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封主使苏子翰、册封副使常久趋前,分立龙案节杖左右。
司礼官唱喏,“行接诏礼。”
三国准受封王、众官行三跪、九叩头礼以迎接天可汗的册封诏敕。
接诏礼结束后,三国准受封王,众官为前导,行至典仪高台之上,分立两旁,恭迎龙案节杖等入至阙庭中,陪案分列左右,册封主使苏子翰与册封副使常久分立于龙案节杖左右,捧诏使者、捧敕使者立于殿陛下,宣读使者立于宣读台下。
天色晴好,万里无云。典仪台四周的帐幄中坐满了前来观礼的周边各小邦使臣。见天朝上国的册封使及诏敕俱已迎来,皆起身肃立,走出帐幄来围观。
三国的王公贵族及百姓自然更是不肯错过这难得一逢的大典,是以高台下早已人头攒头,人满为患,但因大典现场隆重庄肃的气氛挺浓,是以,便是如此好酒好歌舞的国家,此时还是挺安静的,大家纷纷仰头观望,表情热烈,却没有什么嘈杂声。
司香侍者举香案于龙案节杖前,净手添香。
恢弘庄严的礼乐响起,整个大典现场的气氛更加安静,大家都屏气凝神地观看着,顾不得说一句。
典仪台上,左引礼官引三国准受封王由东阶上来,直至香案前,右引礼官引众官由西阶上,至拜位前,礼乐声止,引礼官扬声,“行礼!”,三国准受封王恭敬跪拜,众官各就拜位随之跪拜。
引礼官再扬声,“上香。”
案右司香侍者忙一一捧香跪进于各受封王之左如是者三,上香结束,俯伏、起、平身。
礼乐再起,引礼官引三国准受封王来到露台,各就拜位众官列其后左右。三国准受封王率众官行三跪、九叩头拜诏礼。礼毕,平身,乐止。
天朝上国册封主使苏子翰、册封副使常久缓步向前,神足气满,形端表正,立于正中。
捧诏使者、捧敕使者由东阶升,册封主使苏子翰于龙案之上取诏授捧诏使者,册封副使常久取敕授捧敕侍者,两侍者高举诏敕走下殿陛,同宣读使者上到宣读台前,将诏敕一同放置在案上。
司礼官扬声,“宣读!”,礼乐声止。
引礼官声起,“跪!”,三国准受封王,众官皆跪捧诏使者与捧敕使者,就宣读台上,将诏敕依次展开,宣读使者开始宣读:
奉天承运,天可汗诏曰:朕恭承天命,诞受多方,爰暨西隅,罔不率俾声教所讫,庆赉惟同。尔康邦安、俱密僻处西南,常修职贡。华夏自古为礼义之邦,朕既君临天下,视天下万邦皆为一家,尔国先王向袭王封,恪遵侯度往来殷勤,甚慰朕心!康乌勒加安笃波提、俱蜜那罗延,足贤足智,才能驭众屡次请命,恭顺有加。念其爱人为仁,保境为信,当此强掳暴赋、恶邻逼叛之际,笃守臣节,凛然不惧,威武不屈,可歌可赞!又兼国统攸归、人心胥属,宜膺宠渥,固我藩属。深心甚悦,故褒嘉之。朕惟世继为家国之常经,爵命乃朝廷之钜典。特遣主使兵部侍郎苏子翰、副使礼部郎中常久赍诏往封为康国乌长王安国骨咄王、俱蜜国俱位王,加赐皮弁冠服等物。凡国中官僚、耆旧皆应殚忠辅导、协力匡襄,坚事上之小心,巩承先之大业永绥西隅、共享升平,惟尔君臣亦世世永孚于休。故兹诏示,皆使闻知。
汉皇三十六年钤天可汗之宝印六月初六日
……
……
诏敕宣读毕,礼乐声再度响起,捧诏使者与捧敕使者各捧诏敕自殿陛而上,将诏敕捧至册封使前,苏子翰接过诏书,常久接过敕书仍奉放于龙案之上。
便在此时,高台之下忽然有一阵骚动,原来安安静静观礼的众人忽然哗然起来,常久眨眨眼,眉头微锁,注目台下片刻,与苏子翰对视一眼,微点点头,各自侧过头去,对身侧的捧诏敕二使者耳语数句,二使者点点头,起步离开,自东阶而下。
很快的,台下安静了下来,这时又有一个官员模样的人奔上台来,神情间有些惶急,只见他奔至乌长王身边,俯耳低语了几句。乌长王面色微变了变,不由地抬头看向苏子翰和常久,常久冷静端肃,目光柔和地冲他微微摇了头,示意他无论有什么要紧事,都不可影响大典的进行。
乌长王看见了常久的淡定与镇静,心里很快但踏实下来,与那官员低声快语几句,那官员快步离开了,乌长王的面色恢复了平静。
这一切是在大典的间隙发生的,好似平静的水面落下一片叶子,便有涟漪也是有限的。
一切照常进行。
这时,捧册侍者与捧印侍者分别捧着册书与玺印走上前前,分立在册封主使苏子翰与册封副使常久两侧。
删封主使苏子翰授册书,册封副使常久授驼纽金印玺,两人将册印一一分授于三国之王。
三国受封王及众官行三跪九叩头谢封礼。礼毕,平身,乐止。
册封主使苏子翰宣制道,“天可汗大皇帝敕使赐尔三国之王及王妇缎匹、彩帛!”
引礼官引三国受封王由东阶而上,司礼官随行。三国受封王来到受赐位前,跪。
礼乐再起,册封主使苏子翰捧赐赏清单唱名,“赐康国乌长王蟒缎二匹、青彩缎三匹……紬四匹……赐王妇青彩缎二匹、靛蓝彩缎二匹……罗四匹……”
册封副使常久随着苏子翰的唱名,取过赐乌长王及其王妇的缎匹,一一亲授乌长王,乌长王接过赐缎,高高举起。司礼官从旁跪接,传置案上。
安国骨咄王及其王妇的赐缎,俱蜜国的俱位王及其王妇的赐缎皆依此礼一一领赐。赐领结束,三国受封王俯伏、起、平身。引礼官引三国受封王一一复位,率众官行三跪九叩头谢赐礼。礼毕,平身,乐止。
谢赐礼结束,接着是问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