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按照牧儿所言,我大秦应该将历代有功之臣全都列入分封范围了?”
始皇帝饶有兴趣的问道。
面对这个明显有坑的问题。
赢牧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高声回答道:“父皇圣明,儿臣认为,我大秦既然覆灭六国一统天下,自然要善待所有有功之臣。”
“尤其是那些为我大秦壮烈做出牺牲的人,更是不能忘记他们的贡献和劳苦!”
“即便他们已经作古,也当将他们应得的荣誉和奖赏惠及后辈子孙和宗族,如此方能彰显我大秦之恩德。”
赢牧的话,让殿中不少大臣都激动不已。
这些人多为大秦功勋者之后。
只不过自身运气或者实力不及祖辈。
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功劳不显。
所以即便大秦实行分封制,也没有他们的份。
如今赢牧将大秦历代有功者也划入分封行列,无疑是给了他们一个希望,让他们也有机会获得分封。
仅此一点,便让他们对赢牧的感官蹭蹭涨。
始皇帝听到赢牧话后,不由笑了,问道:“你可知我大秦历代有功劳者几何?”
赢牧的话,听着很好。
实际却不可能。
因为大秦立国三百余年方才统一天下。
在此期间对大秦有功者又何止千百?
真要按照赢牧的想法来分封。
那么......大秦就算打下再多的土地,也是不够分的。
所以,他觉得自己这个儿子,还是太天真了些。
想要刷历代功臣后辈宗族的好感,却忽略了实际情况。
然而,让始皇帝意外的是,赢牧听到他的询问后,几乎是没有丝毫意外和犹豫的便回答道:“回父皇,儿臣不知,但是想来应该有很多,多到我大秦现有疆土都不够分封的。”
“你既然知道,为何还要提及此事?”
始皇帝听到这个回答,显然是非常的意外,好奇问道。
成败在此一举了。
赢牧深吸一口气,继续道:“回父皇,儿臣自然知晓,六国土地虽多,却也不足以分封有功群臣,更不要说是分封历代有功者了,但是........
他说到这里,话音不由一转。
“但是,儿臣深感历代先贤为我大秦的崛起功劳极大,所以希望为他们的子孙后辈、亲人宗族争取一个机会。”
“一个应得的机会!”
什么机会?
自然是分封的机会。
虽然赢牧话中并没有表明。
但是无论始皇帝还是大秦群臣,都对此一清二楚。
始皇帝眉头皱起,一双龙目紧盯着赢牧,淡淡道:“你想怎么争取这个机会?”
他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
事实,始皇帝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分封制问题。
更不要说将历代有功者也加入分封计划中了。
他现在只是想看看自己这个儿子,究竟能给自己带来多少的惊喜。
赢牧也知道如今已经到了关键时候,能不能顺利取得分封,开启系统,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他迎着始皇帝的目光,没有丝毫畏惧,沉声回答道:“回父皇,儿臣认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虽大,却大不过秦,大秦虽大,却无一寸疆土有余。”
赢牧重复了一句先前的话。
这话让始皇帝眉头舒展几分的同时,也不由生出诸多疑惑来。
这一疑惑,不仅始皇帝有,在场的所有人都有。
他们都快被赢牧搞糊涂了。
赢牧一边说着“大秦虽大,却无一寸疆土有余”。
一边则是又言称自己赞同分封制,并想增加分封的人数,将历代对大秦有功者也加入分封范围。
两者之间,明显是矛盾的很,都快把人搞蒙圈了。
只不过赢牧本人却没有在意众人想法。
他前前后后说了那么多,全然不过是铺垫罢了。
如今铺垫的差不多,也就图穷匕首见了。
只听他高声说道:“我大秦欲要分封群臣及历代有功者,然则六国之地虽大,却也不能满足其所需,因此儿臣认为,若要分封,可分封于外而王于内。”
“天下之大,谁能探几何?”
“我大秦虽占据神州,然神州四极,又大几何?”
“北地有匈奴,匈奴之地,数倍于秦,匈奴之北,可有尽头?”
“东海之外有群岛,群岛之外,焉知没有其他大岛,没有另外一片神州?”
“南地有百越,百越山川几百里,然山川之后,可否有平原,又有多少的土地?”
“西地有西戎,有高地和高山,此二者之西,是否又有另一个大秦?”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下未形,何由考之?”
“殷商之前,我炎黄族人居于黄河两岸,沿河而居,视秦地为西戎,齐地为东夷,楚地南蛮,燕赵为北狄,又有何人能想到秦地之强盛,燕赵之壮烈,楚地之肥沃,齐地之繁华?”
“今我大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国力之强,远胜商周,又岂能因山川地势之险便安乐于九州腹地,怡然自得,没有了先辈探索四极之志?”
“儿臣牧不才,愿以大秦公子之身份爵位为凭,向父皇借取万金,以三年为期,租赁甲士五万,粮草若干,以作大秦探索之先锋,请封于南越之地,为我大秦开疆扩土,只愿日出日落所照,皆为秦土。”
“如此分封于外而王于神州,我大秦当可传承万世而不朽!”
赢牧说完,整个章台宫内寂静无声。
久久没人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