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奉天殿大开,宋和三声净鞭,百官入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朱元璋难得正经了一次。
“咱昨天晚没睡着,熥儿的治水策着实是把咱震惊了。咱那会就在想啊,若天下的臣子都和熥儿一样,那该有多好?”
“臣惭愧。”茹瑺索性就将万岁尚书发挥到极致,急忙认错。逼得其他人也不得不认错。
朱允炆还想扳回一城,“孙儿也愿意为皇爷爷分忧。”
“真的?”
他重重点头,“子曰,君忧臣辱,君辱臣死!孙儿虽说不成器,但这一颗拳拳之心,却从未动摇过。”
“那好!”
“咱昨儿晚也认真的看了你的奏折,发觉虽说秦可望等人不堪大用,但有一条说的还是没错的。”
“经费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三百六十万!”
“一分都不能少,要用最短的时间给咱筹措完毕,交给秦达。”
‘秦达你也要注意,所有钱全部存入工部宝泉局,咱会派人盯着钱的流向!’
“微臣遵旨。”
朱允炆傻眼了,他就是习惯性的放大话,谁能想到...
不仅没有采用我的意见,最后还让我出钱?是不是有点过了?
“皇爷爷,孙儿...”
‘咱已经决定了的事,谁都不准更改,更不准给咱阳奉阴违的打折扣!’
“记住了么?”
朱允炆跪倒在地,心中无限悲哀,“孙儿遵旨。”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他啊。
茹瑺在一旁挤眉弄眼,活该,谁让你说这种话的。不知道这位皇帝很较真么?
刷什么存在感!
都是千年的狐狸精,谁能玩得过谁啊!
“还有,昨天说的奖励,今儿也要兑现了!”
此时朱允炆双手握拳身体愤然颤抖,吴王...吴王爵啊!
最终的奖励肯定是吴王爵位!
他非但什么都没得到,反而还出了一大笔钱!
无穷的嫉妒充溢他的内心。
朱元璋拍拍手,从大殿外走来几个士子,并排站成一列。
所有人都蒙了,不知道朱元璋在搞什么。
“咱给你的奖赏就是这些人,他们都是太学中非常出色的人才,熥儿,你可以任意挑选其一!”
嗯?
朱允炆觉得峰回路转,大喜过望?
不是吴王爵?
莫非是他出的那么多钱起作用了?
这样也好,起码朱允熥也没得到自己想要的。
他心里面得到一丝安慰。
“想要统率万里江山,手中没有人用可不行。当年,李善长在和州投靠咱之后,瞬间就让咱从东征西讨缺粮的窘境中逃了出来。”
“后来朱升和陶安也来了,和咱说了三句话九个字,最后让咱攻入了应天!”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应天之后,刘伯温又帮咱打赢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徐达攻下了大都。”
“熥儿咱教给你,人才当真难得!你素来稳重,不愿意出头,咱就将他送到你面前!”
“正所谓,山不向我走来,我就向山走去!”
“第一个,名为李贯,乃此次太学考试的第一名,儒学造诣,比之前那禽兽宋义强多了。”
“第二个,叫王艮,虽说表面看起来有些呆傻,但学识也不错。”
“第三...”
“第四...”
“排行最后的这个,是布政使罗性推举进来的,他本来姓罗,后来才改回了名字!学识的话,马马虎虎吧。”
朱允熥知道,这不只是一场简单的挑选,反而也可以说是一场考试。
朱元璋当年从濠州出走之后选择了十八个人跟随自己,就凭自己的眼睛!结果这十八个人,各个都是明朝开国栋梁!
他希望后继之君也有这种慧眼识英雄的本事。
黄子澄暗自着急,和朱允炆窃窃私语,“这还用说么?当然选李贯了!”
“先生,这是为何?”
“太学中的成绩我之前也看过,李贯文章文风出众,并且对官场和大明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
‘若是加以培养,定然是栋梁之才!’
“哎呀~”
“可惜了,若是让我们挑选的话,这种英才便能入我们之手了。”
刘三吾同样说道:“李贯之名我也听说过,绝对比华而不实的宋义强了很多。”
“就连老先生都这么夸赞?”周观政疑惑问道。
“盛名之下定无虚士啊。”
“若是能选李贯,三皇孙定然如虎添翼。”
朱允炆指指点点:“那王艮呢?”
黄子澄回到:“这个人文采也可以,但就是这个长相啊,太残了一些。”
“士大夫务必眉眼端庄,衣冠整齐,此人无法立于朝堂之。”
‘其他人就更别说了,都只是李贯的陪衬而已。’
朱允熥走到那几个儒生面前,来来回回走了几遍。
朱元璋催促道:“选好了么?”
“嗯!”
最前面的李贯颇有自得之色,似乎认为自己已经提前奠定了胜局。
“谁?”
朱允熥也恰好停在了李贯面前,李贯更加高兴,刚要出班谢恩,却看到朱允熥掠过他走向背后,指着最后一个人说道!
“我选他!”
“什么?”
“他?”
“那姓罗的?”
整个大殿内登时乱作一团!
(第十更明天早一大早起来就写...今儿太累了)
(大家容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