划分出两派,一派认为易经是科学的,一派认为易经是伪科学。

那么到底哪一派的认识是正确的呢?

可以回答说都正确也都错误。这就是易经的道理,凡事一分为二,真一半,假一半虚一半,实一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假不分,虚实不辩。

这就是易有万变,万变不离其中的道理。

现在回过头来看历史,所有人都在问,为什么十三世纪之前中国文化领先全世界,但是从十三世纪开始出现停滞,甚至是倒退了。

为什么?

这个答案就是我前面曾经讲过的,问题就出在宋代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最后一个集大成者朱熹身上。

这六个人在一个偶然的时期,做了一件必然之事,从此改变了中国文化巨轮的发展方向。进而导致中国文化巨轮偏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并将这艘巨轮引向了错误的方向。

从此这艘巨轮不在乘风破浪,而是或停或退,越走越偏,最后这艘巨轮搁浅在清朝的沙滩上,最终被中国人民所抛弃。

为什么?

究竟是为什么?

罪魁祸首就在邵雍的河图、洛书上。

不知道什么时候邵夫子做梦画了两副图,一副冠在伏羲氏名下,一副冠在文王名下。

邵康节是宋代第一个重拾先天八卦的人。并作皇极经世书,在这部书中邵雍自创“元会运世”说,认定天地经历了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是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并认为最盛的时期在尧之世,之后就是衰败期,现在看来这是不是胡说八道?

可是当代中国人中仍然有人认为邵雍是一个哲学家,这个“哲”字不知在“宰”谁了。

以我看充其量是个诗人级的算命先生罢了。

以邵雍重启先天八卦,朱熹在他的基础上建立了“理气”论,从这一刻开始注定了中国文化这艘航船离搁浅不远了。

为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穿越到上古去。

在上古的某一天,地处黄河流域的某个部落,部落酋长身穿野鸡翎装饰的巫服,手拿巫骨牛板骨口中念念有词,说:“贲。亨。小利有攸往。”

如果用现代汉语注解就是,“贲子,快跑,前面有花姑娘的,你淌水过河,有小利可往,通顺。”

看了这卦辞,想象中也就是一个普通的民间小事,由村头来断一下,预测一下前面的花姑娘可不可以得到罢了。

怎么后来就成了形而上的思想方针了呢?

这正是我费了三十多万字也没解释清楚的问题。

三、注释:周易,第22卦,贲卦山火贲,艮上离下。

贲卦原文

贲。亨。小利有攸往。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贲,饰也。从贝,卉声。说文。佩戴贝壳服饰的人。

注释:佩戴贝壳服饰的人,顺利,前面有河,过而得小利。

初九爻辞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舍,释也。从手,舍声。说文。

注释:佩戴贝壳服饰的人,光着脚,舍弃车子徒步而行。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爻辞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注释:佩戴贝壳服饰的人,把胡须修饰好。

九三爻辞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注释:佩戴贝壳服饰的人,奔走随着,尿尿随着,永远肯定吉利。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四爻辞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皤,老人白也。说文。翰,天鸡,赤羽也。说文。匪,器似竹筐。说文。寇,暴也。与败贼同义朋侵。说文

注释:佩戴贝壳服饰的人,奔走随着,白饰的老人,白马赤羽装饰,随着,用竹筐抬着聘礼,强行进入女家,婚礼如期进行。

六五爻辞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注释:佩戴贝壳服饰的人来到丘园,锦衣束装,钱很多,但就是舍不得花,终吉。

上九爻辞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注释:白色的佩戴贝壳服饰的人,无忧。

全卦内容主要讲婚嫁之事。“贲卦”描绘了一幅民间婚俗的风情画,娶亲的男方佩戴贝壳服饰,修饰整齐,有车不坐,一路奔跑,用竹筐抬着聘礼,强行进入女家,婚礼如期进行。一桩美满姻缘就此完成了。

这里有四句话总结。

贲子佩饰娶新娘,

白马翰如人轩昂。

竹筐抬礼入女家,

姻缘美满事一桩。

r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