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这次战斗基本打垮了叛军的斗志,叛军远遁凉州,朝廷的平叛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董卓战斗结束后就马就来找赵拓,见面就要磕头,直呼神仙。
赵拓当然不能接受,马扶起董卓。
董卓表示今后有自己的,就有赵拓的,赵拓只是笑笑。
随后董卓又以各种财物相赠,赵拓一看那财物就知道是董卓劫掠过来的。
其实以董卓的实力和朝廷给的钱粮,董卓根本养不下那么多骑兵,也无法持续保障士兵的斗志。
于是董卓就放任士兵去劫掠,通过劫掠补给军资。
这样一来,董卓的军队就将劫掠当成了习惯。
赵拓看到董卓将劫掠过来的财宝送给自己,只是象征地收了一点。
赵拓毕竟也有自己作人的底线。
看到董卓踌躇满志的样子,赵拓也没多说什么。
因为他知道,董卓高兴的太早了,接下来又会陷入一个郁闷期。
按理说,这次平叛,完全是董卓一个人的功劳,董卓完全可以因为这次军功,官阶两个台阶。
封个四方将军应该没有问题。
可以事情的发展,往往就不会是人们意料的那样。
想到这里,赵拓只是陪着董卓喝酒。
让他开心一天是一天。
董卓很开心,很高兴,他感觉自己终于出头了,并且反复强调,只要朝廷的嘉奖下来,就给赵拓领个校尉。
以履行当年之约。
校尉这个职位,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官阶还是很大的。
袁绍在董卓之乱时,最高的官位也才是司隶校尉。
钟繇坐镇长安,统管西北,他职位也是司隶校尉。
只有在三国时期,各种将军层出不穷,校尉这个军职才慢慢得变成了小官。
张温有点坐不住了。
按说董卓这次胜利,官军大胜,他应该高兴才是。
可问题是董卓这次战斗,从头到尾,跟他没啥关系。
这次出兵是董卓提议的,他只是没有反对,整场仗打下来,靠得全是董卓自己的本部兵马。
他统领的官军主力,都没有参战。
这就有点尴尬了。
为了缓解尴尬,张温找来了周慎,两个官场的老油条开始琢磨如何把这功劳抢过来。
当然孙坚也参与其中。
孙坚早就想离开这群猪队友了,虽然他非常倾佩董卓的这场战斗,但出于自己利益,他还是要与张温,周慎一起,研究如何抢功。
最终,三个臭皮匠,想出了一道计策。
说这次战役,都是张温全全指挥的,张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在张温的授意之下,董卓只是一个执行者。
并且董卓在战斗之后,纵兵烧杀劫掠,与那叛军无异。
亦有过错。
孙坚为此,大声斥责董卓,才使董卓收敛,保得百姓平安。
如此,功劳都在张温身,孙坚也博了个好名声。
周慎表示,这光写奏章还不行,还要打通各个关节,让宦官帮张温多说好话。
并且袁家那边,也要打点。
如此就需要一千万钱。
孙坚一听:
“我滴乖乖,要这么多钱,谁能拿出来一千万钱啊?”
张温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
“这钱,我出了。”
孙坚再次大惊,心想这张温真泥玛有钱。
众人皆大欢喜。
一个月后,朝廷下来嘉奖恩旨。
“左将军张温,平叛有功,加封太尉,位列三公,回京就任。
参军孙坚,仗义执言,护民有功,升为议郞,回京就任。
荡寇将军周慎,破敌有功,将功赎罪,调为别步司马,回京就任。
副将军,袁滂,调回京城。
破虏将军董卓,破敌有功,封斄乡侯。
率本部兵马,驻三辅,继续监视叛军动向,伺机剿灭。”
众人皆大欢喜,这波经验都刷到了,该升官的升官,该涨资历的涨资历。
除了董卓阴沉的脸。
这泥马就封了个侯,其它的啥也没有。
虽然有了侯,也算是有了爵位,是层人士了。
可是官位呢?
没有官位,就没有权力,就永远只能带三,两千个兵。
就永远要听别人调度,受别人节制。
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赏金吗?没有军资吗?
没钱,你让我怎么养我的军队。
看着张温,孙坚,周慎等人开心的样子,董卓气就不打一处来。
“哼。”的一声,甩脸就走了。
后面的日子,董卓非常消沉,没事就找赵拓喝酒,一喝就喝个烂醉。
洛阳此时又是风起云涌。
袁绍发现张温竟然走宦官的路子,将自己叔父袁隗的太尉职位给挤了,挤成太傅了。
虽然也是三公,但是太傅没有兵权啊。
他袁绍缺的就是兵权。
并且,他原来打算让张温领长安兵,作为袁家的外援。
可是这张温竟然回朝了。
你回朝了有什么用,就算得了太尉,也不一定能实掌兵权。
这兵权说实话,都在地方大吏手里。
这些地方大吏说真的,认不认你这个太尉还两说。
并且他刚刚得到消息,丁原再一次派出一名叫张辽的将领,给何进做手下。
这一个个武人进京,他的不确定因素就更多了。
“这张温真的该死。”
彭绍重重地摔了一下茶杯。